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雨
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其实人们本来就没有把高度的信任赋予专家。回想一下,当年(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年)在各个层面上社会都没有太大争议,并不是因为相信专家,而是因为人们相信政府,专家不过是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或者说是在既定方针确定的情况下,为既定政策的执行提供技术细节。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无所谓信任不信任专家。
其实西方的情况也类似。虽然没有中国1950-1980年代那么强势的政府,但在近代社会乃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政府的专业决策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经过了专业论证。所以尽管当时人们已经对政党轮替的情况很熟悉了,但在专业政策上,仍然认为官僚机构的决策是可信的。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是够不着专家的。
但随着政治权力强势的下降,专家开始成为了为政策尤其是专业决策做合法性论证的主要工具。在这个时候,所谓不相信专家,实际上主要是拒绝相信政府的专业决策。而由于政府开始启动了寻求专家来论证自己政策合法性的过程,这必然意味着在政府中枢权力有所下降的同时,各种专家们开始崛起,为政府中的不同部门及其政策提供合法性论证。而这一过程又随着大众传媒的大力发展(西方是196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是2000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普及)而不断被曝光,这才导致了大众开始关注专家的存在,与此同时也同时对专家的作用表示了质疑。
相信只要社会继续以专业化的原则来组织,这种情况就会持续很长时间。
科学时评
所谓专家,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类事物非常精通,或者是有深刻而独到见解的人。他们或者在某个学术领域,或者在某项技能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一般来说,专家都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如教授、博导、研究员等。然而,近年来“专家”这个词的泛滥和滥用,“专家”这个词在人们的理念上快成贬义词了,人们对所谓的“专家”失去了信任。
专家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技能水平,就自己熟悉的领域和精通的事物或现象发表见解,表明态度,能够为公众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能促进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普及。有时专家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解读阐释,也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宣传贯彻与执行。总之,从理论上讲,专家在自己熟悉和精通的领域和范围内开口发声,对于公众,对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专家面对公众的平台逐渐增多,各领域的专家的数量也大为增加。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专家群体中,也不乏一些专业技术职务和职称较高的人,在别人眼中俨然就是专家,他自己也经常摆出一副专家的做派,而实际上却并不具备实力的“伪专家”。也有一些是出于商业目的,人为地通过商业包装手段只要出来的专家。比如我们至今仍能在一些地方电视台看到的虚假医药广告。这里面的一些“老专家”对所谓自己的祖传秘方大吹大擂,似乎没有他们治不好的病,然而这些所谓专家其实都是一些毫无名气的小演员,只要广告商给钱,说让他们演什么人就演什么人,让他们说什么荒诞的言论就脸不红心不跳地大放厥词。
另外,近年来知识群体队伍中学术造假、学术抄袭、学术贪污等现象屡被报道,也拉低了这个群体的公信力指数。而某些无良广告商甚至是无良媒体,彻底损害了专家的学术严肃性和权威性。这类专家其实是一些“伪专家”。
这些“伪专家”们常常是打着专家的旗号和名头,却做不了或不做专家们该做的事情,它们用貌似科学实则不科学的东西来误导公众谋求利益,或哗众取宠吸引公众关注,或以看似高深实则浅薄粗陋的东西来迎合误导公众。如众所周知的医学“专家”刘洪斌、养生“专家”张悟本、太极“大师”闫芳、军事“专家”局座召忠、“量子佛学”专家朱清时,“有机食品”专家朱毅,等等。
这些“伪专家”也许能蒙人于一时,但却不可能永远将公众蒙蔽下去。因为公众的认知水平和鉴别能力在逐渐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这些“专家”们“不经意”的疏漏,其“伪专家”的本质自然会暴露无疑。人们对这些“伪专家”们深恶痛绝,便送给他们一个“砖家”称号。
正是这些“砖家”的存在和泛滥,才导致了人们对整个专家群体的质疑和不信任。其实,人们并不是不需要专家,而是非常需要。但人们需要的是真材实料的,仗义执言的,敢于对事实负责,对科学精神负责,对公众负责的真专家。那些“伪专家”或者是“砖家”只能对人们形成误导,对社会发展并无益处。为了维护专家权威,维护科学的尊严,科学界的打假势在必行。别再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悲剧发生。
怀疑探索者
真正的专家应该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兢兢业业做学问。
可现在社交媒体上,冒出来的许许多多"伪专家",实际上就是一群捞钱的骗子。他们不学无术,却头头是道,招摇撞骗,蛊惑人心。谁能抓住流量,谁就是"伪专家"。
在网络上有太多的理财伪专家、经济伪无家、房地产伪专家、pop伪专家、区块链伪专家、天气伪专家、健康伪专家、医学伪专家、养生伪专家,实际上他们大部份都是半吊子,云里雾里说了一大通,目的就是要你口袋里的钱。这些"伤专家"太浮躁了,脑子里除了一个钱字,没有丝毫专家的傲骨与情怀,因此,怎么可能会得到民众的尊重呢?
