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中的“扬州”到底指的是现在的南京还是扬州?

扬眼


这句话是古代流行的俗语,特定出处是南朝《殷芸小说·吴蜀人》。综合上述,此典故能广传民间,是凭借口传而非文字,至于出处,也只是出于当时流行的俗谚。这样的推测,在一些说明里得到了印证:俗言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言扬州天下之乐国。葛氏活动年代与苏轼近,东坡诗用 扬州鹤,应是采用街谈巷议的俗言;时代稍晚的施元之注东坡诗也说:“扬州鹤”,用俗传 “骑鹤上扬州”语。直指 “扬州鹤”出于俗传。可知 “骑鹤上扬州”除了与殷芸 《小说》无关外,恐与 《太平广记》亦无牵涉,而仅是腾播于众口的俗谚而已。探溯 “骑鹤上扬州”典故的传袭,得知将此则视为殷芸 《小说》佚文乃出于传抄上的讹误。复由流传情形与载记内容观察,此语是出于当时俗谚,至于开始流传前是否有文献根据虽不可考,但必然与殷芸无关。因此以考证见长的鲁迅、余嘉锡,所辑 《小说》皆不收此事,而周楞伽辑本迳予收录,则稍欠审慎。

细心考证的话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是南朝时期《殷芸小说》里《吴蜀人》的一句话。这里所提到的扬州不是现在的扬州。《吴蜀人》讲的是三国吴蜀两国的历史旧事,“骑鹤上扬州”的上文讲孙皓在武昌(非今湖北武汉武昌,而是今湖北鄂州)的对话。此扬州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当时扬州的州治是建业(今江苏南京),三国吴时,今天扬州叫广陵,也属于吴国的扬州。

有客向从,各言所至: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从前文“或愿为扬州刺史”看,要当扬州刺史的官职,应该去当时扬州的置所建业(今天的南京)。


后来隋唐时期今扬州居上,人们把这句话当成了今天的扬州。宋元人写词时,就有作今扬州解读的。明清时期,诗歌中当作今扬州的已不记其数了。近现代有很多拿这句话写今天扬州的名人。郭沫若说:“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郭沫若把这句话理解成今天的扬州。可见,这句话盛传,并不是由于南京,的确是今天的扬州。


神武门殿堂


要判断此处的“扬州”指现在的扬州还是南京,首先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和当时说这句话的语境。

  • 先找出这句的出处。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句话出自南朝时期的一本小说。小说中描述,当时几个喷子在一起吹牛逼谈理想。

有人说相当扬州刺史,有人说想当百万富翁,还有人说想当神仙,最后有个人说,老子最大的理想就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也就是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想长生不老。

  • 南京为什么又叫扬州?

好,找到出处,可以确定此处说的扬州是南朝时期的扬州,接下来分析南朝时期的扬州是今天的南京还是扬州。

扬州这个地名很大气,但是其辖区却一直在缩小。最初的扬州(杨州),可是天下九州之一,管辖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整个江南地区基本都是其辖区。东晋在建康(南京)建都,当时的建康就属于扬州地区,那时的扬州辖区基本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扬州刺史治所,一直是设在建康。所以,有些书中也以扬州来指代建康。

由于扬州的特殊地位,担任扬州刺史的也都是像王敦等实力派的权臣。所以小说里这帮喷子在谈人生理想时,才有人说相当扬州刺史,因为那是天下最有权力的封疆大吏,虽然仍住在京城。

  • 现在的扬州在当时叫什么?

