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北美,爲什麼印第安人不適合做奴隸?

夏仙寶


開始於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將歐洲人的魔爪伸到了美洲,歐洲國家紛紛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各種各樣的種植園和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歐洲人需要很多很多的奴隸。

其實,最開始,殖民者是把當地的印第安人當做天然的勞動力來源的,就地取材總比遠距離海洋運輸要簡單省事,然而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卻讓殖民者們失望了,他們無法成為奴隸為英國等國的殖民者提供免費勞動力。


原因是多方面的:

  • 歐洲人到了美洲,連帶著也帶去了疾病,這些疾病對於環境單一純粹的印第安人來說,很多是致命的,這些疾病造成了很多印第安人的死亡,而我們知道,種植園也好,工廠也好,需要的都是密集型勞動力,這樣勢必造成疾病更廣泛的傳播。所以用印第安人實在不合算。
  • 印第安人在美洲大地上活躍的時間遠遠超過歐洲人,歐洲人剛到北美,對當地有諸多不適應,而印第安人卻是在自己家裡,屬於不可控的因素,最明顯的就是不好抓捕,他們知道什麼地方適合躲藏,什麼地方適合打獵,等等。而歐洲人卻要花時間一點點了解美洲。
  • 印第安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反抗意識強烈,即便歐洲人真能弄來印第安人做奴隸,他們也會想方設法的逃跑,甚至組織起來反抗,到時候疲於奔命的就是歐洲人,況且當時的奴隸主都是商人、達官貴族,利益至上,他們不願意付出昂貴的代價。

基於以上幾點,歐洲人意識到印第安人與其提供免費勞動力不如提供土地,那麼歐洲人有更好的奴隸來源嗎?

還真有。主要為兩個:白人契約奴和黑奴。


英屬北美殖民地曾大量使用白人契約奴,白人契約奴主要來自於:

  1. 沒有能力償還債務的人,只得簽約做工抵償。
  2. 貧苦移民,這一部分算是“自願契約人”,想到北美,但沒有路費,於是賣身為奴。
  3. 被殖民者矇蔽的一部分人,殖民者向這些人描繪北美是怎樣怎樣的一個美好天堂,被誘騙為奴。
  4. 英國的罪犯。英國國王親自下令,罪犯有兩條路可走,要麼被處死,要麼去北美做奴隸。大部分人被小錯重判,又有大部分罪犯選擇活下來,成為白人契約奴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白人契約奴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發揮了作用,因此,美國獨立後宣佈停止輸入白人契約奴,但白人契約奴還是一直存在著。

黑奴就好理解了,早在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之前,黑奴販賣鏈已經是很成熟的一個貿易體系。與印第安人和白人契約奴相比,黑奴更容易控制,風險更小,更受青睞。

印第安人不能被用於奴隸,又難同化馴服,所以歐洲人採取種族滅絕政策,大肆捕殺印第安人,造成大量的印第安人死去,美國甚至曾為屠殺印第安人設立獎勵制度。印第安人的數量越來越少,佔有的土地越來越少,幾十個印第安人裡僅能留存下一個來。而且,即便印第安人不適合做奴隸,但也沒少被奴役。

西屬南美殖民地秘魯境內,就曾實行一種名為“米達制”的強制性徭役制度,當地的印第安人本來存在一種名為“米達”的輪換義務勞動制,西班牙人成為殖民者後,利用這個“米達制”推行特定的徭役制度。


蕭曉四姑娘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有很多

第一,北美印第安人太少。

一般認為,白人來到北美,整個加拿大、美國、墨西哥一共才有五六百萬人印第安人。

五六百萬也就是北京朝陽區人口,但朝陽區才470平方公里,而北美面積為2200萬平方公里!!!

大家想想,這地廣人稀到什麼地步!

這麼大的地區,想要抓印第安人來做奴隸,比狩獵北美野牛還要難上百倍。

就算放在今天,用直升飛機去抓,恐怕也抓不到多少人。

相反,當時非洲人口稠密,又經常爆發內戰,很容易搞到黑奴。

第二,北美印第安人剽悍和傲慢

當時美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多以狩獵為生,也進行放牧。

一些印第安人由簡單農業,但只是作為狩獵的補充。

和蒙古人、女真人一樣,狩獵民族是非常兇悍的。

因為他們平時無時無刻都要和環境作戰,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要適應各種艱苦。

所以,印第安人雖弱小,卻和白人戰鬥了200多年,直到19世紀才因數量和文明過於懸殊,失敗。

實際上,白人來到北美,印第安人開始對他們很鄙視。

電影《與狼共舞》中,印第安人有一個共識:白人是劣等種族!

