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灣戰爭中美國面對的不是伊拉克,而是蘇軍,結果會怎樣?

峩是一個矛盾體


在伊拉克戰爭之前,這片土地一片繁榮,靠著石油逐漸在中東地區撐起自己的一片天空,時任領導人薩達姆甚至聲稱伊拉克已經成為全球的第三軍事強國,野心一度膨脹。

最終在石油的巨大誘惑下,薩達姆選擇了閃電出兵科威特,想要將其變成自己的第19個省。但是,顯然薩達姆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在美國盟軍地聯合出兵下,伊拉克第一次嘗試到了現代化武器的威力,不出幾周就將所謂的全球第三大軍事強國一切軍事存在全部摧毀。

那麼,如果美國作戰對象鼎盛時期的前蘇聯,結果會怎樣?首先,雙方之間如果爆發直接衝突會有兩種結果。其一,美國選擇放棄在科威特的存在,間接也就承認了蘇聯在中東地區巨大的影響力。如果是這樣,美國和蘇聯可能只會爆發小規模的衝突,最終與蘇聯取得中東地區優勢地位而結束。

而另一種可能就是,美國不願放棄在中東地區巨大的影響力,選擇同蘇聯爆發大規模衝突來決定誰應該控制這片區域。如果美國選擇了這條路,那麼註定便會是失敗。前蘇聯百萬鋼鐵洪流同時南下,絕對不是漂洋過海調轉過來的數十萬美軍可以應對的,遠離本土作戰的美軍必然在重型武器上無法同蘇軍同日而語。所以最終的結果,並不會同面對伊拉克時那般簡單,但若美國一心求勝利用核武器威懾前蘇聯,那將會是地球的一場災難!


利刃軍事


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明瞭:無論從蘇聯和伊拉克的國力,兵力,戰鬥力上,二者都相差甚遠,做個比喻,美國打伊拉克如同獅子對付鬣狗,而美國與蘇聯對陣,就是獅虎鬥了。如果海灣戰爭,美國面對的是蘇軍,一是美國會避開正面衝突,絕不敢與蘇軍死磕,就像今天美國在烏克蘭和敘利亞遭遇俄羅斯一樣;二是即使美國像打伊拉克那樣,敢於向蘇軍動手,充其量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結果很大程度上會以美國失敗而告終。因為蘇軍佔有地緣優勢。

問題回答至此,應該算是很明白了,但如果往深層次探討,卻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換個問法:如果蘇軍像伊拉克那樣打法,會不會也落至伊拉克那樣戰敗的下場?

答案是:這樣的可能性很大。

實際上,儘管伊拉克軍事實力有自吹成分,但戰鬥力還是很強大的。兩伊戰爭能打敗伊朗就證明了這一點。單憑軍事實力,當初伊拉克要是與美國死磕的話,好的結果是將美國拖進戰爭泥潭,就像阿富汗塔利班一樣,最後逼迫美國撤走;即使最壞結果,也不會輸得那麼慘。

那麼,伊拉克慘敗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筆者認為,輸在不能知已知彼,不能先下手為強。

首先說不能知己知彼。伊克拉多是平原沙漠,加上美軍實力強大,不易與美軍打正規戰,可伊拉克卻佈署多層防守,無疑自不量力,拿雞蛋與石頭硬碰。本來平原沙漠無險可守,制空權尤為重要,可伊拉克卻將數千架戰機以及大量坦克,埋藏在沙土裡,難免只有被肆意吊打的份了。另外,伊拉克不僅不知己,也不知彼,相信美國不會進攻伊拉克的障眼法,所以在軍事佈署和軍心鼓動上,都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戰爭打響後自然驚慌失措,沒了章法。

其次看不能先下手為強。美國為打伊拉克,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軍事佈署,比如調動坦克,從土耳其再至沙特就用了很長時間。而此時的伊拉克卻忙於排兵列陣,重於防守,沒能先下手阻止和破壞美國的軍事佈署,不讓美國站穩腳跟,如此,美國也就不會順利地揮兵直入伊拉克了。美國除了加緊軍事佈署外,還提前對伊軍做了大量的策反和瓦解工作,最終導致伊軍不戰而潰。

