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体制两年后的廖珂,都经历了些什么?

今年9月,首批00后走入大学。作为“互联网原住民”,00后成长于移动网络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00后画像报告中》数据显示,文艺工作成为00后最想从事的职业,传媒专业成爆款。

那么,纵观时下中国各大娱乐行业节目制作人,记者特地采访了可以传媒创始人、曾湖南卫视金牌制作人廖珂,听听他的心路历程,予以00后未来从事传媒专业不同的感受。

离开体制两年后的廖珂,都经历了些什么?

早年开创“超女”短信投票经济

没有微信朋友圈,不爱热闹,不爱拍照,很少活跃在公共场合,就连微博内容也是一句话,一张图,一首歌,很多时候,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室思考问题……这是与廖珂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对他的评价。

这些看似高冷,不合群的特质,并不妨碍廖珂成为业界知名的“鬼才导演”和“天才创意人”。1999年廖珂进入湖南电视台,他成为第一批被湖南卫视送往英国学习电视节目模式的交流制片人。

离开体制两年后的廖珂,都经历了些什么?

学成归国后他开创了短信投票经济,并利用“超级女声”平台将这一全新的电视经济模式付诸现实。新京报曾报道,“‘超女’的成功运作,离不开手机短信投票,2005年超女仅决赛期间短信就可赚2400万元。”

其后,《超级女声》《超级男声》《元宵喜乐会》《中国最强音》《跨年演唱会》等节目或者大型晚会,廖珂都担任总导演、制片人。

2014年—2015年,《花儿与少年》开拓了“旅行真人秀”新纪元。“他就一个内容革新者,不愿意重复制作与思考已成熟的节目模式和晚会形式,他总能提出很多创新的想法,玩国内外没人玩的东西!”一位跟随廖珂多年的核心导演感叹跟不上他的思维。

离开体制两年后的廖珂,都经历了些什么?

离职创业,成立了可以传媒

2016年,廖珂从湖南卫视离职后,和湖南卫视资深电视人刘毅创立了可以传媒。这对中年CP的创业能擦出什么火花?在可以传媒分工中,刘毅担任CEO,负责管理和服务,廖珂担任CCO,负责产品和业务。

离开体制两年后的廖珂,都经历了些什么?

身处体制外,在市场大潮中,内容制作人和广告主的博弈,屈于下风的总是内容制作人,但廖珂好像是个例外。尽管可以传媒有经营压力,但丝毫不影响廖珂对内容业务本身的独特理解,在他眼里,研究事物的逻辑规律和方法论,比研究如何赚钱要重要的多。

刘毅说,“廖珂是一个天才而内敛的内容创意人,但他并没有因为才识天赋和积累的经验而轻率任何内容创意制作的逻辑和细节,对内容产出的规律充满敬畏。”

与湖南卫视的其它离开体制的金牌导演不同,廖珂另辟蹊径,将视角转向现场娱乐,专注于“内容+”、“造节”, 打造一系列标志性大IP晚会,天猫双十一狂欢夜(简称“猫晚”)、苏宁817头号玩家发烧夜等,服务和传播“商业造节+传统节日”。

独创“猫晚”跨屏互动模式

2015—2017年,廖珂的名字与“天猫双十一狂欢夜”紧密相连,不论从创新、互动、舞美等各个方面已然超过国内各大晚会。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去晚会化和去电视化,颠覆电视行业的直播态。

离开体制两年后的廖珂,都经历了些什么?

另外,廖珂开创了“电视大屏+手机小屏”跨屏互动内容模式的先河,互动模式被湖南卫视、苏宁易购、优酷视频、腾讯视频、乐视等争先借鉴模仿。

不仅如此,廖珂的“跨屏”理念不断升级。2015年,以跨屏结合电视技术单向跨屏;2016年,以跨屏引导电视技术双向跨屏;2017年,融合了VR+AR、虚拟观众席等高科技元素,以跨屏突破电视技术实现多维跨屏。

在互联网时代,观众摒弃了传统的电视与综艺节目商业的硬植入,对大小屏内容的转换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廖珂称自己是“生产内容的手艺人”,他通过电视手法革新和边界拓展,运用技术创新带来的内容赋能与变革,创新了综艺广告的表现形式,使内容与广告结合,直达观众场景消费的痛点。

 

离开体制两年后的廖珂,都经历了些什么?

离开体制两年后的廖珂,都经历了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