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好醫生孟珩:爲腦健康注入新活力

病案分析

四次流產癲癇媽媽生下健康二胎

據瞭解,我國目前有1000多萬癲癇患者,接近一半為女性癲癇患者,其中一部分為適孕期女性癲癇患者。癲癇婦女孕期服用抗癲癇藥會增加其所生子女先天性畸形的發生率,但是不給予抗癲癇藥,癲癇發作則有可能造成母體外傷、流產乃至更嚴重的後果。癲癇發作對胎兒的影響,遠超過抗癲癇藥致畸的危險性。

來自河源的姚紅(化名)患癲癇十餘年,32歲的她非常渴望二胎,因擔心持續服藥產生副作用,便自行停藥,但是懷孕四次均因“癲癇大發作”而流產。直到兩年前,姚紅來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求治。

接診後,孟珩對姚紅的癲癇進行發作類型和綜合徵的詳細分類診斷,認為姚紅的癲癇遺傳可能性較小,同時告知患者不同抗癲癇藥物致畸的風險和控制癲癇的重要性,並予以合適劑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治療幾個月後,姚紅的癲癇發作得到有效控制,併成功懷孕。良好的治療效果讓姚紅信心倍增,懷孕期間,她遵從醫囑,癲癇也沒有再發作,並於2016年順利生下健康的二胎寶寶。目前姚紅的小孩健康成長,癲癇也未有發作。

“妊娠期癲癇患者服用抗癲癇藥物對胎兒有影響,孕期癲癇發作對胎兒也有嚴重影響。對於有生育計劃的癲癇女性患者,應遵循最基本的治療原則,即選擇對病情最有效且耐受性最好的藥物。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使用低劑量單藥治療,或儘量減少用藥的種類,將致畸率高的藥物換成較安全的藥物。如果患者已經妊娠,就不再主張調藥。”孟珩指出,通過專科醫生的指導,只要遵循正確的治療方法,絕大多數患者都能順利生下健康的寶寶。

我身邊的好醫生孟珩:為腦健康注入新活力

診室故事

五旬癲癇患者 重享常人“穩步”

眾所周知,癲癇患者需要長期吃藥,但藥物多少會帶來不必要的副作用,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患者所採用的藥物可能相對落後,或者用藥不合理,更有可能出現藥物副作用。

我身邊的好醫生孟珩:為腦健康注入新活力

54歲的張伯(化名)患有癲癇30餘年,一直在當地診所就診開藥,但是近年來卻發現走路越來越不穩,期間就診過當地幾家醫院也未有改善,迫於無奈只好來到廣州尋醫。

“張伯是我接診的,來的時候走路不穩、不協調,毛髮、牙齦都出現了增生,看起來比實際年紀感覺要老些。”孟珩回憶道,“仔細一問,發現他為了治療癲癇已經服藥30餘年,不過一直服用的是一些老的藥物,而且用量相對較大。而他小腦受損出現的走路不穩,屬於共濟失調,服用一些老的癲癇藥物,又或者用藥量較大,都有可能讓這種情況加重。”

對於要調藥治療,已經用藥三十多年的張伯還是心存疑慮,細心的孟珩也發現了。於是,性格率真的孟珩調出了一些願意分享治療經驗的病人案例,一字一句地為張伯解讀,讓張伯接受住院調藥治療的建議。十天的住院治療,張伯的共濟失調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毛髮、牙齦的增生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緩解,自打這之後的兩年多里,張伯都會不遠萬里到孟珩科室隨訪治療。

“其實目前大多數的一些新的抗癲癇藥物,一方面控制病情很好,另一方面副作用相對比較小。像張伯這種情況只能慢慢換藥,在控制癲癇發作的基礎上,把它換成一些新型的口服抗癲癇藥,效果會慢慢改善,所以需要醫生一定的耐心去引導病人。”孟珩說。

幫你問醫生

癲癇會遺傳嗎?

很多癲癇患者也會有顧慮:“癲癇會遺傳給下一代嗎?”孟珩表示,癲癇病並不是遺傳病,但是癲癇病有遺傳因素,在受到誘發因素時有可能發作。癲癇的遺傳評估除了對家族史進行調查外,還應對患者做基因、染色體篩查,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孟珩建議,如果癲癇患者的父母一方或雙方均有癲癇,患者本人也生過患癲癇的子女,就不宜再生育。如果沒有癲癇家族史,患者除了常規的產前檢查,還應定期就診癲癇專科,避免後代遺傳癲癇病。

我身邊的好醫生孟珩:為腦健康注入新活力

搶救各類“奇葩”腦梗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中風”、腦梗等詞的時候都會認為這是五六十歲以後的事情,然而,在孟珩日常的診室、病房中,卻往往會有一些看上去比較“奇葩”的腦梗患者。

今年3月初,河南姑娘阿蘭坐火車來廣州打工,在火車上玩了二十多個小時的手機,可剛下車就暈倒了,送到醫院一檢查,醫生說她得了腦梗死。“女孩來到時候精神不太好,說話明顯不清晰,一邊肢體明顯乏力。經過腦部CT核磁共振檢查,我們發現,阿蘭的腦部狀況十分嚴重。如果不及時處理,頸部動脈夾層擴大撕裂,將導致更嚴重的腦梗塞,時刻都能危及生命。”孟珩回憶道。

住院當夜,孟珩以及醫生團隊連夜展開急救,經過三個小時的手術,從阿蘭的血管裡取出了血栓,才讓她轉危為安,身體各項體徵逐漸恢復平穩。“她的血栓是比較多的,差不多2公分,是一般患者的兩倍。”孟珩說。

那麼,為何平時身體健康,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阿蘭會突然出現腦梗死呢?孟珩解釋,這一切都與她發病當天的行為有關,超長時間保持向一側扭頭看手機的姿勢不變,可能導致相應部位血管受到壓迫,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凝固性高,從而形成血栓。當然,女孩發病是多種因素導致,但長時間以一個姿勢玩手機,無疑是重要誘因之一。“最好以一個正確的姿勢玩手機,而且同一種姿勢不要保持時間太長,要適當休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建議患者在黃金的4.5小時內,到醫院進行緊急治療。”

我身邊的好醫生孟珩:為腦健康注入新活力

本期專家

孟 珩

[個人檔案]

我身邊的好醫生孟珩:為腦健康注入新活力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癲癇中心副主任。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廣東省醫學傑出青年醫學人才(第一批),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癲癇學組委員,廣東省抗癲癇協會理事,廣東省老年保健協會委員,中國卒中協會會員。2004年本科畢業於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3年蒙特利爾國際抗癲癇大學論文大獎,2015~2017年度梁仲景醫學科研獎二等獎。

熟練掌握神經內科各種疾病,如癲癇、腦血管疾病、腦炎及頭暈頭痛等。碩士、博士研究生期間都從事癲癇和神經遺傳病的研究,具有豐富的遺傳性癲癇臨床診治和基礎研究經驗。開展癲癇患者的基因突變的篩查工作,併成功應用於臨床診斷。

老人報記者 蔡衛楊 通訊員 張燦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