记得前几天有一个伪专家说:喝酒对人体有害,哪怕一点点也是有害的。可以前常有好多伪专家说:喝酒对人体有益,可以软化血管,防止高血压。这些可恶的伪专家,你到底让人喝不喝酒?
长期下去,伪专家这个名词就和社会上的大小姐一样,已经变味了。本来,大小姐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称呼,可现实生活中大小姐就改变了内函。现在的"伪专家"也一样,他们很多人都已经象大小姐了,因此让普通老百姓尊重"伪专家",就好比让他们尊重大小姐一样,是绝不可能的!
"伪专家"卖的是灵魂,反正都在"卖"。但是"伪专家"他害的是一大批的人,所以"伪专家"比"姐"更可恶。更为可恨的是有些伪专家像王大师一样,欺男霸女,骗色骗财;有些所谓懂法律的伪专家,设局通吃两边,"伪专家"可恨,"伪专家"害人,"伪专家"误人!
如果您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红字"关注",谢谢!
依旺情深1
大家不是不信任专家,而是不信任“砖家”。
所谓专家,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类事物非常精通,或者是有深刻而独到见解的人。他们或者在某个学术领域,或者在某项技能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一般来说,专家都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如教授、博导、研究员等。
专家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技能水平,就自己熟悉的领域和精通的事物或现象发表见解,表明态度,能够为公众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能促进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普及。有时专家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解读阐释,也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宣传贯彻与执行。
总之,从理论上讲,专家在自己熟悉和精通的领域和范围内开口发声,对于公众,对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专家面对公众的平台逐渐增多,各领域的专家的数量也大为增加。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专家群体中,也不乏一些专业技术职务和职称较高的人,在别人眼中俨然就是专家,他自己也经常摆出一副专家的做派,而实际上却并不具备实力的“伪专家”。也有一些是出于商业目的,人为地通过商业包装手段只要出来的专家。这类专家其实也是一种“伪专家”。
这些“伪专家”们,打着专家的旗号和名头,却做不了或不做专家们该做的事情,它们用貌似科学实则不科学的东西来误导公众谋求利益,或哗众取宠吸引公众关注,或以看似高深实则浅薄粗陋的东西来迎合误导公众。如众所周知的医学“专家刘洪斌,养生“专家”张悟本,太极“大师”闫芳。等等。
这些伪专家,也许能蒙人于一时,但却不可能永远将公众蒙蔽下去。因为公众的认知水平和鉴别能力在逐渐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这些“专家”们“不经意”的疏漏,其伪专家的本质自然会暴露无疑。人们对这些伪专家们深恶痛绝,称它们为“砖家”。
正是这些“砖家”的存在和泛滥,才导致了人们对整个专家群体的质疑和不信任。其实,人们并不是不需要专家,而是非常需要。但人们需要的是真材实料的,仗义执言的,敢于对事实负责,对科学精神负责,对公众负责的真专家。那些伪专家和真砖家只能对人们形成误导,对社会发展并无益处。
为了维护专家权威,维护科学的尊严,科学界的打假势在必行。别再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悲剧发生。
醉爱体育
其他回答论述的角度都很全面,我的回答想补充一个角度:
某些无良广告商甚至是无良媒体,彻底损害了专家的学术严肃性和权威性。
比如我们至今仍能在一些地方电视台看到的虚假医药广告。这里面的一些“老专家”对所谓自己的祖传秘方大吹大擂,似乎没有他们治不好的病,然而这些所谓专家其实都是一些毫无名气的小演员,只要广告商给钱,说让他们演什么人就演什么人,让他们说什么荒诞的言论就脸不红心不跳地大放厥词。
比如这位银发苍苍的老奶奶,看上去慈眉善目的“刘教授”。
她一会儿是苗家草药的非物质遗产传承人:
一会儿是北大教授专治糖尿病的老专家:
还有可能是蒙古草原上蒙药传承人老蒙医:
另外还有这位老大爷,他时而是草原上的著名蒙医乌仁吉:
时而是宫廷御医的后人雄凤山:
无论换什么衣服,人还是这个人,扮演的角色那可就五花八门了。这些无良的药企和广告商,拍出来这样拙劣的欺诈广告,某些昧着良心的电视台还真敢播出!害苦了广大患者!