抓住的印第安人,是很難用於做奴隸的。即便強行將他們作為奴隸,一有機會就會逃走,甚至組織起來反抗。印第安人有一定的組織性,只要有領袖他們就很容易組織起來,這也同他們需要聯合起來狩獵的生活習慣有關。

相反,黑奴比較老實聽話,有組織反抗很少。尤其是黑奴接受了基督教以後,變得更為溫順。

第三,北美印第安人身體遠不如黑人

眾所周知,黑人是世界上最強壯的一類。

除了游泳以外,幾乎所有體育項目中都可以看到黑人的身影(下棋、舉重、體操這種技巧性的除外)。

白人最早購買黑奴時,被黑人的強壯驚呆。

而被賣為黑奴的,又是黑人中精選出來身體最好的一類。

當時的白人奴隸販子認為,即便是黑奴婦女的強壯程度也不亞於當時白人男水手中較為瘦弱的人。

而四個黑人壯漢能夠拉起一艘軍艦的錨,白人水手則要至少6個人以上。

自然,印第安人的身體還不如白人,自然遠遠不如黑人了。

作為奴隸,當然月強壯越好,印第安人不符合要求。


薩沙


很多答友是從印第安人的缺陷找問題,但是事實並不是那麼簡單。

其實北美出現奴隸貿易,以及非洲到美洲的人口轉移,並不是偶然的行為。印第安人沒有成為奴隸,其實是有歷史必然的。這個跟人本身

1.美洲種植的作物需要大量的人口,然而印第安人沒那麼多人啊。

當時在美洲種植的主要是菸葉和甘蔗,這兩種作物都需要巨大的勞動量。反觀在亞洲香料群島,因為一是要控制產量,二是需要的人手不算密集,所以沒有啥奴隸的需要啊。

起初,歐洲殖民者真的是自己參與勞動,辛辛苦苦幹活,後來發現這樣幹實在是太慘了。想僱傭當地人吧,但是跟印第安人的矛盾也很大,成天就是打打殺殺。

更重要地位是,美洲人被歐洲人帶來的大禮包給禍禍光了。

2.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幾乎把美洲人口都搞垮了。在歐洲人到來之前,美洲就是一塊天堂啊,幾乎沒有大規模傳染病。但是,歐洲人帶來了兩大進攻武器,天花和瘧疾,這是美洲人根本就無法抵禦的疾病啊。得了這些病,基本上就是個死啊。

美洲回饋了歐洲一個大招就是梅毒。這種詭異的疾病一直折騰了歐洲幾百年,法國人叫它意大利病,波蘭人叫它法國病,俄羅斯人叫它波蘭病,總之是吧歐洲禍禍了一圈。還好歐洲畢竟人多啊。總算沒出啥大事兒,雖然很多大人物的鼻子都掉了。

好了,既然傳染病把美洲當地人滅了,那還得有人幹活啊。那就需要輸送人口啊,正好非洲有很多人,抓來就好了。非洲人也怕瘧疾,但比美洲人好多了。更重要的是去非洲搶人能完善貿易鏈條。

3.貿易的需要。這是一場血腥的貿易行動,把歐洲的廉價工業品裝上船,運到西非之後,換成黑人奴隸,把奴隸裝上運到美洲換成,真金白銀或者菸草,再把這些東西運會歐洲換成工業品。繼續循環。這個死亡三角貿易賺取了鉅額的利潤。

注意,商人看到的是利潤,並不是單純的奴隸壓迫,對,這點一定要分清楚。美洲種植園裡看黑奴,其實就跟自動化種植機器一樣。農場主才想不到什麼奴役,就是當機器用,用壞了就換。反正有運奴船運來。

貿易需要大網絡才能賺取更多利潤,經濟學不是我長項,就不亂說了。但是,有一點可以參考,玩過大航海時代遊戲的朋友都應該記得,一塊區域裡貿易線路越多,利潤就越豐厚。

這樣幹能賺更多的錢啊。要不把工業品運到美洲也賣不掉啊。

印第安人沒成為奴隸絕不僅僅是身體素質和文化的原因,這其實是地理大發現這個大背景下的必然結果。

其實在很多書裡面都對這個問題有詳細討論,比如《槍炮,病菌和鋼鐵》《1493,改變世界的物種大交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一讀。


植物人史軍


以前的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你看南美印第安人還有不少,印第安人白人黃種人在一起還能混血,美國的印第安人被圈保留地裡面。

下面興揚要說的是一個民族的血淚史,是一個被欺騙,被屠殺,被毀滅希望,被折磨,但依然保持希望的故事。主要參考文獻《黑麋鹿如是說》

大家注意那個叫傷膝大屠殺的地方,下面是原文:

