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中國廣電步履艱辛

前不久,中國廣電發佈《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有線電視行業發展公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線電視持續失血,收視份額降至52.35%,相比2017年底下降2.46%;受用戶加速流失等因素影響,電廣傳媒首次出現經營虧損。

我們知道,2016年年中,工信部向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頒發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批准其在全國範圍內經營互聯網國內數據傳送業務、國內通信設施服務業務。不過,此次中國廣電申請的並非全部基礎電信業務牌照,而只是 “互聯網國內數據傳送業務”,即寬帶業務。所以,中國廣電目前也只能開展寬帶業務,而不是手機上運用的無線網絡業務,整體佈局步履艱辛。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国广电步履艰辛

一開始就不是好牌

在兩年前的當時,面對工信部本次發牌事件,業內普遍看法並不樂觀。一方面,中國廣電進入寬帶運營市場,發展前景並不樂觀。在競爭常態化的電信運營領域,並不是有扶持政策、獲得運營牌照就可以取得長遠發展,關鍵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技術優勢和運營經驗。從中國廣電 45 億元註冊資金來看,對運營商來說太有限,要實現全國各地廣電資源的整合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確,中國廣電作為一個後來者,缺少的正是技術、基礎設施、運營方面的積累。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国广电步履艰辛

面對已經站穩陣腳的電信、移動、聯通,它們已經基本佔據了全國市場的端口,也有著自己一套成熟的運作模式,沒有通信核心技術的中國廣電要從中插入並佔據生存的一席之地,還是一件有難度的事。

另一方面,有線寬帶業務雖然有了不少起色,但也是並不能讓人滿意。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有線寬帶用戶季度淨增192.6萬戶,環比增長5.3%,總量達到3825.8萬戶,寬帶業務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至16.36%。顯然,2018已過一半,距離廣電制定的“力爭在2018年內實現破局”的目標還有很大距離。而且由於歷史留存因素,廣電的最大劣勢在於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做不到全程全網,未來的復興之路漸行漸遠。

可以看到,IPTV用戶依然呈現快速增長之勢。2018年第二季度,電信運營商寬帶接入速率持續提升,融合業務快速推進,IPTV用戶季度淨增1220萬戶,環比增長9.38%,總量達到1.42億戶。根據上半年三大運營商近億臺的終端集採量推測,預計下半年IPTV用戶將延續這一增長勢頭。值得一提的是,OTT TV用戶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2018年第二季度,在中國移動“魔百和”業務的推動下,OTT TV用戶季度淨增945.9萬戶,環比增長7.33%,達到1.38億戶。隨著中國移動“魔百和”業務逐漸轉入IPTV播控平臺,預計下半年,OTT TV用戶增速將放緩。

話語權不等於保護罩

截止今年6月底,我國有線電視用戶總量23388.6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20405萬戶,數字化率達到87.24%;有線數字電視繳費用戶14954.5萬戶,繳費率為73.29%。雙向網覆蓋用戶16976萬戶,雙向網滲透用戶9141萬戶,視頻點播用戶6345.5萬戶,有線寬帶用戶3825.8萬戶,有線智能終端用戶1577.4萬戶。

總體來看,第二季度,廣電整體行業發展呈現三個特點:有線電視用戶持續流失,有線數字化率小幅提升;有線雙向網絡利用率提升,雙向網絡滲透率接近40%;高清用戶滲透率超過40%,4K點播用戶快速增長。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截止2018年6月30日,國內上市的十家有線電視公司的總市值超過800億元。第一季度營業總收入達到87.88億元,平均利潤率為11.99%。其中,歌華有線和華數傳媒保持了20%以上的淨利潤率水平,然而由於用戶加速流失等因素,電廣傳媒首次出現經營虧損。數據顯示,電廣傳媒營業收入23.37億元,竟然利潤虧損0.54億元。

本來,廣電系視頻內容話語權依然強勢的情況下,增強盈利能力除了增強自身網絡資源能力,還可以在渠道上跟三大運營商深入開展創新業務合作,為家庭用戶實現真正的“三網融合”。如果把有線電視光纖入戶優勢,也與電信、移動、聯通的光纖共建共享,無疑降低了三大運營商光纖入戶的門檻,可在互聯互通、碼號資源、鐵塔及溝槽線杆上,三大運營商並沒有給予以中國廣電為代表的各地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相應的共享共建待遇。

本身根基也需要夯實

由於廣電行業結構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觀,市場分割、資源分散的局面尚未突破,全國一網的合力仍未實現。對於廣電來說,隨著有線電視業務受到擠壓,也急於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国广电步履艰辛

從最近披露的數據來看,有線電視寬帶業務的表現還是令人滿意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我國有線寬帶用戶持續平穩增長。有線寬帶用戶季度淨增192.6萬戶,環比增長5.3%,總量達到3825.8萬戶,寬帶業務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至16.36%。

雖然,廣電的有線寬帶有了良好的起色,但是仍存隱憂。而作為寬帶接入市場的後進入者,廣電還面臨著除了三大電信運營商以外60多家民營企業在200多個試點地區展開的寬帶接入網市場競爭,市場發展空間趨於收緊。此外,隨著提速降費的深入推進,目前,我國電信寬帶的用戶ARPU已經下降至不足每戶44元/月的水平,加之優質互聯網出口成本居高不下,導致有線電視寬帶接入業務對整體的利潤貢獻不足,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用戶增長而利潤不增的現象。廣電有線寬帶要想真正有所作為必須做到攘外必先安內,畢竟廣電最大劣勢在於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做不到全程全網。可以預見,未來,廣電的有線寬帶之路並不好走。

回想起今年年初,廣電制定“加大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的力度,力爭在2018年內實現破局”的目標,從年中的成績單來看,廣電的總體表現雖然可圈可點,但2018年要真正實現根本性的變化或者業績進展,並不太現實。顯而易見,短短兩年時間,要求中國廣電馬上擁有與三大運營商抗衡的能力,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消費者也未必能夠及時感受到“多一個競爭者”帶來的實惠。兩年前工信部發牌的意義,在於未來,其目的是在之後更加開放的市場中,廣電利用龐大的電視存量用戶,通過有線電視與寬帶網絡的捆綁銷售的模式,從三大運營商手中分流用戶,這更加值得期待。或者說,5G真正商用甚至商用數年之後,用戶才會感受競爭帶來的實惠和意義。

EF點評

正如兩年前EF的觀點一樣,對於消費者來說,運營商也好,服務商也罷,未來格局的變化他們其實並不算太關心。他們想知道得更多的,其實是能否從中獲得優惠。但按照這兩年來的發展狀況來說,中國廣電的進入,也沒有實實在在地能夠為消費者創造更多真實的優惠(即便是降價提速等實惠,也並非因為廣電的進入促成,而是更多地因為國家政策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