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任和约束之间 让学生飞得更高

我们知道,要想风筝飞得更高,就要顺着风的方向,一拉一放。拉,是为了让风筝吃力而升高;放,是为了让风筝借着风飞得更高。教书育人,也是如此。有这么一位老师,将这种放风筝的理念融入教学中,既尊重学生个性让他们自由生长,又适时地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她,就是卓越一对一数学牛师黄森燕。

在放任和约束之间 让学生飞得更高

学生要学好 第一堂课很关键

在一对一教学工作中,黄森燕老师发现,很多刚加入卓越一对一的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根本不在于是否聪明,而在于学习的习惯。不少学生上课时喜欢东张西望,老师讲知识点也是爱理不理,还动不动就开小差…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黄老师认为,学生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其性格心理、未来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身为老师,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

因此,从第一堂课起,黄老师就着手帮学生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首先是“破冰”,通过对话和交流,用心感受学生,让他们慢慢接受新老师,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性格比较内敛的同学,黄老师会温柔以待,通过一些跟日常相关的交流,让他们打开心扉;如果碰上比较要强、不服输的学生,她也会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采用适度的激将法,吸引他们学习。

其次黄老师会跟学生约定,制定奖惩分明的规矩。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成功掌握一个知识点、课后作业高质量完成,可以加分;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乱扔垃圾等,则会扣分,从日常习惯到学习内容都有涉及,然后进行阶段性总结,给予一些小奖励或是惩罚。黄老师说:

“计分不是为了抓学生的小辫子,而是希望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自我约束。”

最后,是制定具体到个人性格、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为了做好这一步,黄老师在课后会花费很多时间进行备课。并且所有关于教学的内容,她都会认真与家长沟通,获取他们的理解和配合。黄老师常说:“哪怕只有一分钟,也要跟家长及时沟通”。

在放任和约束之间 让学生飞得更高

有趣的课堂 学习可以变得更快乐

学习的竞赛就像一场马拉松,第一圈落后的,不一定就是最后的失败者。第一圈跑得飞快,到了中途却体力不支、打个盹儿的,也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黄森燕老师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稳中求进,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求。

黄老师积极探索有趣的互动教学模式,希望引起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课堂上,结合流行的游戏和动画,进行数学知识点教授,方便学生理解的同时也让他们产生兴趣。例如,在求物体运动平均速度时,用动画中的主人公来做示范,带领学生收集数据,进行推导演算。

帮助学生提升记忆效率,黄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不少好玩又好记的口诀,如解方程时未知数跟数字要移项“跟着老大走”、“括号外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帮学生简化思路。对立体几何方面,黄老师还会在授课前准备立体模型、硬纸板等工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拓宽他们的空间想象思维。

在放任和约束之间 让学生飞得更高

努力有多重要?她亲身为学生作榜样

“越努力越幸运”逐渐成为不少学生的格言,但在学习中真正将其贯彻始终的却寥寥无几。黄森燕老师希望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用心,担当学生学习的榜样。

有一次,一位同学因为发挥失常在月考中失利,学习自信也因此大受打击。考虑到距离下一次月考仅剩一周时间,黄老师决定放弃假期,提前返校制定导学方案,为学生准备常考知识点、易错题、预测题。在课堂上,黄老师会花很多时间为学生补足知识点的缺漏,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即便在课后,她也会让学生随时请教自己。经过一周突击辅导,这位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明显,也恢复了学习的信心。尽心尽力,对学生认真负责,黄老师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凭借环环相扣的教学方法以及用心教学的精神,黄森燕老师在短短一年内,多次获得卓越一对一优秀教学成果奖项,这足见她对教学的用心。当然,对她来说,荣誉只代表过去,她更希望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感染更多学生,帮助他们实现进步,敲开数学世界的大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