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不應該爲了掙錢選擇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花捲默默


這個問題是很多農村人的現實問題,也包括我,也許在家陪孩子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說,是一種奢望,當然也有在家做生意幹活的人,寧願少掙一點,也要在家陪孩子。

但是大部分都是背井離鄉,選擇去那些大城市,因為這樣工資高一點,也可以讓孩子生活的好一點,讓家人生活的好一點,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兩難題,總會讓人有得有失,

我相信每個在外的遊子,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會偷偷的想著那個有老人有孩子的農村老家,農村孩子上學上不好,

其實我們有很大的原因,家裡只有孩子爺爺奶奶,老一輩的學問不高,教不了孩子的學習問題,加上老人溺愛孫子,所以這是我們都知道的問題,卻又沒去面對的問題,加上現在物質,兒女婚姻彩禮,如果只在家裡幹活,一輩子有可能也掙不夠孩子的彩禮錢,所以生活有得有失,

在家陪孩子,給不了孩子老人更好的物質,如果出門給不了老人孩子陪伴,不管在家不在家,我們這些做兒女做父母的,都不是一個合格的兒女父母。





丹丹生活情感劇


我從小是生長在農村的,但我算很幸運的一個,我的童年是有父母陪伴的完整童年,從未讓爺爺奶奶輩帶過我。我小時候讀書身邊一大半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長期的留守兒童會出現兩種極端狀態:一種就是學習特別刻苦,很獨立,懂事,小小年紀就能當家立事的本領,但是性格相對內斂或者自尊性極強;另一種就是特別調皮,學習極差,打架鬧事,並且早熟,比同齡人提前有早戀傾向。

其實這兩種都不是孩子該有的健全性格,第一種雖然努力學習,但是總是帶著憂鬱,過早操心大人該操心的事,失去了孩子的童真與快樂時光。第二種就更不用說了,很多問題少年就是這樣來的。

這是為什麼?都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師,然而一個沒有啟蒙老師的課堂終究是不完整的。孩子的心靈永遠是迷茫空洞加缺失安全感的,在農村很多孩子從一記事就是沒有父母陪伴的,不要怪他們不好好學習,

不要怪他們調皮搗蛋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在沒有成年之前,大部分的孩子根本就沒有自律能力和成熟的判斷力、價值觀。遇到問題,跟自己年邁甚至大字都不識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能怎麼交流?

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還記得曾經一位很火的明星在被問到為什麼突然近幾年淡出公眾視野,他回答說在家陪孩子,因為作為一個父親,缺失了孩子這一段時光,你就再也體會不到換尿布,接送孩子上學,看著孩子一點點的變化,長高……孩子的每個階段每一次僅有一次,錯不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體會到了。

多少農村外出務工的父母過年回到家,孩子都不叫爸爸媽媽,也不願意跟著父母睡覺,甚至喊不出口“爸爸、媽媽” 。這種畫面無論是在影視劇裡還是現實中都見過,自然是痛心的,對於貧困鄉村的父母來說飽含太多無奈,孩子飽含無辜。對父母而言,不出去打工賺錢就養不活這一大家子人,改善不了家庭條件。對孩子而言,既然不能陪伴,給不了我完整的童年,為何要生下我?

在我第一段中描述的那種留守兒童情況是十年前我家鄉的狀況,現在其實也是有好轉了。

其實十多年前的農村很多家長外出打工我也是稍有些理解的,因為農村條件普遍差,除了種地就是種地,一些傳統的農產作物、養一兩頭豬就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那時候帶著孩子去外地也是很不切合實際,因為對於父母來說對大城市都是陌生的,怎麼能帶著孩子?

但是十多年後的今天,農村已經不再是以前的農村了,這些年國家大力扶持農村發展,撫平攻堅,精準扶貧,十九大更是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發展正需要年輕人的支持,那些外出務工的父母,奔波這麼多年呢還是不能與家人團聚,那為何不選擇回家呢?在現在的政策形勢下,回家可能有很多賺錢的機會等著你,夠養活老人孩子,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成長環境,比什麼都重要不是嗎?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想說現在網絡時代的到來,孩子可以在網路上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這時候爺爺奶奶輩是沒辦法把控的,特別需要父母的引導,避免孩子將網絡作為生活的導師,沉迷網絡,行成不正確的價值觀。今年上半年就有一新聞報道幾例初高中生接觸某俄羅斯死亡遊戲,出現幾起自殺事件。

近幾年來眾多留守兒童悲劇事件陣痛人心,“安徽望江9歲留守兒童自縊事件”“河南光山縣小學生被砍傷事件”“小學教師強姦學生 多為留守兒童”……真的讓我發自內心的呼喊:如果你有能力養孩子讓他待在你的身邊,那就生!如果現在做不到,那就再等等!