上述打法,如果換做蘇軍,恐怕也難逃覆滅下場。拿蘇軍戰例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二戰時,可以說蘇聯綜合實力比德國強,但也因為犯了伊拉克錯誤,一度被打得很慘。不知曉希特勒的圖謀,不能對德國事先壓制,儘管不少情報提醒斯大林需防德國進攻,他也不信,直至戰爭打響還迷惑不解,所以蘇德戰爭伊始,德軍突然開始閃電戰,蘇軍被打得落花流水,數十萬軍人懵懵地做了俘虜。

再如甲午海戰,當時的日本海上力量不及中國的北洋水師,可日本先下手為強,突然攻擊靠泊在威海港的中國艦隊,使其幾乎全軍覆沒,首先奪得了制海權,從而使以後的戰爭越打越順,最後贏得了甲午戰爭的勝利。

有言道,主動進攻是最好的防禦。普京說,當戰爭不可避免,就應先下手的為強。試想,假如普京不主動出擊車臣,格魯吉亞,烏克蘭和敘利亞,那今天的俄羅斯會是什麼樣的情形?


遠山344


海灣戰爭從軍事模式上講,是第三次現代化革命模式,即美國只打政權和軍隊;而伊拉克還是一般現代化常規戰模式,雖有龐大的飛機大炮坦克導彈雷達,但做的準備是與美國打常規戰,軍事的信息化、數字化、精確制導化、高科技化等與美國差了不知多少。美國很快靠空襲和精確制導攻擊取得戰爭勝利,根本就沒有與伊拉克面對面,伊拉克完全成瞎子聾子,且美國陸軍基本沒派上用場,後堅決要求參戰,才照顧陸軍地面部隊讓其打了100小時。而伊拉克當時的軍事力量是很強大的,武器裝備基本是蘇聯的,也號稱先進。

說到這裡讀者心裡基本有數了,那就是蘇聯的武器裝備與伊拉克差不多(伊拉克是它傳統盟國,蘇聯傾力支持的),頂多手裡的貨稍微比伊拉克強一些。但是它的信息化、數字化沒有,精確制導、突防能力也欠缺(伊拉克用的蘇聯飛毛腿導彈準確性差,還常被攔防,現在敘利亞還是,而最先進的雷達發現不了以色列戰機,最先進的s~400防空導彈也是毫無反應和應用,俄羅斯2008年打格魯幾亞仍然是靠常規武裝大兵壓境和進攻,很老套)。

說這些的意思就是美軍一樣的幹掉蘇聯,這不成問題。當年的蘇聯與美國軍備競賽,都是常規現代化武器,加上太空競賽,最後蘇聯被拖垮。無力競賽了。停滯了。而美國步伐沒停,信息化、數字化也出來了,當時的海灣戰爭蘇聯的武器就基本是伊拉克的那些。美國戰略戰術不變,伊拉克換成蘇聯而已,自然美國贏。

唯一有增加的因素是伊拉克沒有核武器。按出的題目看,伊拉克是蘇聯,也應無核武器。但是這裡加上吧。美蘇在歷史上有過這方面的交道和經驗~當然不是打核武,而是美遏制蘇動核武,蘇在六十年代想對某國行核武,後又在古巴上演導彈危機(也是以核作後盾),都被美國成功遏制和化解。美蘇是兩個超級大國,核武器也是。雙方擁核數量大,運載發射工具多,一旦開啟,互相毀滅。還可毀滅世界。美國用確保毀滅和互相毀滅原則攤牌蘇聯,在戰略戰術道德心理各方面考量下,蘇聯選擇放棄。

那麼對蘇聯使不使用核武器,美國仍然會作出預案的。前面的戰爭會開打的。裝備差不多,只是換個人而已。


光明進


發現很多問題,其實答案都很簡單,未必需要長篇大論,浪費時間。

對於這個問題,如果伊拉克換成蘇聯,那美軍壓根就不敢動手,頂多也就是打打外交戰或者經濟封鎖戰而已。

任何一個大國的決策者,如果面對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發動一場勝算未知、時間未知、規模未知的戰爭,那是極其不明智的。相反,如果面對一個弱小的對手,發動一場勝券在握,時間短,規模可控的戰爭,做出這種的決定可能一天時間就足夠了。

蘇軍的體量,美軍從二戰以來,都是印象深刻的,不會輕易動手的,就是現在的mini版蘇聯——俄羅斯,美軍也不敢正面交鋒。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