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警事」跟「警」腳步 「零距離」體驗社區民警的一天

「基层警事」跟“警”脚步 “零距离”体验社区民警的一天

跟“警”腳步 “零距離”體驗社區民警的一天

在生活中,有那麼一群警察,他們與老百姓打交道最多,哪裡有需要,他們就會出現在哪裡,調解糾紛,安全檢查,為民服務……忙碌、奔波、操勞是他們的代名詞,他們就是社區民警。8月5日,記者來到觀山湖分局世紀城派出所,“零距離”接觸民警,實地體驗社區民警的一天。

警情一個接著一個

早上9時10分,記者來到觀山湖分局世紀城派出所內辦公區域,一樓熙熙攘攘,來辦事的群眾已經不少。

在二樓會議室,所長黃康正在主持召開早例會,進行交接班工作,總結昨日的工作情況,部署今日的工作重點。

據黃康介紹,轄區內居住人員構成複雜,常住人口近7萬人,流動人口約6萬餘人,現有30名民警,輔警76名,平均每天能接到55起左右的警情,經常是一個警情沒處理完,又來新警情,值班民警基本上是連軸轉。

“一上班,我們的精神就要高度集中起來,就怕落下一個警情。要當好110接警員,必須耐得住寂寞,經得住吵鬧,受得起埋怨,還要急群眾所急。”黃康說。

交流中,10時20分,值班民警王忠俊接到110派警,報警人稱,在恆大中央廣場下車時揹包遺失,請求出警。接到警情後,王忠俊和民警驅車趕往現場,尋找報警人。

“沒想到速度這麼快!我才掛斷電話,你們就到了!快幫幫我!”今年65歲的宋女士說,在恆大中央廣場下車後,突然發現揹包落在了出租車上,便立即報警。

現場,民警進行詢問後,將宋女士帶回派出所內查看視頻監控,發現她從恆大中央廣場下車後背包依舊在身,民警隨即聯繫了出租車司機,該司機稱車上未遺留任何物品。

「基层警事」跟“警”脚步 “零距离”体验社区民警的一天

任文江為失主調取監控視頻

“您再好好想想,離開恆大中央廣場後又去了哪裡?是不是落在其他地方了?”通過民警們的耐心引導,宋女士回想起下車後去物業公司繳費一事。民警又迅速聯繫該物業公司,對方證實,揹包確實遺忘在此處。

“對不起給你們添麻煩了!都怪我年紀大了記性不好,你們這麼負責、有耐心的幫助我,我要為你們服務人民的行為點贊!”宋女士說。

11時30分,處理完警情,民警們剛回到所裡坐下,報警電話再次響起……

半天沒有喝一口水

報警人張某稱,其手機在觀山湖一中附近丟失,內有重要信息,十分焦急,請求公安機關給予幫助。

記者立即跟著王忠俊趕到現場,仔細向張某詢問相關情況。

“前天晚上我和母親到觀山湖一中附近買些日用品,當時逛了好幾家超市,誰知回到家後,發現手機沒了。”張某焦急地說道。

民警立刻安排警力調取幾家超市監控,同時編輯聯繫方式發送到丟失的手機上。大約1個多小時後,一名群眾來電稱手機是他撿到的,一直無法找到失主,手機設置了指紋鎖,打不開。後經核實,熱心群眾撿到的手機正是張某的,且完好無缺。

見到手機“完璧歸趙”,張某非常激動,對民警的幫助和熱心群眾拾金不昧連連表示感謝。

再次回到所裡,已經快下午13時,準備就餐,但民警們依舊穿戴著大大小小的單警裝備,以備隨時接處警。

王忠俊介紹,這裡面有對講機、水壺、手電、辣椒噴霧等,他打趣地說:“我們每天開展日常工作時裝備必須齊全,掛在身上少說也有5公斤沉,你要是天天揹著肯定能減肥。”

儘管有單位小食堂留,但飯菜都早已經涼了,。可對於剛處理完警情的民警來說,飯菜還是那麼的香。

「基层警事」跟“警”脚步 “零距离”体验社区民警的一天

王忠俊(左一)排隊去食堂吃飯

民警們匆忙吃過午飯,來派出所反映問題的市民絡繹不絕。

一會兒處理出租車司機與乘客的糾紛,一會兒要調解車輛刮碰引起的麻煩,一會兒還要調解鄰里小事引發的矛盾……

整個上午,王忠俊和同事們一直沒閒著,連一口水都沒來得及喝。

“工作的繁瑣常常讓大家忘卻了飯點,尤其遇到重大安保執勤,只能在交接班時吃上一口飯,這口飯,有時是盒飯,有時是一包方便麵、一根火腿腸,但民警們吃得津津有味。”王忠俊說,馬不停蹄地忙碌,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

堅守在安寧的路上

下午15時,是常態化巡邏的時間。

「基层警事」跟“警”脚步 “零距离”体验社区民警的一天

任文江(右)對世紀城附近周邊進行巡邏檢查

為防止未成年人到網吧上網或網民瀏覽涉暴涉黃網頁,民警對網吧進行例行消防檢查後,會到上網區巡視一遍。

“您好,請配合我們例行檢查,請出示您的身份證。”在網吧,王忠俊對一名看上顯“嫩”的青年說。

“我可是成年人,你們派出所管得也太寬了吧。”受檢查的青年儘管嘴上嘟噥著,但下意識裡還是停下游戲,拿出了身份證。

“以前覺得警察去哪檢查都好像很威風似的,實際上也有遇到白眼或不理解的時候。”任文江直言民警工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此外,為加大對可疑人員的管控力度,民警對存在隱患的人和場所開展地毯式、滾動式清查,並對出租房、旅店等流動人員管控薄弱的部位進行持續清查,及時有效地消除治安盲點。

“我就是沒帶身份證,用別的證件怎麼了?你們為什麼不讓我住?”在賓館中,一名男子和賓館服務員發生爭執。

“我們是警察,請配合我們的工作……”王忠俊通過手機APP認證核驗系統快速核實身份,為男子辦理了賓館入住手續,及時化解了糾紛。

常態化巡邏結束後,已是晚上20時左右。

別的單位早已下班,可對於基層派出所來說,為民服務是沒有下班的。王忠俊和任文江又前往居民小區走訪摸排住戶信息。

走訪中,民警每敲開居民家門,總是面帶微笑,站在門外,先表明身份,遞上一張“警民聯繫卡”,在徵得市民同意後,才走進居民家中。和居民攀談中,將信息詳細記錄在案,對一些租住戶,還要追問幾句,瞭解情況。

“入戶不僅僅是摸排情況的手段,更是我們民警近距離幫助和服務群眾的方式。”任文江說。

22時,忙碌了一天的值班民警還不能像平常人一樣卸下疲憊去放鬆。對於他們而言,為了能讓更多的百姓享受家的溫馨,還得盡職盡責堅守在守護安寧的路上……

記者手記

用責任守候城市的安寧

坦率地說,這次體驗式採訪並沒有捕捉到所謂“驚心動魄”的重大案件。記者所記錄下的,只是基層民警處理瑣碎、鄰里糾紛的小事情;記錄下的只是他們日復一日的守護。不是每個警察都是《重案六組》的神探,他們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最平凡的事情。也許,正是有了一次又一次盡心盡責的出警,有了每一次耐心地化解矛盾和糾紛,才有了我們城市的安寧,有了社區的平安與和諧。

審 核:鄒 紅

編 輯:莫 浩 蒲學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