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鄉村醫生堅守基層四十載,庫區羣衆稱他是「保護神」!

這位鄉村醫生堅守基層四十載,庫區群眾稱他是“保護神”!

鄧宅金,男,現年61歲,是德安縣鄒橋鄉源口村一名鄉村醫生。

1976年,他高中畢業,回家務農,由於家庭貧寒,兄弟姐妹較多,1977年放棄復讀,錯失高考良機。

1977年8月,小隊長提名,大隊推選他到村醫療室學醫,於是他就隨兩位前輩邊學邊做,從此,就註定成為一名赤腳醫生。如今已有41年了,在這41年裡他救治了無數頭疼、發燒、腹瀉、農藥中毒等病人。與鄉親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在大集體年代,赤腳醫生幾乎每天要巡診,走遍鄉村各組,而他們這裡人口少,村莊大又分散,遠的有6、7裡。 山壠羊腸小道,背起藥箱,全靠一雙腳千家萬戶送醫送藥上門服務。如遇夜診,走到山壠深處,鳥在樹上尖叫,野獸在山谷中嘶吼,令人毛骨生寒,嚇的他雙腳發軟,但需要出診,他依然義無反顧。

這位鄉村醫生堅守基層四十載,庫區群眾稱他是“保護神”!

為村民測量血壓

1983年,醫療體制改革,合作醫療淘汰,各自成了個體診所在家開業。可他八五年結婚,欠一屁股債,因而他無錢做本,幾乎被放棄。因這裡人口少,醫生多,最多時有7個醫生,自然產生行業競爭、亂象百出、能賒儘量賒、能便宜儘量便宜,他一天3個病人,病人一天3個醫生,見怪不怪。賒賬得多,有的病人到頭來還賴賬。

這位鄉村醫生堅守基層四十載,庫區群眾稱他是“保護神”!

深夜出診

1992年,由於資金週轉不過來,又為了診所能夠繼續開下去,他毅然決定讓妻子外出打工,發了500元工資就花300元用於購藥。兒女一天天長大,讀書開支逐漸增多,夫妻二人配合好,一個負責學費,一個負責生活費。為了適應形勢,診所要規範,地址要適中,一切為了方便村民為目的。他一擔藥,幾個貨廚,三番二次,東搬遷,西租房。許多年來,無年無節,無日無夜。幾多回除夕之夜家人等著急,有時吃的晚,有時還不能與家人團聚;幾多回東組有人喝醉了酒,西組有人嘔吐、腹瀉,便東西兩頭跑;幾多回夜間聽見村裡狗吠,便知有人請;幾多回冰天雪地不等人敲門,立即起床,背起藥箱,拿起電筒就出診。不管是凌晨1點、2點、還是3裡、4裡照常出診,到了病人床前細細問、輕輕摸、慢慢聽,先做皮試,再打針,幾個小時才能回家,路上還在想,到家也在想,生怕病人沒有好轉。記得幾年前,4、5月天發洪水不能過河,有人在對岸大聲叫他,不管是周家人還是羅家人,他就迅速起身,彎田埂,走河壁、鑽山林、爬山坡,雙眼難睜開,全身水淋淋,幾番跌倒之後又爬起來繼續前行。所以幾個年輕醫生早就離開家鄉跑到外地賺錢去了。曾記得,零五年八月初下午5、6點左右親侄子在家門口被土蜂蟄了,從被蟄了到家不到10米,不過2分鐘跨進大門對他說:”大爺他被蜂蟄了“,話音未落人就站立不穩隨即要倒下,他趕緊扶住他抱在懷裡,看他面色蒼白,瞬間整個人身體僵硬,全身皮膚出血,瘀斑如麻布滿,叫不應,失去知覺,他要哭,不行!他緊張的控制不了自己打電話,手指按不準,他把藥箱往地下一倒,這樣藥容易找,他一邊找一邊想,如今天人救不活,今生再不做醫生了。因為就在身邊最及時的搶救都不起作用!隨即抗過敏,抗休克: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異丙嗪,興奮呼吸,尼克殺米,不過幾分鐘,全身瘀斑少了很多,肢體也軟了很多,人也甦醒很多,喚叫知道答應,哦!好了!好了!人緩過來了!救護車快!救護車快!快叫救護車!等了2個多小時救護車才來。如果當時他出診了不在身邊那後果是不堪設想。人說赤腳醫生有什麼作用?通過這次體會有個赤腳醫生在身邊是多好啊!

這位鄉村醫生堅守基層四十載,庫區群眾稱他是“保護神”!

進村入戶宣講健康知識

1996年,為了方便出診,借錢購了一輛摩托車,騎著摩托車在泥巴路上就像牛耕田一樣,摩托車常常熄火,常常損壞,有時一趟出診下來的診費遠遠不夠油費和修車費,許多年來這些都是家常便飯。如今眼看著許多鄉親及子女打工賺錢,家中蓋了漂亮的屋,城裡購了商品房,大車小車顯風光,他為了子女讀書借了一身債,常對子女說:“成才比成人重要,讀書比賺錢重要”。如今,三個子女已大學畢業,都已慢慢成家立業。在這個窮困的閉塞的小山溝裡,在源口付家,大家聽到他的事蹟後都會伸出大拇指,大讚道:“了不得!不得了!生活這麼艱苦還能培養出來三個大學生!”如今的他到現在才由子女寄錢來做了一間90平米的2層小屋。

這位鄉村醫生堅守基層四十載,庫區群眾稱他是“保護神”!

與貧困戶簽訂《家庭醫生協議書》

2013年和2014年,開始實行基本藥物零利潤,一般診療費,由於打工熱、進城風,目前村裡剩下200到300人口,2014年不到1200病號,一般診療費不到1萬,平均每天人次3至4位,因處方金額低,2年被農醫局肯定。

政府統籌資金“海聯基金會”捐款做了新診所。近年來,病人進來診所,他熱情接待,耐心問診,對於傷風發熱的病人,他教他們物理降溫,能吃藥的儘量不打針,有些不方便的病人親自接送,也許正是這份醫德的堅守,於2007年、2008年、2009年被評為全縣”先進鄉村醫生“,2011年和2012年被評為全縣”村衛生所先進單位“。

這位鄉村醫生堅守基層四十載,庫區群眾稱他是“保護神”!

手寫健康教育宣傳欄

談起這份職業,想起這份收入,能堅持41年,有人說”掙不到錢還做幹嘛“。他淡然一笑:”源口村不能沒有醫生,能為家鄉父老鄉親做點事,是十分欣慰的“。從醫41年,已步入花甲之年,深知健康對人生是多麼的重要,能為父老鄉親的健康盡一份綿薄之力倍感驕傲和自豪。他將充滿激情,認認真真執行上級政策,堅持崗位,兢兢業業,繼續服務父老鄉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