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语文考试中对阅读有“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的要求,很多同学在答题时要么是“答而不对”,要么是“对而不全”,究竟怎样做好这类题呢?先看一个例题:

《怯懦》阅读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⑧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⑨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⑩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问题: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 都是徒劳。

答案:

1.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

2.这里有固定不动之意,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或“尴尬”“不知所措”),表现了陈叶想认又不敢认父亲的矛盾心理。

分析:

这一题里的两个词语一方面表现了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做好品位词语这类题,究竟有什么窍门呢?请看下面这张图: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挖掘内涵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联系文章主旨,揣摩品味词语内涵。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2.联系人物形象,揣摩品味词语内涵。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3.联系作者写作风格,揣摩品味词语内涵。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4.联系上下文段,揣摩品味词语内涵。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寻找词语的“美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修辞角度出发寻找美点。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2.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入手寻找美点。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3.从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着手,寻找美点。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理解关键句的含义和品味词语一样,也需要多方面联系思考。当然,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有其自身的规律。下面看一个例题: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文章中哪些句子是关键句呢?

① 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② 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脉 络句、过渡句;③ 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④ 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⑤ 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⑥ 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第一:理解句子含义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例1:《散步》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话的含义。

解析:这句话表面写走路小心,怕摔倒。其实含义深刻。联系具体语境,理解“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的,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突出了人到中年的使命感和“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

例2:《故乡》中的“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的四角的天空。 ”一句的含义。

解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知道“他们”在前文里是指“我往常的朋友”,而“我”,在文中“正是一个少爷”。所以“他们”,是指和“我”一样的少爷。这句话写在闰土讲述许多“新鲜事”之后,又明白了“他们”指谁,就不难理解“高墙”与“四角的天空”不是字面所指,而是指封建家庭的束缚,从而写出“我”对闰土的羡慕,对自己生活在封建束缚之中的不满情绪。

第二:理解关键句子含义,要把握文章中心,整体领悟。

例:《故乡》的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解析:理解此句内涵,须结合作者时代背景,深入了解并整体把握课文中心内容。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旧的生活这样压抑、沉重,作者期盼闰土、水生、杨二嫂以及他们的后辈能从历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过上新的生活。

第三:理解关键句子含义,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第四:理解关键句子含义,要抓住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修辞的效果或目的。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

总之,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要从语境、文章主旨、修辞、关键词这几个角度分析,牢牢记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篇归一旨。这样,品味词语和理解句子含义题就容易解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