在南京称扬州的时候,现在的扬州市却用着一个山东的地名,成了山寨版的兖州。

我们知道,在西晋末年北方被胡人侵占,很多北方人,尤其是很多山东人,拖家带口跟着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渡江南下。司马睿建立东晋当了皇帝,把这些北方人就近安置在了近江苏、浙江等地。而且在安置时,是按照籍贯整体安置的,这就是侨郡。所以你看当时的地图会发现有很多南移的山东地名,如南琅琊、南青州等。

现在的扬州地区,在当时也是侨郡,安置的是兖州南下的北方人,所以在当时叫南兖州。直到南朝陈时期改名为吴州。隋朝时才被隋文帝改为扬州。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句话中的扬州指的是今天的南京。


凡尘往事


这个问题提出来其实就是有倾向的。

话说殷芸此人生于公元471年,死于529年。此时正是宋齐梁陈的南朝时期。在南朝时期的首都是建康,陈朝及后也就是金陵。而扬州是在当时为南朝的根基所在,也就是江南大部地区甚至是远大于今天四五个省的地盘大小,是东晋以后国家最富裕繁华的地方。而现今的扬州在晋末南朝时期还属于南兖州的地盘内。见附图:

从诗人的言语之境和表达之意来看,携巨款绝不是只去一城,殷芸好游,用今天话讲,他就是个自媒体性质的旅游达人,绝非一城之游可以满足的宅男宅官。

至于诗中的扬州具体指哪,没有明确指定范围,以诗人的旅游爱好而言,应主要包含山水,其长期担任过行军参军,应对山川地图有天然的爱好。不是喜欢城市和园林生活的人。故诗人喜欢游历的扬州应范围较大且山水景色极佳,有行军价值和勘查必要的地方。

故诗中扬州即指天下九州中的扬州。范围极大,但肯定不是专指现江苏扬州一城,甚至不含现江苏扬州一带。



眼看过去未来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出自南朝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将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有几个好友聚在一起,各人谈论自己的志向。有的人希望担任扬州刺史,有的人希望富有资产,有的人希望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其中有一个人希望“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即希望发财、当官和长寿三者兼得。这个故事中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成为流传颇广的一句名言。

1966年,曹聚仁《说扬州》(绍衡编,《曹聚仁文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一文引用这段话时写道:“所谓‘天下三分明月,二分独照扬州’,扬州是人间天堂;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是人生至乐。”他把《小说》中的扬州当成了今天的扬州。郭沫若为扬州史可法祠堂所写的楹联:“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以及林散之赠给扬州友人的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奇文与异气,美景不胜收。”(韦明铧《订‘扬州鹤’》,《读书》1987年第7期》)都把《小说》中的扬州当成今天的扬州。

然而“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中的扬州指的并不是今天的扬州。

传说中的上古时期,尧舜禹将天下分为九州,扬州是其中的一个州。扬州一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的记载:“淮、海惟扬州。”《尔雅·释地》云:“江南曰扬州。”《周礼·职方氏》云:“东南曰扬州。”这时候的扬州指的是包括淮河、东海以及江南在内的广大区域。

汉代设十三州刺史,领天下诸郡,扬州是其一。《宋书》卷三五《州郡志一》记载:“及三国鼎峙,吴得扬、荆、交三州,蜀得益州,魏氏得九焉。”

据梁朝沈约《宋书·州郡志》及南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记载,扬州自西汉设置以来,治无定所。东汉时期,扬州治所初在历阳(今安徽和县),后在寿春(今安徽寿县);汉灵帝末年,扬州刺史刘繇为袁术所逼,又将治所迁到曲阿(今江苏丹阳)。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前,扬州之地一分为二,南部属于吴国的有十四郡,治所在建业;合肥以北属于曹魏,治所在寿春。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平定江南后,将寿春的扬州刺史治所并入建邺(今南京)。永嘉年间(307~313年),王敦为扬州刺史,他在建邺创立州城,称西州城。西州城因建在台城(宫城)的西面而得名。东晋孝武帝太元末年,会稽王司马道子领扬州刺史,居东府城,其子司马元显领扬州刺史一职后,复以西州城为治所。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时荧惑守南斗”,即天象有异常变化,孝武帝认为不吉利,于是,“上乃废西州旧馆,使子尚移居东城以厌之”。虽有大臣力谏,“而西州竟废”(《宋书》卷八二《沈怀文传》)。