清蒸關耳朵


很多城裡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天天談什麼學習、自我提升、思維躍遷,號召可能連字都不認識的農民兄弟利用互聯網賺錢,這就是說話不負責。

誰不想和孩子在一起,誰不想多賺錢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即使今天累死了,也不一定能如常所願啊,在外面打工的人都是吃得起苦的,賺錢討生活不容易,思念之苦,離鄉之孤獨,哪一樣容易?

各人有各人的命,人生困難重重,說穿了,都是無奈啊。

我採訪了一些身邊的打工的人,有的話,聽得我直掉眼淚。

1、誰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帶身邊,可外面學費比家裡貴幾倍,哪裡讀得起?公辦學校去得去嗎?私校學費交得起嗎?人生總是有遺憾的,量力而行吧。

2、之前孩子小,我一人出門掙錢養家,有一回我姐帶著外甥來家,兩小孩玩得不亦樂乎,中間我姐夫來了,外甥拉著姐夫的手對我女兒說:桐妹,你看這是我爸爸。女兒瞬間安靜了,一個人躲著不說話,後來老婆問她怎麼了?她說要爸爸。

3、剛回家幾天又出來了,兩個上幼兒園的寶寶放學回到家找不到爸爸媽媽,哭了,好心疼。

4、誰都想不打工,誰不想把孩子了,父母照顧好呢,問題是條件,誰願意提供給我們這些打工一族,現在的義務教育比以前收費更貴,誰管?外面的公辦學校,想進就能能進嗎?還是條件,社保,有的地方要求有房產,幾個打工的能在,北上廣深能買得起房。

5、我今天剛離開孩子,凌晨五點半起來,小孩也醒來了,看到我走就哇哇的哭了,孩子媽前天先離開的,哭的更慘,沒辦法啊,明年還是想盡量自己帶吧。

看到最後一條,我真的哭了。

我是職場達人傅一聲,順風說故事,反手講道理,不定時扎一刀,歡迎您的關注。

傅一聲


如果我們現在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那父母不應該為了掙錢而捨下他們,去到城市打拼,每到過年的時候如同外人一樣出現一次,然後又匆匆離開。

孩子在1到10歲的時候,是他們成長的關鍵階段,他們每時每刻都會對這個世界進行發問,他們想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他們想知道這個世界的運行法則,如果其父母在他們多次需要的時候,次次缺席,那就會導致他們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試想一個次次碰壁的孩子,又怎麼會對這個世界報以好奇和期待呢?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和他們的爺爺奶奶度過童年,條件更差的,有可能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乾脆是一個人在戰鬥。

我們都在說,三年就會產生代溝,一個孩子如果長時間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代溝的距離和深度,當然不言而喻。

所以你說父母該不該外出打工?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當然不應該!

但中國的城鄉差距已經大到你無法想象的地步,在農村,你一無資本,二無關係,三無知識技能,四不知道如果積累財產,單單靠幫人打工或者種田賺來的收入,根本不可能維繫一家幾口的支出。

而城市有巨大的勞動力缺口,因為這個缺口大,所以它的購買力高,很多農村出來的父母,都是在城市的底層,通過出售廉價的勞動力來獲取工資,他們畢生所願,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子女,不要再走他們的老路。

在賺取工資和陪伴子女這兩個選項中,農村出來的父母,真的不能兩全其美,他們只能選擇一項。

家長不應該為了掙錢選擇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第一,可能很多人覺得只有掙了錢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話雖如此,但是畢竟孩子都是希望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有父母的陪伴的。

第二,你可以選擇出去打工掙錢,但是沒有必要父母雙方都出去吧,至少要留有一個人陪伴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多教一些孩子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第三,很多的東西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黏誰也不是說只要你給了孩子很多錢孩子就會很黏你,孩子黏的永遠都是陪伴他一起長大的人。