而他们的那些雷人语录更是耸人听闻:
1.吃了我的药,糖尿病也可以放心饮食,无需禁忌。
2.风湿骨病一点也不难治。
3.吃了我的蒙药心脑方,已经偏瘫的也能正常生活。
......
这些言论让一些正在正规医院治疗的患者中断了治疗,甚至生活上也不再注意忌口。这些药坑害苦了广大患者,让他们从此不再相信任何专家。
所以这些招摇撞骗的大骗子,也是造成今日专家不被信任的元凶之一。
菲利普医生
别的领域我不敢贸然置喙,就说说我看到的心理咨询领域的一些情况吧。
心理咨询中的来访者同样存在着对专家的不信任感,
这种不信任感首先来源于对心理咨询的认知缺乏。对很多国人来说,“心理问题”要么与精神病的耻感相挂钩,要么云山雾罩让人不明就里,而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块钱一小时的咨询费更让人心生踌躇。不信任往往伴随着怀疑而产生,而解疑释惑只能靠专家的耐心与真诚。对于心理咨询这样一个新兴行业,更需要有人先行,做一些理论普及工作。
但是在一片混沌时,是开辟鸿蒙还是混水摸鱼,这正是考验人心性的时候。必须要说,我的绝大部分同僚都很努力敬业,但确实有一小部分人因为有意无意的缘故,其行为对行业形象造成了伤害。
他们中有一些人本意是良善的,希望能够对来访者有所帮助,但因为本身知识与技能的不足,在做咨询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甚至犯下了重大错误。要知道,心理咨询有别于一般的治疗,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必然会暴露自己的脆弱与无助。如果能从咨询师这里得到客观理性的分析与感性上的矫正性体验,那么就会产生积极的疗愈作用。但如果咨询师的分析简单粗暴,或者对移情、阻抗的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对来访者造成创伤。
如果说这样的无心之失造成的伤害还算有限,那么某些故意剥削来访者的咨询师的行径就实在令人发指。在种种的剥削中,给人伤害最大的可能要数情感剥削。
咨询师因为自身的某些情结(如自恋等)没有处理好,于是在咨询中利用来访者满足自身被人崇拜、依恋的需要,对来访者实施精神控制。个别道德底线沦丧的咨询师甚至会对来访者进行性剥削,这样造成的伤害是极其可怕的。正是这样一些道德败坏,底线全无的所谓咨询师或专家,使得原本就蹒跚起步的心理咨询行业更举步维艰。
所以,理论知识尚未普及、民众观念相对落后、咨询师队伍中有个别人能力不足甚或道德败坏,是现在有些人提起“心理专家”就心存疑虑的主要原因。
讳疾忌医自然不可取——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任何人都不应该忽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与其因噎废食,不如我们努力了解一下该如何选择靠谱的心理咨询师:
一、在咨询前了解其学历和受训背景,确保对方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
二、可以通过阅读咨询师写的文章等了解其咨询理念,看自己是否能产生认同与信任。
三、在咨询过程中密切关注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如果有强烈且持续的不适、痛苦、依恋、悲伤等感受,要及时与咨询师讨论。
四、如果发现咨询师将咨询中发生的一切负性事件都归因于你,而他自身没有任何问题和责任,那么你一定要心生警惕。
五、注意咨询师是否有触及一些绝对的界限,比如对来访者表达爱恋或性吸引等,没有什么治疗是非要采用这样的“非常手段”的。如果咨询师以此作为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那么他的操守几乎可说是绝对值得怀疑的。
我一直认为,心理咨询中的来访者都是非常勇敢的人,他们鼓起勇气将自己最脆弱的部分展现在我们面前。就为了这一份信任,我们作为咨询师都应该尽力恪守原则,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方能不辜负他们的厚望。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从不敢自诩“专家”,但在网络空间内,在对公共问题发声的时候,屡被以“专家”、“砖家”的名义批判。在很多人那里,专家和知识分子是被混同使用并对待的。因此,这里我也从知识分子、专家等层面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1. 教育普及尤其是大学普及,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这带来了几个变化:第一、少部分人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第二、智识精英与大众之间的知识鸿沟不断缩小;第三、智识精英与平民大众之间的地位界限不再像以往那样截然分明。距离产生美,智识结构严重不对等的年代,少部分精英是高高在上的一个存在,是被平民大众仰视的一个群体。知识教育日趋平等化的时代,也是少部分精英不断被拉下神坛、被“去魅”的一个时代。
