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热干面里第一勺芝麻酱

打开了武汉的早晨

板凳折叠最后一缕炉烟

收拢撒满孜然的夜晚

扎进长江与东湖

武汉的夏日是汗涔涔、湿漉漉的

老里份的雪仗、外婆煨在铫子里的排骨藕汤

又让武汉的冬天暖融融

买菜得胜桥,逛街江汉路,烧香归元寺

在喧嚣里,在烟火中,武汉人在生活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武汉之所以是武汉

不在于有多少高架环线、摩天大楼和玻璃房子

而在于它天然占据湖北精华的地理位置

支点神州中心,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武汉的一城独大其来有自

它的先天优势带来满满的自豪感

它的城市性情与情感回忆

也都与那段延宕兴荣的历程有关

这座城市并非一开始就C位亮相

但来自地理优势、历史趋势和人文大势的选择

让武汉的崛起更显强势

也让这座城市更值得受到尊重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但不得不说

我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

正在一点点冲淡

当老武展在轰鸣声中崩塌

当花楼街在人潮汹涌间消隐

当昙华林在一片争议中打围

当每一条老街的离开

都有一群人满怀遗憾地挥手道别

当那些孩提时候经过无数次的老巷子老房子

旋即变成瓦砾废墟,面目全非

我们也在和自己的历史渐行渐远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在这里生活了三千年

但现在我们能否找到来时的路?

武汉被定义为长江文明之心

而我们又以什么方式重返城市元心?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重返城市之心

就是要回到武汉最核心的地带

回到城市的开端

回到最细密的城市血管——那些老街与老房

与城市最真实的心跳同频

故事的开篇,武汉还不是今天这座洋洋大城

浩瀚云梦泽,让这片土地还沉睡在湖底

千年之前,湖北的王者是荆州

从荆州到武汉,勾勒的是荆楚文化的风云演进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从楚王问鼎中原的时代开始

楚文化就以独立姿态雄踞神州中心

据长江文明的核心,与黄河文明对望

又承接科技与文化由北往南的迁移

良田无数,沃野千里

都成为荆楚文化傲然挺立的底气

当云梦巨泽支离破碎,化作荆楚千湖波光后

武汉的地理优势突显出来

缘接南北的地理位置,通衢九省的水陆交通

肥沃的土地,冲积的袤野

让武汉成为天选之地

携两江崛起,取代荆州成为华中重镇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元代武昌正式成为湖北的行政中心

一江之隔的汉阳军则升为汉阳府

转眼到了明代,汉水改道造就了汉口

武汉三镇并立,行政、文化、商业成鼎足之势

相比荆州,武汉更加“中心化”

南撷岳阳,东揽九江,辐射湘赣等省

武汉的核心地位再也不可撼动

辉煌时代就此开启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城市的辉煌蕴藏在那些老街里

我们习惯回到明代的汉正街和粮道街

去寻找汉口和武昌的底色

但武汉最老的长街西大街

却是我们最该回去的地方

武汉三镇中,最老是汉阳

汉阳古城的纵轴正街,是显正街

显正街往西门的孝感门、凤山门一带千米老街

旧称西门正街和西门外正街

也就是后来的西大街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春秋时期这里便有了市井

唐宋时期西大街已初具规模

在江汉朝宗处,在知音故里

在龟山和月湖畔,在归元寺的钟声里

在武汉永恒的城市核心地带

千年老街隐现凡尘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如果不是它所在的区域正经历着脱胎换骨

西大街可能还不会回到人们的视野

它的周遭,远洋集团的东方境世界观正在孕育

西大街是其中归元寺商业街区的主动线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片区

东方境世界观的项目小组

走进了这条老街和它串起的千年时光

老街展开的生活画卷让他们入迷

唐睿宗李旦在这里反抗武则天

他的心上人、奇女子胡凤娇在这里出家

宋代画家赵伯驹在这里画出《鹦鹉洲图》

今天,画家易小阳把他见过的人和事画在墙上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这里有谈生意的白鹤茶馆