第四,每個孩子最珍貴的回憶就是童年,在孩子童年時間,做家長的最好都陪在孩子身邊。如果非出去務工不可,那可以選擇把孩子帶在身邊的呀,這樣家長既能掙錢,也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了。

天底下父母親沒有誰願意丟下自己的孩子,而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農民工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是一件很無奈的事。他們一邊在外面拼命掙錢,一邊又擔心家裡孩子的事。很多家長都試圖在家鄉找點事做,又能照顧年邁的父母,又看管正在讀書的孩子。但老家的就業崗位少,工資低,錢只有出沒得進,很多人在家裡呆不到半年就匆匆出外出打工。

我也因為孩子沒人照顧,去年才回家。回家才一年,辛辛苦苦攢下的錢很快就用光了。雖然農村消費不比城市高。但在現在農村一年最也要花掉至少兩三萬元,在農村各種日常消費,人情往來,宴請禮金都是一筆不少的開支。而在農村找點錢很難,在縣城打幾天臨時工,家裡又有事情不得不回來。在家裡做莊稼搞養殖也掙不了錢。農民工在家生活很困難,不得不離開家離開孩子外出打工。也有些農民工帶著孩子跟著打工,但孩子在外面讀書很難進公立學校,而且要一個人在租的房子照看孩子,夫妻只能一人出去上班,生活也很困難。

總之,家長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是沒辦法的辦法。

一句話:生活中,我們困難重重!


叫我小非俠


這種說法我不認同我相信對於幾千萬或者億萬打工者都不會認同你這個關點吧。就我們老家山區一年辛苦265天不休息幹活種地的收入還不夠一年的開支,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還會拉債務吧,農村現在最大的開支就是隨理,要是家裡有幾個身體不好的老人一年的醫藥費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雖然現在是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不用啥了,但是娃娃的生活費和補課費也得要多少糧食了。還有就是地理差距老家縣市經濟不發達工作崗位少工資低不需要那麼多就業人員,所以外出打工被迫和父母,孩子分開那就是被逼沒有辦法的。


山炮歐胖


堅決反對!

1.孩子的心理問題多。

我是最早的留守兒童,10歲——18歲時父母都不在身邊,深知父母不在身邊的痛苦,寄人籬下成為我心靈上無法磨滅的烙印。對他們也因為過度的思念轉為仇恨,以致於後來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才修復好同父母的關係。

眾所周知,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很多,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比別人多得多的困惑。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特別自卑,總覺得別人有爸爸媽媽,而自己沒有,思想負擔很重,嚴重影響了心理的發育和學習。

2.寄宿學校的教育方式。

爺爺奶奶怕管不好孩子,父母一般會多花些錢把他們送到寄宿學校,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事實上根本不是他們希望的那樣,在寄宿學校,放學後,孩子很難安排好自由的時間,難免會與社會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時間長了,自然會走上邪路,令家長追悔莫及。

3.隔代撫養的敝端。

不管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隔代撫養總有很大的敝端。他們對孩子大多很溺愛,特別因為孩子的父母不在家,對孩子更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憐惜。於是在生活上就會過於寬容,隨意,孩子長大以後再難管教。

另外,他們對孩子的愛僅限於吃飽穿暖。

曾在醫院見到過好幾例因為高燒誤診而燒成腦炎的孩子,還有一個因為送醫院太晚而永遠地離開了,家人哭天搶地悲痛欲絕也無法再挽回孩子的生命。

這幾個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父母都不在家,跟著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生了病只會到小診所裡拿些藥、打打針,一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真的愛孩子,就不要只生不養,出去打式也可以,最好帶在身邊,否則掙再多的錢也彌補不了孩子缺失的那幾年!


蝸牛媽媽育兒寶典


你好,個人認為家長不應該為了掙錢選擇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第一,可能很多人覺得只有掙了錢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話雖如此,但是畢竟孩子都是希望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有父母的陪伴的。

第二,你可以選擇出去打工掙錢,但是沒有必要父母雙方都出去吧,至少要留有一個人陪伴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多教一些孩子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第三,很多的東西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黏誰也不是說只要你給了孩子很多錢孩子就會很黏你,孩子黏的永遠都是陪伴他一起長大的人。

第四,每個孩子最珍貴的回憶就是童年,在孩子童年時間,做家長的最好都陪在孩子身邊。如果非出去務工不可,那可以選擇把孩子帶在身邊的呀,這樣家長既能掙錢,也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了。



