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大王宇:别怕!散光也可以预防

很多小朋友在初入幼儿园的时候都需要体检,这时候,好多小朋友却被查出有散光,父母很疑惑,这么小怎么可能有散光呢?而且听眼科医生说,严重程度的散光一定要戴眼镜!父母便更着急了,问:这散光到底是什么呢?

......

首大王宇:别怕!散光也可以预防

其实,散光是一种部分年龄段的疾病,儿童和成人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是很容易出现散光的,而散光对于儿童视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在生活中这类的疾病家长要重视,多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做好眼睛护理!

那如果患上散光要怎么办呢?别着急,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散光及其成因!

角膜就有如相机的镜头。影像透过角膜的折射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影像,就正如相机镜头对焦把景物投射到底片上。

首大王宇:别怕!散光也可以预防

在正常情况下,角膜的表面 (即眼球的折射界面) 是呈圆球的,像皮球一样,不同切面表面弧度是完全一样的,使影像可以准确清楚地投射到视网膜上。

首大王宇:别怕!散光也可以预防

而对于散光病人,他们的角膜的折射接口弧度不平均,成橄榄球状,例如横切面弧度较平,横向弧度变得扁平,影像落点会在视网膜前方,而垂直切面则较弯,垂直弧度则因过窄,而把影像落在视网膜后。

两个弧度之间的偏差,使屈光力不相同,影像无法清晰聚焦,便会形成散光。这样便导致眼球在不同线轴的焦距不同,而导致出现多于一个焦点,这样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影像无法融合为一个清晰的影像,影像便变得模糊了。

首大王宇:别怕!散光也可以预防

散光是一种容易对患者眼睛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近视等病发症。所以建议见长们多多了解散光的原因,这样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患上散光的呢?

散光主要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

散光,大部分都是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

"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的孩子就会出现散光的问题,可医学上目前还无法明确由什么因素引起。"王宇医生说。一般而言,孩子先天存在的散光以角膜散光为主。

而胚胎发育异常的问题,由于未找到明确发生机制,目前还没有办法预防。

不过可以稍稍安心的是,天生形成的散光通常度数稳定,不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度数加深;在临床上,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散光,100度以内的散光很常见,50度以内的散光都属正常。

首大王宇:别怕!散光也可以预防

后天性:

眼睑长针眼或霰粒肿,长期用眼姿势不良(如经常眯眼、揉眼、躺着看书等等),这样眼皮压迫角膜也会使角膜弧度改变,发生散光并使散光度数增加。另外,一些眼科手术(如白内障及角膜手术)也可能改变散光的度数及轴度。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孩子对于散光的预防是没有意识的,所以建议家长们要多注意。那要怎样预防呢?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散光的预防:

1、注意饮食,特别是青少年,尽量别挑食,否则会导致营养结构失衡,影响视力。我们应该多吃含有胡萝卜素和锌类的食物,以增强眼睛的抵抗力与调节作用。

2、注意用眼,长时间用眼以后,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电子屏幕,我们都不应该连续超过一小时,看了一小时以后,我们可以做一下眼保健操,对眼睛周围部位进行按摩,来舒缓眼疲劳。也可以眺望远处,多看一些绿色植物。

首大王宇:别怕!散光也可以预防

3、看书时注意灯光的搭配,不可以太暗也不可以太亮,太暗我们看不清,太亮可能会刺激眼睛,也不能躺着看书。阅读与写作时注意字体大小,太小的字体我们需要花更多精力去看,可能带来眼压增高。

4、我们不要随便用手去揉眼睛,手上有大量的细菌,要避免眼疾的发生。

当家长们发现孩子视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建议尽快带孩子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那小孩患上散光,是不是一定需要配镜?

首大王宇:别怕!散光也可以预防

一般来说低度数的散光 (100度以下) 可以按照个人对视物清晰度的需求选择是否配镜。

对于儿童来说,散光在100度以上建议配镜,因为有这个度数散光的小朋友往往会因为看不清楚东西而形成习惯性的眯眼,长时间眯眼会使眼睑压迫角膜,可能会加重散光。

另外,150度以上的散光就有可能引起弱视的风险,小朋友一旦发现由于散光引起的弱视,那就建议一定要配镜。

王宇医生提醒:

散光有先天而成,也有后天逐渐发生的,父母们最好在孩子3到4岁时,去医院的眼科进行检查。散光虽可预防,但不能保证百分百不会发生,所以还是要定期检查,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

医生介绍:

首大王宇:别怕!散光也可以预防

原北京同仁医院丰台京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自1991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眼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精通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儿童常见眼病),治疗了许多眼科的疑难杂症,尤其在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

擅长领域: 眼底视网膜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的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