大足部落的人在小山下的平地上紮營(那個地方如今已是紀念碑[注:死者被一起埋在了曾放置霍奇基斯山炮的山上的一個墳墓中。1903年,那場戰爭的倖存者約瑟夫·號雲(Joseph Horn Cloud)經過多方努力,在墓地上安置了一塊花崗岩紀念碑,如今墓碑仍然豎立著。和墳場),那天早上,士兵們便開始收繳人們的槍支,大部分槍支和刀堆在了大足臥病的帳篷邊。山上山下到處都是士兵,穿過幹谷,傷膝溪的南邊和東邊沿路也都有士兵。人們幾乎被重重包圍,還有馬車大槍指著他們。]和墳場),那天早上,士兵們便開始收繳人們的槍支,大部分槍支和刀堆在了大足臥病的帳篷邊。山上山下到處都是士兵,穿過幹谷,傷膝溪的南邊和東邊沿路也都有士兵。人們幾乎被重重包圍,還有馬車大槍指著他們。

有些人還沒有上繳槍支,於是士兵們便去帳篷裡逐一搜查,他們把東西丟得到處都是,看到什麼就翻騰什麼。有一位叫黃鳥的人,當時正與另一個人在大足臥病的帳篷前,他們用白色被單將自己罩起來,被單上留了孔眼用來觀察,被單下面藏著槍支。一個官兵過來搜查他們,繳走了另一個人的槍,然後來繳黃鳥的。但黃鳥不從,與那個官兵扭打起來,這時他手上的槍走火,打死了那個官兵。[注:記錄稿中只說黃鳥開槍打了那名官兵,並未說打死了官兵。瓦西楚和其他人都說他是有意開槍的,但狗首領當時在場,他跟我說,黃鳥不是故意的。]瓦西楚和其他人都說他是有意開槍的,但狗首領當時在場,他跟我說,黃鳥不是故意的。 狗首領還說,槍一走火,就有一個官兵走進大足臥病的帳篷,開槍將他打死了。 事發突然,大家都還沒弄清楚怎麼回事,士兵們就全都開槍了,馬車大槍也開始在人群中轟炸。

許多人當場就被擊倒。婦女和孩子們跑進了峽谷,往西邊逃跑,一路上紛紛倒在士兵們的槍彈之下。當時他們只有一百名戰士,但那些士兵卻有將近五百人。戰士們急忙衝向堆放槍支和刀的地方,一路上赤手空拳地與士兵們決鬥。

美國自由,人人有權利擁有槍支,但印第安人沒有,所以要收他們的槍支。

美國平等,人人生來地位一樣。但印第安人沒有,所以一個印第安人開槍走火,於是要殺無數印第安人來陪葬。

黑麋鹿回憶說:

我當時並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事結束了,但如今,當白髮蒼蒼的我站在這高山上回顧這一切時,當年看到的那番景象仍然歷歷在目——彎彎曲曲的峽谷中,遍地都是被屠殺的婦女和孩子,有些成堆,有些散落各處。而倒在這血泊之中被那場暴風雪所埋葬的,還有一個東西,那便是族人的夢想,曾經美好的夢想。

已經收了刀槍,迎來的就是屠殺,連沒有反抗能力的婦女和孩子也不放過。有人問今天和平中國發展軍備幹什麼?我們的婦女和孩子也曾被屠殺,我們知道放下刀槍的後果。

而大屠殺最可怕的,便是摧毀夢想。今日我們嘲笑祖輩們小氣,節儉,現實,而這些只是日本侵華的後遺症之一而已。

黑麋鹿的故事中還有一則更展露了什麼叫法制。美國政府和紅雲簽訂了協議,稱只要青草仍然生長、河水仍然奔流,我們的領地就永遠不會被侵佔。可如今你看,將這些事情統統忘掉的可不是青草與河水。(雖然協議中未有此言,但的確是承認這個地方為蘇族自留地)

後來,我又聽說,帕胡斯卡在那裡發現了許多黃鐵,瓦西楚們為此欣喜若狂,[注:1874年夏,卡斯特上校率領一千人進入黑山,為軍事據點選址。他們從俾斯麥(北太平洋鐵路的終點)穿過密蘇里河,返回亞伯拉罕·林肯堡,途中發現了黑山裡的黃金。

(黑山地圖)

這不是特例,在黃金面前,美國的法律不是第一次不管用了。有一個叫約翰·蘇特爾的拓荒者他在自家的地裡面發現了黃金,然後根據《人類群星閃耀時》中的說法是美國人瘋了一下,士兵脫崗,公務員不幹了,都去他家地裡面挖金子,給他幹活的人也自個去挖。還有人從歐洲漂洋過海來挖金子,可以說在金子面前法律軟弱無用。後來蘇特爾堅持訴訟,結果是他勝訴,於是判他勝訴的州法院被砸了。

