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當這玩意兒得是以前大戶人家才有的了,輕輕鬆鬆上萬塊。普通老百姓可能不太知道這東西,這就是“門當戶對”的那個門當,也叫門墩或者石墩,雕工越精細,那身價也就越高。
八仙桌八仙桌這詞頻繁在各大古裝劇中出鏡,搞得就是都市人,沒見過也聽過這東西。八仙桌可是平常農村人辦酒的必備,一張桌子能坐八個人,而且大小正好,筷子不用伸太長就能夾到菜,真實又方便又好用!而且只要工藝好,四面桌邊雕有花紋,年代再久一點,那可值不少錢呢!
雕花床不少人小時候肯定都見過這東西吧,還是小時候在曾祖家看見的,一張床古樸夯實,頗有年代感地立在那裡。製作這樣一張床,不僅要求工匠技藝高超,選擇材料也是頗為苛刻的,因此最終成品一定又結實,又美觀耐看,藝術價值非常高。
土灶啥?土灶?這玩意兒也值錢?是的,這可是平常農村家家戶戶必備的做飯、燒水小幫手,那些燒乾柴,用煙火烹製的飯,香得讓人吃過一次就忘不了!當然了…前提是不能燒糊。而這東西,對現代都市人而言,不僅新奇,還很有風味。
蓑衣+斗笠“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用這句詩來形容農忙人在恰當不過了。蓑衣和斗笠總是成對出現,它們為每一個樸實的農人遮陽、擋風、避雨、抵雪,讓他們能種出更茂盛的莊家,如今,已經再難見到這對形影不離的朋友了。
紡車在民俗博物館,一定能看見一樣東西——紡車。這看似簡簡單單的器具,能把棉、麻、絲加工成線,再織成布匹,人們就用這些布做衣服、鋪床鋪,總覺得很舒服。現在,要在博物館之外看見一臺紡車,那真是運氣絕佳呢。
石舂“咚、咚、咚……咚、咚、咚”,一提到石舂,就能想到它最具代表性的聲音,這傢伙可以搗米和麥子,還能舂辣椒,不過需要使用者有足夠的力氣,否則一旦搗出來的糯米黏住木頭,想要再拔起來,可就不容易了。
木椅看到這張木椅子了嗎?是不是覺得“就這?也太普通了”,錯!這樣一張椅子,小几千塊都還是必須的呢!
穀風車是平常農村專用打穀子的神器,只要是平常農村長大的,誰能沒見過它?價格雖然也就幾十幾百的樣子,但時間長了,保不齊就有人願意花高價了呢?
風箱以前,灶旁邊總會放一個風箱,等鍋裡的水開了之後,點燃柴火放進灶膛裡,右手拉風箱,左手調柴火,很快就能把飯煮好了~
草鞋千萬別小看草鞋,它雖然便宜得不行,可它透氣、輕便、柔軟還防滑,這要擱以前,男女老少下地幹活都缺不了它。你能說,它不是咱農村人的寶貝?
補丁這個東西你說它不值錢,它卻為幾代農村人保過暖、蔽過體、擋過風,你要說它值錢吧,的確,一塊零碎小布頭,放市面上誰也不會掏錢買。但就是這樣一個東西,才是農人最大的寶貝,它是媽媽、奶奶手中的一針一線,是那些樸實年代“壞了就補,絕不會扔”的精神遺留,是曾經我們又“討厭”又割捨不了的生活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