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說垂釣:哪五大因素會影響垂釣?

垂釣時常聽的一句“釣魚釣魚,十釣九娛”,面對不理想的魚獲,很多釣友會分析原因,其中有很多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因素,在此我分析一下影響淡水釣魚的客觀因素,使釣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爭取更好的魚獲。

吳說垂釣:哪五大因素會影響垂釣?

一、氣溫對垂釣的影響

氣溫水溫的變化趨勢對魚類活動有重大影響,對魚獲多少至關重要。氣溫水溫的變化,體現在月、日平均氣溫差及水溫差,晝夜氣溫差,夜間氣溫差,水層溫差,氣溫水溫溫差。

晚秋、冬季、早春,夜間溫差值大於5攝氏度時,很難釣魚,很可能打白板(當空軍)。去到塘邊、河邊,常常看到岸邊的渾水變清了,甚至清徹見底。這是因為夜間降溫多,特別寒冷,魚兒躲在深水處一動不動,不會遊動到岸邊,所以岸邊水特別清徹。笫二天魚兒仍覺寒冷,懶動懶開口。出釣一天,常常是不見浮子動一下。相反,夜間溫差值小於2攝氏度,夜裡降溫很少,魚兒不覺得特別冷,夜間仍四處遊動,笫二天正常覓食。這樣的天氣出釣會有收穫。

冬日,無冷風的陰天或只有花花太陽(微有陽光)的多雲天,之所以易上魚,就是因為晝夜溫差值較小。相反,豔陽高照,曬得人脫衣服,晝夜溫差大,魚很難咬鉤。夜間溫差值大,晝夜溫差值也大,就簡直休想上魚了。溫差對釣魚確實有重大影響,值得研究和重視。但是,釣魚與很多因素有關,溫差趨勢的影響不是唯一的因素。要想魚獲豐厚,還必須重視其他天氣因素及水情、魚情、地情及釣具、釣法等等。

吳說垂釣:哪五大因素會影響垂釣?

二、天氣陰晴對垂釣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只要是晴天,除夏天中午和冬天的早晨、夜晚外,其它時間都較適宜釣魚。陰天或小雨的天氣,除冬季的早晨和夜晚外,其他時間也都適宜釣魚。夏天陣雨之後也有利於釣魚。但大雨和暴雨之後,含有大量泥沙的渾水流入,極不利於釣魚。

吳說垂釣:哪五大因素會影響垂釣?

三、大氣壓強對垂釣的影響

學過初中物理我們都清楚,760mm水銀柱高為標準大氣壓值,氣壓分高氣壓和低氣壓,高氣壓也稱“反氣旋”簡稱高壓,在同一高度上,氣壓高於四周的大氣旋渦,常伴隨乾燥晴朗天氣,水中溶氧多,魚兒食慾旺盛。低氣壓又稱“氣旋”,在同一高度上,氣壓低於四周的旋渦,常伴隨陰雨天氣,無陽光,水中浮游植物不能造氧,水中溶氧少,魚兒浮頭,氣壓太高或太低都不適合釣魚,在標準大氣壓下最適合釣魚。

氣壓對釣魚產生的影響,最明顯的就是體現在溶氧量的多少。總的來說,當氣壓高時氣溫低,水中的溶氧多,氧氣充足,吃鉤率高,釣魚效果好。當氣壓低時氣溫高,水中的溶氧少,氧氣不夠,吃鉤率低,釣魚效果不理想。根據氣壓的變化影響氣溫的降低或者升高,此時的氣溫變化只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溫度。

吳說垂釣:哪五大因素會影響垂釣?

四、水位對垂釣的影響

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的自由水面離固定基面的高度,以米為單位。

水位又分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夏季降水量大,水位上漲,為一年中的最高水位,冬季降水量少,水位下降,為一年中的最低水位。水位上漲時,魚兒的覓食範圍增加了,釣魚的範圍也擴大了。水位下降時,魚兒害怕會被擱淺,都遊向深水處,釣魚的範圍也縮小了。水位的上漲或下降,都會影響魚兒的活動範圍。

常言道“水退一尺,魚退三丈”,魚兒容易受驚嚇,水位的變化自然對釣魚產生影響。根據多年的釣魚經驗,發現水位嚴重下降時,魚兒基本不開口進食,特別是大魚,鯽魚還會鑽泥,對釣魚自然就增加了難度。總的來說,根據水位的變化,可以得出一個規律:漲水時釣河口,落潮時釣深潭。

吳說垂釣:哪五大因素會影響垂釣?

五、季節對垂釣的影響

一般說來,春天和秋季是釣魚的旺季,冬季是釣魚的淡季。早春天氣變暖,水溫上升,過冬的魚兒開始覓食,但魚類多在中午暖和深水處活動,所以此時利於在深水中釣底層魚。在水草叢生、蘆葦拔節的時期,到淺灘處最有利於釣魚。

夏季雷雨過後空氣清新的時刻,風平浪靜的清晨和傍晚是垂釣的好時機。但在盛夏,日光強烈,水溫高,同時水中的餌料充足,又是幼魚發育時期,此時難釣大魚,以早晚垂釣為好,中午可在樹萌下或深水處垂釣。

吳說垂釣:哪五大因素會影響垂釣?

秋天水溫上涼下暖,魚游水底層,此時宜釣深水中的底層魚,但到中午水溫升高,魚游到上水層淺灘覓食,此時也有利於釣魚。秋天氣候穩定,魚肥壯食量大,此時大魚、成魚容易上鉤,所以常常釣到大魚。

冬季水冷草枯,魚群很少活動,一般都潛入深水處休眠越冬,特別是雨雪或寒潮過境時,更少有魚類活動。在暖和日麗的中午,水溫比較高,仍會有少量的魚游到向陽深水處覓食或曬太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