體檢查出結節、息肉、囊腫、增生……哪個才是癌症的先兆?

很多人體檢時,有時會查出各種“結節”“息肉”“囊腫”“增生”等,於是看到自己身體內長了一些多餘的東西都會惴惴不安,甚至擔心這些會發展成癌。

結節、息肉、囊腫、增生...這些到底哪個才是癌症的先兆?

結節:大部分都是良性的

在影像檢查中(如CT、胸片),發現類圓形的直徑小於3釐米的病灶通常描述為結節灶,直徑小於1釐米時常被描述為“小結節”,直徑小於0.5釐米時就稱為微小或細小結節。隨著近年來多排螺旋CT的出現,小結節或微小結節發現得越來越多,但大部分是良性的。

1. 肺部結節:一般年齡大、肺部有基礎疾病的人,做檢查易發現肺部結節。即使發現肺部結節也不必恐慌,因為其中只有極少部分人最後被證實是肺癌。此時必須找專業醫生鑑別判斷:對於小於5毫米的微小結節,僅做隨訪觀察,3個月到半年重新做一次CT檢查。如結節沒有變化、沒有異常增大,一般被認為是沒有風險的,有的甚至會隨著時間變化慢慢消失。1釐米以上的大結節,建議要儘早診治。

体检查出结节、息肉、囊肿、增生……哪个才是癌症的先兆?

肺部結節

2. 甲狀腺結節:臨床上有多種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退行性病變、炎症等都可以表現為結節。不過,甲狀腺結節的惡性率不足1%,絕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不需治療。

息肉:有一部分會惡變

息肉是人體某個正常結構上贅生的一塊“肉”。大多數息肉屬良性,但有一部分會惡變。建議只要在體檢中發現息肉就應儘可能切除,隨後送去病理活檢,確診息肉類型,防止復發。

1. 腸息肉:腸道息肉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3種類型,癌變幾率不同。只要及時發現並將其切除,隨後保證定期做腸鏡檢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即可有效預防復發及癌變。

体检查出结节、息肉、囊肿、增生……哪个才是癌症的先兆?

2. 膽囊息肉:患者發現膽囊息肉後,可進一步做常規超聲加彩色多普勒超聲或聲學血管造影,內鏡超聲或CT增強掃描,以確定膽囊息肉是腫瘤性息肉還是非腫瘤性息肉(如膽固醇性息肉),通常可採用微創膽囊切除術。

囊腫:基本不需特殊治

囊腫是一種良性包塊,有的單獨一個,也有多個的,一般來說對健康沒有多大影響,體檢查出也不必過於緊張。只要囊腫沒有對周圍器官存在壓迫症狀或發炎感染,基本不需特殊治療。如肝囊腫過大,可能壓迫鄰近器官,引發不適症狀,則需積極治療。如出現併發症,像囊腫破裂、囊內出血等,需進行外科手術。

1. 乳腺囊腫:乳腺囊腫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乳房疾病。95%的乳腺囊腫無需做特殊處理,只要定期觀察,每半年做一次B超,40歲以上患者每年加做一次鉬靶檢查。

2. 肝囊腫:絕大多數肝囊腫不會癌變,且不會影響肝功能,所以只要肝囊腫沒有導致身體不適都可以不作處理,但建議每6個月做B超複查一次,觀察囊腫大小變化。

3. 腎囊腫:腎囊腫以單純性腎囊腫較為多見,絕大多數單純性腎囊腫為良性,惡變幾率微乎其微,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發現前,幾乎沒任何症狀。如果腎囊腫小於5釐米,且沒有給患者帶來不適,大可不必治療,一般3-6個月複查B超觀察其變化即可。

增生:不一定會發展成癌

增生分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生理性增生有時會對人體有益,病理性增生往往是有害的,但也不意味著增生就一定會發展成癌症。

1. 骨質增生:做X光檢查,經常會看見關節處有增生現象,也就是“骨刺”,尤其是頸椎、腰椎和膝關節。很多老人以為骨刺是病,發現一定要將其去除,有些人甚至聽信虛假廣告,想通過服藥溶骨。骨刺通常被認為是人體代償性的增生,即通過增生來幫助支撐身體、穩定關節。如果沒有給身體帶來不適,不需要做特殊處理。

2.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早期大多可保守治療,效果很好。目前還沒有良性前列腺增生向前列腺癌轉化的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