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拥有自我教育的空间

01

多年前,听过一位妈妈说起她女儿做的一件傻事:

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偷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交给老师,说:"这是我捡来的。"

印象中,那时候似乎不少孩子都这么做过。

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可为了得到大人的认可出尽花样。

比如,有些孩子会在父母面前假装努力学习,等他们不家时完全变了另外一个样。

有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了,就刻意在家里忙碌起来,又是擦桌子,又是拖地。

学会做样子,在别人面前表现,是他们博取别人欢心的一个方式。

其实他们内心并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是因为觉得这样可以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可。

孩子需要别人的认可,这是很正常的。

可是如果活在别人的评价里,用刻意的方式和表现来迎合别人,就是自我缺失的体现;人前人后表现不一致,更是自我教育欠缺的一种反映。

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拥有自我教育的空间

02

很多孩子长大后开始变得很叛逆,那是他们在寻找那个已经失去的自己。

这些孩子如果听不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甚至找不到自我,一旦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就会感到很迷茫,容易走上岔路和弯路。

当他们看不清自己的定位,找不到发展的方向时,就很容易把命运的主动权交给他人,随波逐流,过着一种没有安全感的失控人生。

0-3岁是一个人自我塑造的关键时期,孩子会通过各种感官触觉和身体活动,充分吸收外界的营养迅速成长,形成自己的独特人格特性。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大人对他干预过多,他的自我塑造过程常常被粗暴地打断,没有足够的独立空间,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无法顺利地完成,以后很可能就会进入浑浑噩噩的状态。

当一个孩子的内心无处安放时,他就会停不下来,到处折腾。失去了专注和融入的能力。

因为他的自我已经残缺,甚至被粉碎,他的专注被来自外界的力量撕扯得四分五裂。

他也可能变得小心翼翼地讨好着周围的人,唯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拥有自我教育的空间

03

请不要随意打乱孩子的自然节奏。

节奏就像流淌在一个人体内的血液,是一个人内在的特征,改变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当别人的节奏与我们接近时,我们就会感到愉悦,当我们不得不去适应别人的行动节奏时就会感到痛苦。我们会设法用自己的节奏去代替他们的节奏,以此解决内心的冲突。

同样的,打乱孩子节奏,他们内心也会冲突和混乱。

他们也有自己成长的节奏,一次次的完整体验对他们成长和品质的形成是多么重要。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打断而让这些体验变得残缺,甚至失去了自我。

父母在对孩子提要求时,要分清楚到底是自己的需要还是孩子内心的需要,如果只是自己的需要,要看看是不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拥有自我教育的空间

04

常常看到有的妈妈总觉得孩子会冷会饿,一直要他多穿衣服,或不停地给他夹菜;担心孩子学习不自觉,寸步不离地守在旁边盯着。

这样的父母通常不知道给孩子空间,他们认为孩子不会照顾自己,管不好自己,需要他人的监督。

其实每个孩子最需要不是别人的管教,而是自我教育的空间。

这个自我教育,从孩子的婴儿期就已经开始了。

婴儿一有知觉、一睁开眼睛,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开始对自己有所要求,在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成长愿望。

他们渴望自己一天比一天强大,无论多困难,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去尝试去征服,努力去达成目标。

他们的这种自我教育是本能天赋。

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拥有自我教育的空间

05

婴儿这种为争取独立而不懈努力的状态,正是我们许多成人所缺失的,我们却反过来抑制他们的这种品质。

我们嫌他们动作迟缓笨拙,还可能打乱我们的目前秩序,破坏我们的物品,于是我们粗暴地打断他们的努力尝试,或者干脆事无巨细都为他们代劳。

的确对于我们而言,教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洗漱远比喂他吃、替他穿衣、帮他洗衣要困难得多,也需要更多的耐心。

可如果我们习惯于这样对待孩子,他们就会渐渐走向奴化。

从小不操心自己的需要,被动地让别人来满足自己,慢慢地他就会把自己的幸福和命运的主控权交给别人,思想跟着身体一起变得迟钝。

再大一些,他会茫然不知所措,把命运交给外面世界,让自己失去了方向。

只有放手让他学会独立,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成为自己的主人。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创造型的天才,他的最大杰作就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好这种天赋,让孩子拥有自我教育的空间,这样他才有机会去思考自己的命运,将实现目标的要求内化成对自己的要求,去完成自我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