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9種避稅方法,能讓企業節稅70%,到底怎麼做到的?

自國地稅合併,社保歸入國稅局管理後,最最恐慌的便是企業老闆和公司財會人員。因為按照稅務局的稽查手段,社保也將從嚴管理,對於那些通過少繳、漏繳、不繳社保來達到開源節流、降低成本的企業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但是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減稅大禮包,最多跑一次,辦證時間減半、取消一部分備案許可……同時也讓每個人看到:只要通過合法的手段進行必要的稅務籌劃,可以達到節稅避稅的目的,依然可以為企業減少開支,實現利益最大化。

這9種避稅方法,能讓企業節稅70%,到底怎麼做到的?

本期,為大家介紹了9大合理避稅方法。

方法一:利用稅收政策合理避稅

1.通過減免稅來實現

有些企業可以通過減免稅優惠政策作出相應調整來符合稅收條件,通過辦理相應的報批或備案手續,享受減稅或免稅。例如國債的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投資收益等,都可以享受免稅的政策

這9種避稅方法,能讓企業節稅70%,到底怎麼做到的?

2.通過稅率差異來實現

在我國,不同地區、行業、經濟實力、企業類型之間,稅率也有所不同,企業經營者可以在多種方案中進行最優選擇,以適用較低的稅率。例如,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的服務企業適用15%的所得稅率;小型微利企業適用20%的所得稅率等,稅率相對來說都比較低。

目前我國的西部大開發或者少數民族自治區都出臺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將企業註冊到有稅收政策的低稅區,不僅最節稅而且合理合法。這裡以把企業註冊到我區工業園區為例,【Tel:156-8317-4870】園區對註冊企業增值稅以地方留存的40%~50%扶持;企業所得稅以地方留存的40%~50%給予扶持;通過入駐園區,企業節稅比例可達50%以上。個人獨資企業(營改增)小規模的可以申請核定徵收,核定個稅稅率為2%;總稅負最高5.2%。

這9種避稅方法,能讓企業節稅70%,到底怎麼做到的?

3.通過扣除方式不同來實現

一般地,所得稅都是以納稅人收入進行扣除後作為計稅依據,即使是以收入為計稅依據的流轉稅,也有不少項目可以在計稅依據中扣除。如研究開發費、企業安置殘疾人員所支付的工資。

4.通過抵免方式不同來實現

已納稅額或支出的抵免可以直接減少納稅人應納稅額,避免重複徵稅。企業購置用於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1 0%的比例抵免企業所得稅額,外購貨物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抵免增值稅銷項稅額等,都是納稅人應該考慮的稅收籌劃對策。

這9種避稅方法,能讓企業節稅70%,到底怎麼做到的?

5.通過特殊行業優惠來實現

小型微利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等特殊行業一直都是國家關照的重點對象,為了實現科技發展、科學進步,國家一再在稅收政策上予以優惠,促進企業發展和留存。其中創投企業的優惠政策包括:創投企業採用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兩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兩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這9種避稅方法,能讓企業節稅70%,到底怎麼做到的?

方法二:通過會計手段實現稅收籌劃的目的

1.銷售收入方式

通過對取得收入的方式、時間以及計算方法的選擇和控制,達到減稅或延緩納稅的目的。例如,直接收款銷貨時,可通過推遲收款時間或推遲提貨單的交付時間,把收入確認時點延至次年,從而獲得延遲納稅的好處。

2.存貨計價方式

存貨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消耗或者銷售而持有的資產,包括原材企業的所得稅負擔。但需注意的是,存貨計價方法一經選用,在一定時期內不得隨意變更(一般為1年)。

這9種避稅方法,能讓企業節稅70%,到底怎麼做到的?

3.固定資產折舊

由於折舊要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直接關係到企業當期成本和費用、利潤和應納所得稅的多少。運用不同的折舊方法計算出的折舊額也是不同的,因而分攤到各期生產成本中的固定資產成本也不同。假設企業各年的所得稅率不變,宜選擇加速折舊法,在固定資產使用的最初年份多提折舊,後面的年份少提,這樣就可以使企業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相當於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4.費用列支方式

企業通常有許多費用開支項目,每個項目都有規定的範圍,企業準確掌握稅法和財務準則中費用列支的規定對稅收籌劃有著重要意義。例如:採用工效掛鉤或百元產值工資含量包乾辦法提高計稅工資總額;對低值易耗品待攤費用應選擇最短年限;對已發生的壞賬損失、流動資產盤虧毀損及時核銷列入費用等。

這9種避稅方法,能讓企業節稅70%,到底怎麼做到的?

稅收籌劃是一項綜合性的、複雜的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在運用稅收籌劃方法時,應充分考慮具體情況和政策規定,各種稅收籌劃方法不應該是彼此孤立和矛盾的,有時應相互配合、綜合運用。同時,隨著稅收籌劃的層次深入和領域的拓寬,還將會有新的、科學的稅收籌劃方法,企業老闆和相關財會人員應該多多留意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