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为了保卫国家,杀死妻子,饿死城中百姓,是忠义还是愚忠?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忠义之人,他们被后世崇拜赞美,被后世视为忠义的榜样。但他们也是饱受争议之人,因为他们用忠义成全了自己,却损害了国家或人民的利益。所以,一个人是忠义还是愚忠,是很难给出准确地判定的。今天,想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看看此人是忠义还是愚忠?

将军为了保卫国家,杀死妻子,饿死城中百姓,是忠义还是愚忠?

隋朝末年,民不聊生,各路英雄豪杰揭竿而起,瓜分隋朝的江山。当杨广失去民心,将领部众四散奔逃时,此人一直不离不弃,默默地守护隋朝的江山。他叫尧君素,可能没几个人会记得他,因为在隋唐之际,英雄辈出,尧君素到死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军。但是他的故事却是那些名将不可比拟的!

尧君素曾是杨广的侍卫,随着杨广的称帝,他也升迁至鹰击郎将。天下大乱之后,尧君素率领部下跟随大将屈突通守护隋朝江山。可惜好景不长,屈突通兵败后向南逃跑,让尧君素殿后,守护河东。

将军为了保卫国家,杀死妻子,饿死城中百姓,是忠义还是愚忠?

尧君素知道这是个苦差事,因为他将面对李渊大军的正面冲击,可为了国家他依旧接受了。反观屈突通这边,逃跑后又遇到唐军,兵败后被俘。没有了屈突通,尧君素守护的就是一座孤城,没有外援,没有补给。然而,在这种必死无疑的情况下,他并没有投降,而是选择奋死抵抗!

李渊一直很不明白,大将屈突通都被他们打败了,一个小小的尧君素,一座孤城,竟然死活打不进去。无可奈何的李渊只好让屈突通去劝降尧君素,屈突通哭着对尧君素说:“你这又是何必呢?”尧君素愤怒说道:“你骑的马都是皇上赐给你的,你现在还有何脸面骑它?”屈突通委屈道:“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才投降的。”尧君素别过头去:“我还有一战之力,你走吧!”屈突通叹息一声,无奈地走了。

将军为了保卫国家,杀死妻子,饿死城中百姓,是忠义还是愚忠?

不久后,李渊又派去尧君素的妻子去劝降,她在城墙下乞求丈夫,说:“隋朝都亡了,你为什么要自寻死路呢?”尧君素冷冷回答道:“天下大事,你们女人怎么能懂得?”随后,一箭射死了他的妻子!李渊知道,打也打不过,劝降也没用,只好围了这座孤城,绕路而走!

尧君素曾对下属说:“等粮食吃光了,隋朝彻底覆灭了,我就将头砍下送给你们!”不久后,杨广驾崩的消息传了过来,粮食也早已吃光,城中的百姓都相继饿死,甚至出现交换孩子互食的惨像!属下们不得不听从了尧君素的意愿,杀害了他出城投降了。贞观年间,李世民还专门赞扬了尧君素,并且给他升了官。

将军为了保卫国家,杀死妻子,饿死城中百姓,是忠义还是愚忠?

尧君素的忠义之举确实令人所敬仰。为了忠于国家,忠于君主,面对李渊给的特赦令和高官厚禄,他都无动于衷;并且处于孤立无援、必死之路的他依旧在奋死抵抗;为了保全下属,他也甘愿献出自己的脑袋。可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忠义之人!

但话又说回来,尧君素的忠义却是建立在残忍杀害妻子,以及饿死城中百姓之上的。根据当时的情况,他必死无疑,况且隋朝已经亡了,他为了忠于杨广,甘愿牺牲自己的家人和百姓,这样的忠义难道不残忍吗?家国不能两全,但百姓是无辜的。

将军为了保卫国家,杀死妻子,饿死城中百姓,是忠义还是愚忠?

其实,他在那种情况中投降了,并不可耻,屈突通、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开国元勋,哪一个不是弃暗投明,才有了后来的辉煌成就!当然,为国家而死是光荣的,但识时务者为俊杰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哪一个才是我们应该追崇的呢?尧君素又应该是忠义之人还是愚忠之人呢?

以上均属个人观点,如有异同,欢迎留言讨论!关注我,每天给你不一样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