木槿話影



很多人外把孩子放老家外出掙錢的理由是:家裡生活需要錢,多掙錢讓孩子過得更好。除去少部分家庭極其貧困必須得父母雙方出外打工掙錢之外,大部分人都在找藉口:畢竟帶孩子是件很辛苦很麻煩的事,用掙錢來當藉口能化解很多愧疚。

看到這裡肯定很多人要開罵了。其實很多人並沒有住在貴州四川等非常貧困的大山裡,那裡的留守兒童才是真的無奈。大多數人都是普通家庭,除了家裡有特殊情況必需要錢用之外,基本都不是特別有錢,但也不是特別貧困。

關於留守兒童的弊端其他答案已經說得夠多的了,在這裡我想分享一個故事,聽完這個故事再開罵。



桃桃和她的老公原本一起在廣東某工廠打工,後來桃桃懷孕了,考慮到在外面開銷大,桃桃便回老家生孩子。

桃桃和她老公都來自中部地區的農村,只有一畝三分地,家裡的開銷全靠兩夫妻在外打工撐著。桃桃的產假快到期了,婆婆提議將孩子放在老家帶,畢竟一起在外租房開銷太大了。

桃桃看著懷中只有3個多月的小不點,想起了村裡一年只能和父母見幾面的孩子的臉蛋,和老公商量了下,毅然決定辭職了,和婆婆一起在老家帶孩子。


賺的錢突然少了一半,家裡的開銷也增大了,開源少了,自然得節流。桃桃的日子過得異常艱辛,可是再苦,桃桃也沒有苦過孩子,雖然不能和別的孩子比,但是基本的溫飽還是有的。

村裡的女人一般都是等孩子到了一歲,斷奶後,孩子交給老人帶,然後再出去打工。桃桃的孩子快一歲了,婆婆也明裡暗裡表達了要桃桃出去打工的意思。



可是桃桃拒絕了,她捨不得,她想起了每次自己有事出門要和孩子分離一會時,孩子都會嚎啕大哭,起拽著她不放手。 她不懂什麼分離焦慮,她只知道,她現在不能和孩子分開。

桃桃頂著巨大的壓力繼續在老家帶孩子,村裡也有人開始嚼舌根,說桃桃懶,不想出去掙錢,桃桃都默默承擔了這些詆譭。

孩子到了三歲,開始上幼兒園,每個月大概要多開銷一千多,老公的那點工資已經無法再支撐了,於是桃桃便將孩子託付給婆婆,再次南下打工。


幾年過去了,孩子要上小學了,桃桃想讓孩子好好讀書,以後別再像他們這麼辛苦,可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婆婆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上使不上多少力,桃桃思索再三,再次決定辭職回老家陪孩子學習。

為了緩解家裡的開銷,桃桃接了些手工活在家裡做,有時候週末出去給別人做事賺點散錢,但是孩子的教育、學習習慣一樣都沒有落下。

去年回家我見到了這個孩子,孩子不僅成績很好,還很自信大方,比起同村的留守兒童要陽光開朗很多,在桃桃的精心照顧下身體素質也很好,我想,就算孩子將來不能出人投地,他也是一個人格健全,健康快樂的人。


其實孩子在12歲前有兩個重要的發展黃金期,一個是0-3歲性格形成黃金期,一個是上小學後習慣養成黃金期。這兩個黃金期不誇張的說,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桃桃的憑著對孩子的愛,很完美地幫孩子度過了這兩個黃金期,為孩子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說:今天在孩子身上投入一分,勝過將來投入百分。今天在孩子身上少投入一分,將來投入百分也難以彌補。

由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陝西師範大學等機構與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羅斯高團隊參與的一項中國地區抽樣調查顯示,在24-30個月的貧困農村漢族兒童中,有比較大的比例智商偏低,IQ(智商)測試成績低於90。羅斯高教授表示:“在美國,這樣的孩子都放在特殊教育學校”。

關於養育科學的問題,研究團隊的一項發現頗值得注意。如果母親在家庭中照顧子女,在教育母親科學的養育方法後,孩子的IQ可以提高差不多10個點;如果母親外出務工,90%的留守兒童是由奶奶照顧,但是工作人員教授奶奶養育方法後,孩子的IQ卻很難提高。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在結果上,至少表明母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鑑於兒童在3歲之後IQ很難提升。所以在3歲之前,父母尤其是母親的作用就顯得極為關鍵。