老字号祁万顺餐厅

协成戏园子、光明照相馆

叶家接生婆、冯皮匠鞋铺……

还有扯糍粑、炸面窝、剁馍

热干面、米粉、炕火粘

美食馆子招牌连着招牌

时间把西大街湮没

但东方境世界观让它归来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贝聿铭把城市视如人的机体

有心有肺,有肠有胃

他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

让古老的巴黎有了新的心跳

苏州博物馆则成为苏州园林的现代版本

白墙、青竹、水面和借景的运用,一脉相承

设计大师唐玉恩

复活过上海“远东第一豪宅”吴同文宅

她认为建筑自有生命

“一方面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

力求保护历史建筑的整体性与真实性

另一方面则要合理利用、适应时代

提高遗存的安全性、现代性、舒适性

以此延续历史建筑的寿命并实现可持续利用。”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在西大街的活化上

东方境世界观同样表达着对武汉的尊重

充分吸纳文化、历史、地方志等领域专家意见

融入规划及设计理念中

最大程度保护西大街的街巷脉络

强化历史轴线

延续荆楚大气、包容的城市风貌特征

项目内新的街巷和它相互穿插渗透

形成“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城市肌理

工作人员还专程搜集古砖、老门牌等

运用到特色楼座、建筑修缮、园林景观之中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项目团队还从荆楚文化中寻找建筑之魂

项目邀请了荆楚建筑研究专家

与国外设计院同步展开研究

平衡荆楚元素与现代功能需求

在新时代都市综合体中

融入荆楚人文、历史资产和自然哲学

提升建筑氛围

融入错落有致、多组成群的荆楚建筑传统模式

以及马头挑、板凳挑、穿斗式等挑屋檐元素

还有精心设计的荆楚风格图案

将与通透的玻璃幕墙交相呼应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今天伫立在钟家村

简洁、流畅、时尚的“大屋顶”——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示范区

就是在向归元寺的“坡屋顶”致敬

别有禅意之美

归元寺的钟声,归元寺路的银杏

知音琴台的传奇,晴川码头的旧影

记忆中的武汉老城就这样归来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归来的老城会有新的韵致

远洋延续了“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的理念

深耕武汉八年,对这座城市了然于心

它的微环境设计顾问团队

深入研究武汉气候特点、地理位置

建筑群特色,将升级老城的微环境

既提供舒适健康的都市空间

又能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改造微气候

细致入微,贴心周到

也都因为期待一个更好的归元片区

一座更好的武汉老城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早在2010年

远洋就发布了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它在全国各地的项目,不仅是当地的城市标杆

也是尊重各地城市文化的典范

早在2001年

中国的城市还在大拆大建热潮中时

北京慈云寺桥南破旧的“新伟”纺纱车间

就被保留和改造成“远洋艺术中心”

京畿的远洋天著春秋

杭州的远洋雁归里

选择融入各自的风物情境

或化入西山之境,或演绎林泉美学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作为商业标杆的成都远洋太古里

留住了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

并与旧有街巷脉络和历史建筑

一起构成完整而独特的城市肌理

西安的长安远洋漫古小镇

更将汉唐文化、丝路风情、工业遗址

悉数展现

建筑的命运

或者作为废品被拆掉

或者作为文化遗产得以保留

但作为文化遗产保留的建筑或城市

并不是展柜中的展品

它们需要被尊重和活化,得到生命的延续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东方境世界观的到来

对武汉之心就是一种活化和传承

它与城市互相尊重,互相衍生

建筑最终将凭着智慧容量

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得以延续

这是东方境世界观的投射

也是远洋的期待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于城市元心,启传奇大境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蓄势而来

项目营销中心暨城市意象馆即将溢美呈现

远洋城市意象馆

以象征历史文化的屋脊为符号

简洁大气的外观,弧形的天际线条

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个艺术作品

再配以现代化的钢结构线条

全玻璃幕墙的通透感

让它又散发着未来的气息

城市意象馆继往开来

我想,这就是远洋·东方境世界观

真正意义所在

走过这条千米老街,致爱武汉千年老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