2.互联网经济所带来的话语权力的转移。前互联网时代,社会是一个正三角形权力架构。少数精英(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制定规则,引领社会风潮。三角形底端-庞大的社会中底层要进入顶端,要服从这些少数人制定并竭力推广的规则,这无形中也稳固并加强了这些少数精英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互联网时代不同,社会在互联网空间中变成了一个倒三角形权力架构,原先庞大沉默的平民大众成了权力主体。平民大众拥有了超越于少数精英的影响力。网络空间内的游戏规则变为“人民群众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决定力量”。“得屌丝者得天下”。面对这么一个新世界,很多秉持传统规则的少数精英难免水土不服,言行举止动辄得咎,屡遭“拍砖”。比如:很多专家的理性遭遇网民大众的非理性和情绪化,就很容易被污名化,妖魔化。专家的言论一旦有悖大众常识和理念,也很容易被拍砖,从而导致信任危机。
3.专家作为“知识精英”的更高阶,队伍的鱼龙混杂,“专家”这个词的滥用,以及和互联网经济相结合催生的种种现象怪胎也拉低了专家的档次。首先,依据我的亲身观察,很多号称专家的人根本“名不副实”,好多都是个人秀和炒作出来的怪胎。他们好多人其实好多年知识已经完全不更新,因为 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频频走秀和个人曝光上了,而常年四处兜售的也就是其特定阶段前所积累的那点文化资本。其次,“专家”的滥用。专家作为一个领域内的智识佼佼者,这个词只有很少的人能配得上,但现在不管虚假广告,还是大小会议,还是传销诈骗,都拉来不少“真假难辨”的专家站台。这是一个专家满天飞的时代,这个词的滥用也严重拉低了它应有的含金量,并影响到了专家群体的被整体拉低。最后,在现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很多浮出水面的专家,其公共场合的言行举止越来越向“网红”模式靠拢,为了出名以捞取更大的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各类专家的各种无底线站台和兜售,也间接导致了大众对这个群体的“信任危机”。
4.不同立场和派别之间“专家”的相互倾轧和相互污名化也拉低了知识分子、连带专家的形象。在中国,基于不同立场、不同派别的专家之间的相互拍砖、相互揭丑、相互倾轧、相互拆台也是“专家形象”指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中国左派右派知识分子关于“公知、美分党、五毛党、汉奸”等的互相攻讦。
5.网络中盛行的“反智主义”潮流。无知者无畏,矛头自然就容易指向“有知者”。
6.近些年来,知识群体队伍中学术造假、学术抄袭、学术贪污等现象屡被报道,也拉低了这个群体的公信力指数。
互联网年代无神话,专家的陨落,其实只是互联网年代的冰山一角而已。任何一个在前网络社会被“赋魅”、“圣化和神化”的群体和个体,很多都难以逃脱“跌下神坛”之命运,这是网络民主化和平等化的必然结果。
孙卫华
(耳赵问答20180705)“专家”这个词在网络上快成贬义词了,说到底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确实有些所谓的“专家”干事太不靠谱,另一方面是有些患者对医疗专业不理解,将良医当做庸医。我说说我亲身经历的两件事,大家自己评判吧。
有个外地的患者通过我的咨询平台向我咨询耳科疾病,我要求其上传中耳CT,结果他发上来的是一份鼻窦CT片。开始我以为是他搞错了,结果他去向当地就诊的专家求证时对方明确告诉他这就是中耳CT。后来患者无奈,只能到我这里重新拍了中耳CT。我猜测当时医生开错了检查单,但为了避免患者要求免费重做就“指鹿为马”,否则不可能分不出CT片上是鼻子还是耳朵。另一件事是一个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他在别家医院就诊时被一名专家开了治疗鼻炎的药物,当时就火冒三丈和人家吵了一架。我检查完后很无奈的告诉他,前一名医生的处理方法完全正确。
对于患者来说,面对的医生不在于有多高的职称,多大的名气,关键是要有过硬的技术和替患者着想的心。患者一方遇到不理解的诊疗方案时可以找其它医生问问,先别着急否定眼前的医生。
