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免死牌”长什么样子?这东西真的是万能的护身符吗?

在传统戏曲、小说中,常见某某功臣或他的后代,持有皇帝特赐的“免死牌”。据说犯了死罪皆可赦免,多者免九死,少者免三死。“免死牌”为俗称,史料中称为丹书铁券,又名“誓书铁券”、“丹书铁契”、“金书器物述奇铁契”等,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保持,使其享受免死的特别证件。券用铁板制成,以丹朱(一种红色颜料)书写其上,故有其名丹书铁券起源于何时?据资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写丹书以赋特权的做法。

古代的“免死牌”长什么样子?这东西真的是万能的护身符吗?

《周礼・秋官・司约》载有“书于丹图”之事。汉代经学家郑玄说:“今俗语有铁券丹书,岂此旧典之遗言。”可见,这种特权证件在汉代以前就有了。也有人认为以丹书铁券源于汉初。据《汉书・高帝纪(下)》:“(刘邦)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宝,藏之宗庙。”这种铁券从中剖开,分为左右两块,左颁功臣,右藏内府,如果功臣本人及其后代犯了死罪,取两半券合二为一,可获赦免。

古代的“免死牌”长什么样子?这东西真的是万能的护身符吗?

颁发铁券要举行典礼,领取者要郑重宣誓,誓词为:“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砺),国以永存,爱及苗裔。”南朝梁改为“丹书银券”;隋朝又改为“金书铁券”;唐代又把“丹书”发展成嵌金;辽代继续升级为“丹书金券”,变得越来越珍贵,越来越不容易造假。明代朱元璋刚刚登上皇帝宝座,就制作出一批“免死牌”。如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大封功臣,李普长、徐达、汤和等二十八人,每人都赐“丹书铁券”。

古代的“免死牌”长什么样子?这东西真的是万能的护身符吗?

丹书铁券究竟是什么样子?明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九《铁武肃铁券》中有记载:“形宛如玉,高尺余,阔二尺许,券词黄金镶嵌。”清代钱泳在《履园从话》中也记述了这块“免死牌”:“其形如瓦,高今裁尺九寸,阔一尺四寸六分,厚一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两,盖溶钱而成,镂金其上者。”清雍正年间编写的《浙江通志》,记载钱武肃的这块铁券更是详细:“长一尺八寸三分,阔一尺ー寸,厚ー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两;其文嵌金,共三百三十三字,其画皆面狭中宽。”

古代的“免死牌”长什么样子?这东西真的是万能的护身符吗?

清代《台州府志》和《黄岩县志》中,还刊有铁券嵌金文词和誓词。文词部分主要是所封的官职爵位、封地和功绩简要介绍,另一部分的誓词为:“长河有似带之朝,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可加责。”据学者们考证,这一铁券是唐昭宗李于乾宁四年(公元87),派道焦组易给钱谬的。钱镠,五代时吴越国的建立者,立国四十年,奉事中原朝廷以求自保。他因为评定军阀董昌的叛乱立了大功,唐昭宗特意制作了铁券,以金嵌字,颁赐钱镠,以示长领朝廷宠荣。从史料中看,钱镠的这块“金书铁券”直到吴越国亡也未用过。钱氏虽然亡国,但其后人代代秘藏先祖遗下的铁券,直到元代还保存的很完好。

古代的“免死牌”长什么样子?这东西真的是万能的护身符吗?

朱元璋制作“免死牌”不知道做成什么样子,借了钱镠的这件宝贝作为参考,制成了具有大明特色的“免死牌”。朱元璋的“免死牌”另有创制:一是将其分为七个等次,按照功臣的贡献大小,享受不同的恩宠;二是铁券“丹书”的内容更加完整丰富,不仅只写空洞的“誓词”,还把恩数的内容、免罪之数等写得清清楚楚,既记其功,又防滥用。三是,如果持有铁券的功臣再获升迁,原先颁给的铁券也要升级。据凌扬藻的《蠡勺编》记载,朱元海的这种铁券一次就制作了九十七副,颁发给最要好的铁哥们儿。

古代的“免死牌”长什么样子?这东西真的是万能的护身符吗?

免死牌”真的能管用吗?大功臣徐达的儿子徐辉祖真正享受过一次。据《明史徐辉祖传》:“成祖入京师,辉祖独守父祠弗迎,于是下吏命供罪状,惟书其父开国购及券中免死语,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徐辉祖蔑视抢夺侄儿皇位的朱棣,所以不迎接这位新帝,尽管“成祖大怒”,但因为人家有“免死牌”,只是削其爵位,关他几天禁闭了事。如果持券人造反作乱,不管你持有几张“免死牌”也照样杀头。比如朱元璋杀害的那些开国功臣一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他们都有“免死牌”,胡惟庸因有谋反嫌疑被系了头,并且穷究党羽,株连甚众,他的“免死牌”没有作用。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也犯了死罪,在被杀之前,其家人拿出“免死牌”苦求监刑官开恩,遭到断然拒绝,全家七十多口被杀了个干干净净,可见,这种丹书铁券也非万能的护身符,如果超过朝廷所允许的限度,这种东西形同摆设,所以,就是有了这种特权,也不可乱用,否则不仅害人,也会害己,古今理同,值得三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