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專家說孩子不能打,網友回復笑的肚子疼:小打怡情,大打傷身

小時候捱過打的孩子,心裡承受力一般都好些。最好的方法,小錯老師打,父母講道理,大錯父母打,老師講道理,這叫混合雙打,保證教育出來的孩子個個都是精英。

你怎麼看孩子該不該打?

看看網友怎麼說:

網友:我是一線教師,做班主任十幾年,確實很多專家的話是不靠譜的,他們沒下過基層,不知道實際情況,一種理想主義的狀態。懲罰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沒有懲罰的教育是撇腳的教育。有時候痛是為了記住,不讓下次更痛,只有嘗試了滋味才知道後果的嚴重性。打也是懲罰的一種,但是要控制度的問題。家長打孩子是起到打預防針的作用。但是現在教育部門是不允許老師懲罰學生的,我通常只能告訴家長,該懲罰的時候還是得懲罰的。

育兒專家說孩子不能打,網友回覆笑的肚子疼:小打怡情,大打傷身

育兒專家說孩子不能打,網友回覆笑的肚子疼:小打怡情,大打傷身

育兒專家說孩子不能打,網友回覆笑的肚子疼:小打怡情,大打傷身

育兒專家說孩子不能打,網友回覆笑的肚子疼:小打怡情,大打傷身

育兒專家說孩子不能打,網友回覆笑的肚子疼:小打怡情,大打傷身

育兒專家說孩子不能打,網友回覆笑的肚子疼:小打怡情,大打傷身

育兒專家說孩子不能打,網友回覆笑的肚子疼:小打怡情,大打傷身

育兒專家說孩子不能打,網友回覆笑的肚子疼:小打怡情,大打傷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