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传统节令2

松滋传统节令2

随着时代越来越商业化,好多传统的文化都已不见,难觅其踪。现在我们只能在残存的记忆中去追寻,哪怕只是一点朦胧,有时却也能令我们欣喜万分。经过我自己的回忆,还有去询问了一些老人家,整理出了咱们松滋曾经的一些传统节令,如果有遗漏的地方,希望朋友们指正与提示,以便收集完整。

本期续上期未讲完的内容。

松滋传统节令2

(七)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从初七日到十二日,家家备“冥币”,设酒肉迎祭祖先、亡人、父老子弟,借便举行酒宴,名为“过月半”。丧亡未满三年的称为“新亡人”,奠送日期不能迟于初十;丧亡已满三年的称为“老亡人”,祭期多在初十至十二日之间。十五日“中元”这一天,旧时僧侣举办“孟兰会”,说是超度孤苦鬼魂。如今,迷信鬼神的人虽已大为减少,但过月半、祭祀祖先之座习,仍在农村风行。

松滋传统节令2

(八)中歌节

即八月十五“中秋节“,富裕人家,都备有月饼、酥食、菱角之类食品献给月亮品尝,名为“赏月”。民国时期,这天夜里有“送瓜”、“摸秋”等习俗。所谓送瓜,是将冬瓜或南瓜装粉成幼儿形状,鸣炮乐送往无子之家,预祝生子,摸秋则是乡邻友好之间,开玩笑偷摸园田瓜果。这些风习,今已少传。

松滋传统节令2

(九)霞阳节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亦称“重九”,旧时,士大夫(即一般文人墨客),多于这天结伴登高、缀文赋诗,以为风骚韵事,从1988年起,党和政府定此日为“敬老节”,一以教育青少年一代敬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以推动老有所乐,激励老有所为。

松滋传统节令2

(十)乱岁节

腊月,从大寒到来年立春这段时间为“乱岁节”,因为这是新旧年更替期。旧传平时在住宅附近如果随便动土,犯了“三煞”、“五黄”、“太岁”等神煞,就会遭到灾祸;但一到“乱岁节”随地都可动土,因为这时天聋地哑,百无禁忌。

松滋传统节令2

(十一)小年

腊月二十四日名为“小年”,家家捆竹枝于竿头,扫屋宇,名为“扫堂尘”。北方地区为腊月二十三日。旧时还于小年前夜,备酒茗祀“灶神”(俗称“九天司命”)。

松滋传统节令2

(十二)除夕

贴桃符,写春联,备“三牲”(鸡猪头、鱼)及酒茗祀神灵及祖先,全家老幼聚餐,名为“团年”。入夜,燃香烛于祖墓,名为“上亮”;家家户户皆取一大树做“火主”,燃柴火于火坑,火光熊熊,通宵不熄老少皆不睡眠,名为“守岁”。长辈分给子孙币,名为“压岁钱”。亥时(午夜)过后,远近鞭炮轰鹂,烟花冲空,家家已开门“出行”,迎新年了。

松滋传统节令2

感谢您光临松滋映像!

您的阅读、点赞、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拓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