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反转!撕开老教授牛娃战争的外衣 这特么就尴尬了

昨天,一个68岁的退休老教授 几乎声泪俱下,发6000字怒斥幼升小的“牛蛙战争

,文章一夜爆红朋友圈,大家群情激昂!

神反转!撕开老教授牛娃战争的外衣 这特么就尴尬了

神反转!撕开老教授牛娃战争的外衣 这特么就尴尬了

今天,甚至连人民网也忍不住转发荐读,称“字字扎心”!

神反转!撕开老教授牛娃战争的外衣 这特么就尴尬了

去不了牛校,又不想进普通的公立小学,教授全家觉得“如果无法去好的学区上好的公立小学,再忙什么都是瞎忙,永远跳不出这个怪圈!”。于是最后,全家义愤填膺选择了出国留学,去西班牙!

到这儿,特么我差点儿就信了,然而。。。。。。

24小时后,这篇文章就出现了神反转!

神反转!撕开老教授牛娃战争的外衣 这特么就尴尬了

神反转!撕开老教授牛娃战争的外衣 这特么就尴尬了

还是那个味道,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为了发展移民业务,这种一般移民机构打死都说不出来的话都通过女婿同事家孩子之口说出:“越小移民越早出国越好?

神反转!撕开老教授牛娃战争的外衣 这特么就尴尬了

这“女婿”估计是西班牙移民公司的移民办主任吧:“为了打消我的顾虑,女婿带我去他咨询的移民机构当面做咨询,后来在

凤凰卫视《中国新移民》看到了这家机构,还是美国投资移民的引入机构,老板姓丁,据说是美国EB-5第一人。”

神反转!撕开老教授牛娃战争的外衣 这特么就尴尬了

小编想想,这个牛蛙外公的文章的确有些匪夷所思,绕一大圈原来是让大家去西班牙移民...呃,中国一线城市的公立小学怎么也不会比讲西班牙语的乡村学校差吧。而且,万一即便会说西班牙语,中文反而不溜了,英文也中不溜,那才真是得不偿失...

神反转!撕开老教授牛娃战争的外衣 这特么就尴尬了

不过,说实话,这篇文章还是“字字扎心”,而且这个留学中介为了这个推广也真是煞费苦心。

海外留学真的"合算"吗?

看完一段随机街访的视频后,你可能会对出国留学解救牛娃的这条道路,有新的想法。

延伸阅读

杭州女生澳洲留学6年,花了200万元

去年回国不停投简历找工作,问人单位追问她:

有没有工作经验?有没有人脉资源?除了留学背景,还有什么优势?

神反转!撕开老教授牛娃战争的外衣 这特么就尴尬了

走在延安路,可以看到很多建筑的外墙上都有雅思托福考试培训机构的广告。记者 严嘉俊 摄

“一回国,我就想工作,等不及了!我在澳洲过了6年,花了6年爸妈的钱,而以前的同学们已经工作了两三年了,我怕追不上他们的脚步。"小林坦言,2016年年底回国,刚开始找工作的焦虑感无时无刻不在。

小林和国内的朋友们聊天,她发现自己刚从象牙塔里出来,朋友们却已经成了行业里经验老道的白领了。小林长得漂亮,又是体育特长生,高中时期一直是班里的人际交往核心。这一次回来,几个老朋友话题总是无意间聊到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小林有点融不进话题。小林默默催自己:投简历,赶紧!

小林投了六份简历,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碾压"。

有一场面试,对方不客气地说:“我们收到的简历里有留学背景的有很多,除此之外,你有什么优势?"

另一场,面试官皱着眉头:“你26岁还没有过任何工作经验吗?"

还有一场,对方冷漠地宣布:“我们的底薪不高,2000块钱,其余靠业绩提成。"

……

无工作经验,2000块底薪,再对比周围留在国内的同学们,小林也忍不住问自己:这些年国外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小林参加过某银行举办的硕士专场招聘会,地点在杭州知名重点大学的校园里。诺大的候场室里,一群西装革履的面试者熟络的相互交谈。小林听到,他们都是这所大学的研究生,相互认识,抱团作战。

小林说,相比于自己这个澳洲归来的杭州本地人,这些在杭州求学的人,更像是主场作战。进入面试环节,小林礼貌地进入房间,等待对方翻看简历。“房间里很大很安静,面试官隔我大概一米远,我仍然能听见他唰唰翻简历的声音,就像对我几年留学生活的一次'检阅'。"

了解了小林的学习背景之后,对方说:“我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你能运用哪些人脉资源在你这份工作中?"小林的信心一下子被浇灭。她说:“人脉?留学生刚回国最缺的恐怕就是人脉了。"

留学的背景优势已经很小

小林和杭州一位大型企业里的前辈聊天,这位前辈告诉她:“现在的留学生就像以前的研究生,或者是再之前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以我们公司来说,留学生背景的优势其实很小。除了英语优势外,其他就没有了。但是,英语好这一点,985、211的大学生同样能做到。"

前辈的实话,又是一次碾压。小林说,的确,竞争力永远属于少部分人,我们的父辈们,读大学不容易,所以那时候大学生特别受优待;后来,大学生越来越多,研究生成了稀缺,不愁找工作;后来,优秀人才去国外进修,回来成为各行业的精英。现在,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太多了,甚至提前到了中学,留学生的整体含金量也在下降。

几乎每一家面试单位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回国?小林对这个问题有点反感:“并不是说,国外混不下去了,所以我就回国了。回国,仅仅是个人的决定而已,没有那么多值得说的理由。就是想回来赚钱了,但是面试时总不能这么说啊!"

小林身边一起出国的几位朋友,大多都选择了创业。创业,避开了回国后低薪酬、找不好工作的心理落差,也更适合经济条件尚且不错的大部分留学生。

“我有个朋友在澳洲学美发,相当于去读了个澳洲的技校,完全是为了镀金。当然,回国也找不到工作,总不可能去发廊做理发师吧?"小林苦笑道。

摆正自己的姿态

扎扎实实做出来

今年初,小林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国企,每个月工资拿到手5000元。这和她最初的预期不是没有差距,但是经过多番碾压下来,她说自己要求已经放到很低了。这家企业留学生众多,不乏国外一流大学的学子。

单位的老员工告诉她,公司里留学生起薪最高,国内研究生再低一千,本科生再低一千,不过差距也仅仅是这样了。进公司之后,后面的升值与否,就靠每一个打拼了。

小林的工作主要是和客户对接采购,沟通和营销为主。经过找工作的痛苦之后,小林也不断摆正了自己的姿态。“留学生已经没有光环了,不管什么学历,都还得扎扎实实做出来的。"

小林已经26岁了,作为新人,她比其他人的时间更为紧迫。她说,6年的留学生活让她比一般的新人年纪都要大,所以她更要抓紧时间追赶。

最后,小林再算了一笔账:1年的留学准备花了近10万元人民币,6年澳洲生活花费大约180万人民币。依照目前的工资水平,赚回这笔钱难度不小。但是,小林依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10年赚回这近200万。

“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小林笑着,自信满满,转身走进了客户所在的写字楼里。

职场上,“海归”光环、名校光环,或者任何其他光环,只能锦上添花,真才实学、个人能力才是职场上的决定性的因素。同样,在教育上,名校、高分、或者任何急功近利的培训,只能是表面功夫,真正的软实力才是将来走向社会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