那些長期與父母分開的孩子,除了生理上,心理上的創傷有多大隻有孩子自己清楚。

如果你真的在意孩子,愛孩子,想教育好孩子,真的為孩子好,不到萬不得已,請不要和孩子分開,錢以後可以再賺,畢竟孩子的黃金期就那麼幾年,孩子卻無法再重新長大一次。


米唐育兒日記


我也能算一個吧,從小媽媽沒帶過我一天,就生我那30天在家,其他時間都是在外工作,除過年回來二三就要出門,有記憶起應該是8歲時,每次聽我爸說我媽過二天要回來了,我都是提前二天守在大馬路上看大巴,看到深圳二字我就嘴過去看,總是失望,每次媽媽回來二天好不容易享受幾天母愛,沒幾天又失去,快30我這滋味到現在還記得😭長大才知道我媽媽每次回來其實是回家看病,我膽小,又有點自卑怕生,說白就是沒人教育,每次家裡來親戚,我經常怕躲起來,如果媽媽在的話我相信我不會躲,反而會很開心,漸漸長大理解母親苦,能想象一個女人連字都看不懂,每天半夜起床撿垃圾,早上6點又拉車去拉木板,一個小小身板,拉車上木板比她人還高還重😖曾經我還恨過我爸,為何讓自己媳婦受苦,自己倒是在老家享清福😡😡年輕時苦吃太多,現在我媽全身上下一身毛病😭我說些話我媽沒跟我說過,讀二年級放假有去過一次,媽媽辛苦我全看在眼裡,現在我只想多多孝敬她,現在我也身為人母,不管多苦也會把小孩帶身邊,條件差就一個,夫妻倆有手有腳還怕養不起一個小孩??我們廣東一個小孩很少,我媽也說過我,最少要二個,我也是嫁一個老公不會賺錢,我一個人要養幾個人,如今社會還比以前,養老我沒得選,養小我還有得選。



等2018他


這已經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了,而是有時候有些家庭根本由不得父母怎麼選。

就拿我身邊一個例子說好了,老公家的二姐,有三個孩子,在她小兒子未滿一歲時,就不得不出外打工掙錢,留小孩子給爺爺奶奶照顧,奶奶還行動不太方便。

你以為她想嗎?她也不想,可是,如果她不出去打工掙錢,只指望他老公一個人根本養活不了三個孩子。當然你會說,現在這社會哪還有養活不了孩子的道理。是,餓肯定是餓不死,可是,哪個媽媽不想給孩子好一點的生活。

其實,我是極不讚同父母二人都出外留孩子給老人照顧的。我總在想,很多人最後過什麼樣的生活其實從一開始自己就可以選擇的。當你找到你的另一半,你就該做好長遠的打算,就該想到如果結婚了你們能過什麼樣的生活?如果有了孩子,你們能夠給孩子什麼?我們不說物質上多麼富裕,最起碼能夠有那個能力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這是最起碼的吧。

很多人都說,那,沒有能力帶在身邊的難道都不生了嗎?是啊,難道都不生了嗎?所以,就因為可以生,才有了那麼多留守兒童。現在的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以前只要孩子吃飽飯就行,而現在,更註重的是孩子的精神需求還有心理需求。現在有多少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陪伴最後走入歧途的,當然這也跟現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環境脫不了關係。當然,也有一些交給長輩照顧一樣照顧的很好的孩子,只是,這是少數吧。當孩子真的發生什麼意外時,到時候做父母的就是悔得腸子都青了也無濟於事了吧!

做父母的難,可我們在做父母前也曾是孩子。

我們應該最清楚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

可當我們成為了大人後,當我們被生活的壓力所壓迫時,我們忘記了我們也曾是孩子,我們在也是孩子的時候最想要的是什麼,我們也知道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愛長大後我們也會痛苦。

只是,當我們成為了大人後,我們通通忘記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事情,我們以為我們要努力掙錢才能夠給孩子幸福,我們以為我們只要一年見他們一次或者兩次給他們買好吃的好玩的就能彌補他們缺失的那份愛。我們以為...就這樣自以為是的以為...

作為父母,即使不在身邊,我們一樣愛的深切。可我們忘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