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子文化當休矣!網評回歸理性是全民的福分

噴子文化當休矣!網評迴歸理性是全民的福分

噴子文化當休矣!網評迴歸理性是全民的福分

噴子文化是網絡傳媒興起以後誕生的,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

現實生活中,某人做錯了事或者說錯了話,聽到的人或者會保持沉默,或者會婉言勸解,當然也有人會據理力爭、予以反駁。更激烈的莫過於當場翻臉,然後開罵……但不論如何,當事人都會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即使是因為辯論而打上一架,也是當事人願意選擇、敢於面對並能夠負責的。

按說,民眾能夠順暢地、發自內心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想法、言論,是文明社會下必須具有的權力。但權力是雙刃劍,放任的權力就是禍害。如果沒有對權力兩面性的深刻認識,就會讓權力的行使變得危機重重。特別是當權力缺乏制約和監督的時候,權力就特別能激發出行使權力者的人性中的惡來。

網絡媒體興起以後,舉步維艱的網絡實名制給網民提供了一個遮羞布,網絡言論、網絡行為因為隔著網絡這層特殊的掩體,就開始變得放任起來。對於某個事件、觀點、看法,如果有異議、有想法,完全可以合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訴求,沒有人會反對文明辯論,因為“真理越辯越明”,這是從古以來被人公認的事實。但網絡世界總有一部分人認為網絡讓自己隱身了,因而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表情達意”。正是這種躲在暗處發射暗箭的心態,催生了噴子文化。

噴子文化當休矣!網評迴歸理性是全民的福分

為什麼說噴子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呢?首先,是因為硬件不完善。網絡媒體興起是短短十年之內的事情,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相關的監管技術手段、立法等尚不完善。抓住了空缺的噴子文化就開始野蠻生長了。倘若在技術手段、法律法規健全的社會,任何人都必須為自己在任何情形(當然包括網絡)下的言論負責,這個時候一定沒有人會以噴子的狀態出現,言論、評論都會深思熟慮,更慎重一些。其二,是因為中國語言裡儲藏著豐富的罵人詞彙,指桑罵槐、含沙射影、挖苦諷刺,這都是文化修養比較高的噴子的作品,而那些文化修養不高的,則人身攻擊、惡毒詛咒或者動輒祖宗十八代。

噴子更奇特的地方在於,逮什麼噴什麼,見誰噴誰。在網絡媒體的評論區裡,經常見到有這樣的人。查看他的評論記錄,幾乎全是反對的、咒罵的等反面的聲音,偶爾也會看見一些好似有著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的詛咒,好像進入他眼睛的沒有一個事情是對的,沒有一個言論是合理的,沒有一個人是他可以瞧上眼的。以路人的姿態,邊走邊噴、邊走邊拉。至於為什麼反對,為什麼罵,為什麼詛咒,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但噴子又不完全是壞人,這一點是完全可以肯定的。絕大多數的噴子在現實生活中都基本是一些循規蹈矩,老實甚至木訥的人,他們在現實的世界可能獲得不了多少發言權,這種被經常性壓制的表現欲總是在尋找一切可能發洩的機會。而且這些人多半內心善良,現實中也很少與人起正面衝突。對於現實中遇到的不平事,要讓他拿出網絡世界裡“遇神殺神、見佛滅佛”的果敢與大無畏,一般情況是不可能的。

其次就是一些心地單純、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他們內心純潔,滿腔的正義感或者叛逆心。他們看到不平事、不對的言論就會直率表達出來,只不過不善於把握火候,動輒就將自己強烈的愛憎攜帶到了言論裡。同時也因為年輕,他們這種強烈而鮮明的正義感又缺乏智慧或者理智的支撐,只是人云亦云、隨場跟風。一件事錯了,是為什麼錯的,他們說不出所以然,更莫要說提出合理化建議了。跟風也就罷了,但又生怕自己的語言不出彩,於是就挖苦心思大搞“語言創新”,例如前面的人罵了祖宗十八代,他必須罵個祖宗十九代才有面子。

噴子文化當休矣!網評迴歸理性是全民的福分

最可怕的是第三類人,這類人是心懷叵測,唯恐天下不亂。他們可能因為現實中的碰壁與失意,或者遭遇了不公正待遇,於是心裡就充滿了怨恨。他們在尋找一切機會攜槍帶棒地發洩不滿、煽動情緒,不放過任何可能製造動盪的機會。即使這種動盪僅僅存在於網絡世界,即使這種動盪也微弱的可憐,但只要有了,他們就滿足。還有一類人就是負有某種特殊使命,唯恐天下不亂。他們會刻意尋找事端,刻意地製造爭端,刻意地激起不良情緒。

第四類噴子其實是可憐的,也是無辜的。很多年前,國外就曾經發生過一起典型的集體無意識事件。當時,歐洲某地舉辦了一場足球賽。比賽結束之後,結果讓球迷非常意外。於是,對於球賽結果的失望和對裁判公正性的質疑等各種情緒驅使之下,現場觀看比賽的球迷開始在足球場附近靜坐。其後,又開始發生爭執。次日凌晨,球迷們開始走上街頭,哄搶了超市、店鋪,打砸公共基礎設施。最後這場動盪被平息了。面對詢問的時候,所有當事人對為什麼要哄搶超市、打砸搶等行為說不出理由來,很多人甚至難以回憶起在過去的幾個小時之內發生了什麼,自己又做了什麼。

集體無意識有時候是一種可怕的現象,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瑞士的社會心理學家榮格。他認為集體無意識是由嬰兒實際開始以前的全部時間(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殘留),它的內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帶有普遍性,故稱“集體無意識”。這些意識就包括破壞慾、發洩欲等更接近動物性的本能。這種集體無意識行為也普遍存在於網絡世界裡,有不少的噴子就是受集體無意識的驅動,他不知道噴誰了,為什麼要噴,但總歸是形成了噴的事實。

網絡讓我們的世界更精彩了,但也更復雜了。信息需要快速傳播,聲音需要“百家爭鳴”,但倘若一直容忍噴子文化大行其道,那麼網絡就會弊大於利了。呼籲一下,同時也是自勉:希望我們所有網民能夠理性上網,文明發言,保持克制,心存善意!

噴子文化當休矣!網評迴歸理性是全民的福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