耳科赵医生
固然是有一些伪专家自己能力的问题,但是无良媒体造势、胡乱报道和吃瓜群众胡乱跟风、无故开喷也是推波助澜的凶手。
其实很多事情专家说的没有错,前因后果、问题所在说的很清楚,但是有的媒体嫌专家说的不够劲爆、不能吸引眼球,所以故意把标题取的非常极端。前几天人民日报猛批的“标题党”就是这么回事。甚至于有的文章本身就是断章取义、春秋笔法。
然后吃瓜群众很多是不看文章的,或者看了文章也不能够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甚至于更多时候有些人是不需要逻辑、不需要道理的,他们需要的就是宣泄,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骂人、开喷就是了。这种人的心态就是“专家也不过如此,我才是天下第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良媒体+吃瓜群众=专家都是砖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事实上,我也吃过这样的亏,深深知道有些人的险恶用心。
原来我在悟空问答里,就中兴被制裁的事件写过一篇回答,前后逻辑是这样的:中美之间现在有贸易摩擦,情势非常紧张,这个时候所有的中国公司应该慎言慎行,千万不要让美国抓到把柄,但是中兴因为自己的过失,不仅不思悔改,还屡错屡犯,让美国最终有机可乘,实在是不应该。
然后这篇问答就被某别有用心之人截图下来了,经过春秋笔法、移花接木、断章取义,最后就成了一篇证明我是汉奸的文章。尤其是中间我做了一个比喻,说的日本七七事变之前就差个借口侵略中国,中国军队没给他们把柄,他们才不得不找士兵失踪的借口炮轰宛平城,留下千古笑柄。现在中兴的行为无疑就是害怕对方没借口,直接去绑了个日本兵回营,给对方制造把柄,最后反而让我们自己不占理。
其实这个比喻非常简单明了,中兴在整个事件上的乱作为也说得很清楚,但是就是这个比喻让对方截图下来了,最后得出来个结论:你居然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整个事情我都是莫名其妙的,也不知道是对方真的智障,还是故意如此,我这一番肺腑之言居然也就变成了卖国言论,底下不乏“砖家”、“精神日本人”的讨伐之声,说实话,这个时候我满脑子就是四个字:“乌合之众”。我这才算知道,专家之名是怎么坏的。
前几天我在坐地铁的时候看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叔在刷今日头条,而且是真的在“刷”,也就是看个题目,直接一拖到底、偶尔做一下停留,然后就在评论区开骂,短短几分钟就洋洋洒洒评论了七八条,因为大叔的字体调的很大,所以我偶尔能够看到他评论的话里面满是国骂——其实今日头条很多评论就是这样写出来的,你说无奈不无奈?
所以说,各个领域的专家谨言慎行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无良媒体不该管管吗?那些标题党不该受到惩罚吗?那些跟在标题党后面不看文章就在评论区开喷的人不该自己反省反省吗?
SilentTurbine
是人们对专家失去信任了吗?还是专家对自己说出的话没有负过责任呢?值得思考。
很多工作中并不出众的人,都以口技演义的形式出现在媒体上,被媒体以专家之名过度包装,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本来就不是专家的人,能说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聊人生讲感悟是高手,一谈到实际问题怎样解决就秒回小学生了,说出的话让人啼笑皆非不敢苟同。这样靠营销娱乐节目包装的所谓专家,说出的话,自己信吗?考证过吗?一次空话可以是笑话,多次空话就成了假话!
真正的专家是搞研究的,哪有那么多时间搞娱乐节目。真正的专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不是天天的在娱乐节目中泛泛而谈,说大话空话假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去说出并不代表心理不知道。容你一次滥竽充数还能容你次次让人着急,第一,不真实的东西听着心里不舒服。第二,不专业的话顶着专业的帽子,没有人能够容忍自己次次心理平衡。揭穿与批评是对自己心理健康的负责也是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的尊重!
欢迎关注自媒体【读闻世界】,更多所读所闻的未解之谜,人文见解等你来分享。总有一篇富有建设性的新主张能够令你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