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的真实原因,李广这样做让汉朝两代皇帝记恨!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唐出四杰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留下了的著名词作,也为千百年来受委屈的李广喊冤、鸣不平!

李广是汉武帝时期一位很早就出名的将领,但因为缺乏政治头脑、运气不佳以及不讨汉武帝欢心等诸多因素,让李广未受重用,也几乎没受到与贡献匹配的封赏,最终他在60岁的时候拔剑自刎,结束自己悲剧英雄的一生!

李广难封的真实原因,李广这样做让汉朝两代皇帝记恨!

后人描绘的李广弯弓图

最早的政治失误,让汉景帝汉武帝均记恨

李广的战力到底如何?在七国之乱中就可以得到证明,的确是一员虎将!

在汉景帝(汉武帝他爹)初年,吴王刘濞纠结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印、胶东王刘雄渠等统御各自封国军队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为此次叛乱的主谋。

叛乱的吴楚联军进攻梁国(汉朝侯国),李广作为汉将出师救援,此战李广率领自己的所属部队冲在最前锋,并以个人战力夺旗斩将,消灭大量吴楚联军解救梁国,从此飞将军的名声就这样叫开了,李广可谓一战名扬天下。

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李广虽然在战场上是个英明神武的将领,但在政治上却是个侏儒。

梁侯为了感谢李广的救国之恩,居然授予李广将军将印。李广认为,梁侯毕竟也是刘姓子孙,也没想那么多就接受了!

李广难封的真实原因,李广这样做让汉朝两代皇帝记恨!

吴楚联军最为强大

事后证明,这是个巨大的政治失误。李广作为中央朝廷的将领,私受侯国将印,程序上不合法,名义上也不符合封建规矩,而且在当时叛乱声四起的当口,汉朝统治者当然心生怀疑——李广有勾结侯国之心,与朝廷对抗!

这事传到汉景帝耳朵里,自然非常震怒。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未给李广丝毫封赏,可见这事的严重性,李广彻底失去朕心。虽然此后是汉武帝即位,但人事上的惯性不可小觑。父亲汉景帝对李广“不放心不重用不封赏”,做儿子的汉武帝自然也不会对李广有什么大改变。

私受侯国将印让两朝皇帝对李广都非常忌讳和厌恶,这贯穿了李广的一生,教训惨痛!

触霉头,主将无论英明还是草包都让李广吃亏

李广本来是跟着名将周亚夫的,但周亚夫在公元前143年就病逝了。周亚夫胸怀大度,是伯乐型将军,他一死,对李广来说更是失去了一棵大树和政治老师。

李广着实运气不佳,后来的两次大战,一次因为主将昏庸,李广跟着受罪;另一次却是因为主将太强,而自己没有表现机会。

1,首先说说马邑之战,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开始尝试反击匈奴。大行令(即大鸿胪,省部级)王恢为汉武帝出谋划策制定了大规模的伏击之计——马邑之战。

本来,马邑之战不能不说算得上是一个打击匈奴主力的计策,但由于匈奴人的反应过快,汉军胆怯等因素白白放过了对手,失去了一次决战机会。

李广难封的真实原因,李广这样做让汉朝两代皇帝记恨!

陈宝国版汉武帝

马邑之战具体策划是这样的:雁门马邑的地方豪强聂翁壹受命潜入匈奴,向单于表示愿意为内应,杀死马邑的地方长官,迎接匈奴大军入城。单于欣然应允,果然亲自带领十余万大军前往马邑。汉朝悄悄地动员了二十几万大军,分别由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等人统领,埋伏在马邑周围,准备伏击。

但匈奴人警惕,在进入马邑前觉察情形不对,立刻调转往后撤。游牧民族骑术高超,就算后撤也不慌乱,这反而让埋伏的不少汉朝将领胆怯畏惧。汉武帝心气很高,亲自部署这次战役,如果谁先出击结果败北,那被皇帝砍头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大家面面相觑,不敢追击,就算是王恢带领的3万人马本来是安排袭击匈奴人较弱的辎重部队,多方向合击其实对汉朝军队是有利的,但王恢同样不敢出击(后被汉武帝赐死)。

在这关键时刻,李广率领的4000部队果断追击,却碰到匈奴最为强大的左贤王4万铁骑部队!

李广连续以射杀匈奴数位副将,将士浴血奋战,终于抵挡住了匈奴的进攻,并盼到张骞的援军。但此战,李广所部几乎全军覆没,并且匈奴人一度绑住了李广,换句话说他背被俘虏了——这让汉武帝把怒火发在“丧师辱国”的李广头上,把李广废为庶人!

2,卫青出击匈奴之战,李广又触了霉头。当时李广已五十多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再次请求加入部队出战,也想扭转自己的人生。皇帝出于舆论压力,见到李广还有点雄心,就干脆让他跟在卫青麾下。

但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又是汉武帝的舅舅,面对这个李广,他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感,也不会有什么重用李广的地方。

李广难封的真实原因,李广这样做让汉朝两代皇帝记恨!

卫青左,霍去病右,李广只是一点点部队侧翼迂回

突袭匈奴,卫青不让李广做前锋,而是跟随侧翼小部队走侧道。茫茫大漠,侧翼小部队迷路了,李广自然也只能是干瞪眼着急。

就在这时,卫青主力部队遇上匈奴的主力部队,一番大战,汉军大胜,参加战斗的将领后来许多都封侯了。但李广,又是李广,因为迷路而未能参战,而且因为错过了规定的时间会合,他又被因“失期之罪”而受罚,勉强保住了一条命,但却关进了监狱。

悲愤自杀,悲剧英雄的最后结局

命运给了李广开了大玩笑,失去了最后建功立业的机会,还沦为阶下囚。跟随卫青无功而返还受到处罚,对李广的打击非常大,让他接下来的岁月格外悲凉和落寞。

在监狱,回想自己的战斗岁月,一生70多次大小战斗,胜多败少,但几乎没有因为战功累积而封赏。以前自己的下属,许多人都升官了,封侯了,但李广只能是最悲凉最黯淡的一个。

当时李广已经60岁了,他心想自己还能打几天仗?英雄最怕的就是迟暮和壮志未酬。

面对监狱刀笔吏的讯问,这位赳赳武夫肯定是受不了这种屈辱和精神折磨。

此后,虽然李广无罪释放,但这段经历让他饱受刺激,心生去意。在自家的破屋,李广老泪纵横,万份悲愤拔出跟随自己多年的宝剑,刎颈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