梁朝沈约《宋书》记载,扬州刺史领有丹阳、会稽、吴、吴兴、淮南、宣城、东阳、临海、永嘉、新安10郡,建康、秣陵、丹阳、江宁、湖熟、山阴、上虞、永嘉等80县。在扬州刺史所辖的郡县中,建康是首都所在,乃政治中心;三吴地区(吴郡、吴兴郡、会稽郡)是富足之区,财政所仰,乃经济中心。因此,东晋南朝将扬州视为根本所在。

西州城作为一个独立的城池,自西晋末年王敦建立后,在东晋南朝的政治军事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据唐朝徐坚《初学记》卷八《江南道》引山谦之《丹阳记》记载:西州城“又曰扬州廨,王敦所创,开东、南、西三门,俗谓之西州”。东晋时期,西州城曾经是扬州刺史的治所。自东晋末年修建东府城后,东府城取代西州城,成为宰相(或王侯)兼扬州刺史的治所,而西州城在南朝时期由扬州刺史治所发展成为诸王聚居之地。

纵观整个六朝时期,扬州刺史的治所均设在建业(又名建康,今南京),因此,建业(建康)又称扬州。六朝时的扬州指南京还可以从以下几条史料中得到佐证。《晋书》卷一八《五行志中》记载:“庾亮初镇武昌,出至石头,百姓于岸上歌曰:‘庾公上武昌,翩翩如飞鸟。庾公还扬州,白马牵旒旐。’又曰:‘庾公初上时,翩翩如飞鸟。庾公还扬州,白马牵流苏。’后连征不入,及薨于镇,以丧还都葬,皆如谣言。”《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附苻朗传》云:“既至扬州,风流迈于一时,超然自得。……骠骑长史王忱,江东之俊秀,闻而诣之,朗称疾不见。”《梁书》卷九《曹景宗传》曰:“今来扬州作贵人,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小人辄言不可。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遭此邑邑,使人无气。”

而殷芸为南朝齐梁时人,生活在公元471~529年之间。史载他“励精勤学,博洽群书”。南齐时,为宜都王萧铿行参军。梁朝时曾经担任国子学博士、昭明太子萧统侍读、豫章王萧综长史等职务。其间,奉梁武帝之命,将先秦至东晋时期的轶事传闻编纂成《小说》。《小说》中的“骑鹤上扬州”之“扬州”无疑指的是今天的南京,而非今天的扬州。今天的扬州在当时称为广陵,又称江都。隋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后,改吴州(今扬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郡(今南京)。直到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为了贬低南京的地位,将扬州大都督府与扬州治所移至江都(今扬州),从此以后,扬州之名专属于江都。

从东汉末年扬州刺史治所迁到建业,到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将扬州大都督府和扬州刺史治所移到江都,扬州作为南京名称的时间长达400余年。


扬眼


南京扬州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人都没来抢扬州的名,就一帮其他外地人跑来见不得别人好似的,一会说扬州不算江南,一会说扬州泛指南京,我想说关你们P事!要知道,历史上是扬州成就了人们对江南这个词的美好想象,现在只不过扬州经济上没落了,搞得非要往江南里面凑一样!就好像有个姓石的傻逼跑去骂石家庄你们这没多少姓石的凭什么叫石家庄!


LEI24933321


这句诗是刘宋朝写的,那时扬州相当于一个省,其治所在现在的南京,所以刚开始这句诗中的扬州不是现在的扬州。

但是唐诗中的扬州就是现在的扬州。唐朝扬州是淮南左道的治所,天下最繁华之地,当时甚至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唐诗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十年一觉扬州梦”、“二分无赖是扬州”,宋词中的“扬州慢”、“烽火扬州路”中的扬州,就是现在的扬州。

就连杜牧诗中的“秋尽江南草未凋”中的江南也是指的如今的扬州,可见唐朝时扬州与江南混为一谈。但到了宋朝,这种情况便不再出现了,因为两宋时扬州已是芥麦青青,一片荒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