蘇特爾只是一人絕望,在黑麋鹿的口中,印第安人是集體絕望!蘇族以野牛為食,但野牛被白人殺光了!蘇族殺野牛是為吃,白人是為了賺錢,甚至只是為了享受殺戮。

本來在印第安出售土地的時候,美國政府許下食物給他們,他們信了,結果是在冬天有很多身體弱的,還有小孩餓死。

而這不是十八世紀,也不是十七世紀,是十九世紀後半葉,一場場種族謀殺,一場場背信棄義。讓本來快樂的民族,墮入到絕望。

想要謀殺一個民族,一定要殺害他們的英雄!美國在對付印第安人的時候就深諳此道。回想起來弱小民族的英雄多會悲劇,如前幾天海牙法庭上前拉斯拉夫軍隊高官被判二十年,他堅持自己無罪,最後喝毒藥自盡。

當時蘇族的英雄是瘋馬,他曾帶領印第安人打敗美國軍隊,後來他選擇了和平,解開了馬尾發(他們的習俗,表示戰士不打仗了),過段時間後,還是被美國政府逮捕殺害。此後蘇族徹底陷入絕望。

而這些還是在十九世紀,難以想象在百年前印第安人遭遇了什麼。之前有人問為什麼興揚發這張圖

相信大家現在都知道為什麼了。

沉睡了數百年的印第安冤魂們

頌青玄之名 歸來吧

貧道賜予汝復仇之正義


全真道士梁興揚


當時在北美,為什麼印第安人不適合做奴隸?這個其實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歐洲人剛到北美的時候,其實也曾經大規模地將印第安人作為奴隸使用,甚至為其界定了“法律”身份。但後來的一系列變故使歐洲人發現,用印第安奴隸成本太高,不如黑奴合算,印第安人奴隸才逐漸減少了。


印第安人的奴隸史

幾乎是歐洲人到達美洲的同時,就開始將當地的印第安人用作奴隸了。因為其實歐洲的奴隸制在歷史上就並沒有完全消亡,只是後來神權統治下的歐洲,名義上禁止把基督教徒變為奴隸,所以似乎名義上歐洲中世紀以後奴隸就很少了。但當時的制度只是把奴隸變成了農奴,而農奴和奴隸唯一的不同基本上就是農奴不能單獨買賣,只能和土地一同買賣這一點上。而且即使在當時,歐洲人還是會將其它不信仰基督教民族的人當作奴隸買賣的。

進入北美的殖民者將土著印第安人抓為奴隸的場景

而當時的美洲土著部落也還基本都處於奴隸制社會,所以本身就有奴隸,這些奴隸主要是他們在戰爭中從其它部落抓獲的俘虜,不過這些奴隸通常在一定時間之後會被接納為部落成員。而歐洲人來到美洲並逐漸佔據上風之後,許多美洲土著部落開始改變了自己使用奴隸的作法,轉而開始將戰俘賣給歐洲殖民者。而隨著歐洲殖民者在美國的種植園經濟不斷髮展,北美13個殖民地對奴隸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在16世紀有大量土著印第安人被賣到或者直接抓到北美殖民地去進行菸草、大米和槐藍等作物的種植。有一些用不完的還會被賣到有大量甘蔗種植園的西印度群島。

英國殖民者抓捕印第安奴隸的場面

但土著印第安人奴隸的數量現在已經不可考,據一些學者估計,至少有數萬名土著印第安人曾經淪為歐洲殖民者的奴隸。總之其數量在當時也並不少,因為當時印第安奴隸在北美殖民地其實都已經有了法律定義。在公元1705年弗吉尼亞代表大會上,專門對奴隸進行了以下定義:

所有從國外進口或者被帶入國內……且在其母國不是基督教徒的奴僕……都會被計成奴隸。所有黑人、黑白混血和印第安奴隸都屬於這一類別……並被作為不動產對待。

所以從這裡列出的奴隸類別來看,印第安奴隸也是當時主要的奴隸來源之一。

為什麼後來印第安奴隸逐漸消失了?

那麼為什麼一開始歐洲殖民者還用了大量土著印第安奴隸,後來卻越來越少,甚至改成基本完全用黑奴了呢?其實原因跟所有其它擺脫奴隸制的民族都一樣,還是因為印第安人的反抗。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是從公元1715年一直持續到了1717年的亞馬西印第安戰爭。

隨著歐洲殖民者在美洲的地盤越來越大,他們和當地印第安部落的矛盾也越來越多。而各種矛盾中,其中一個就是許多印第安部落開始對歐洲人使用印第安奴隸感到越來越不滿意。而最終這種矛盾的焦點集中到了為歐洲殖民者收購和抓捕印第安奴隸充當中間人的亞馬西群體上,他們一方面受到其它印第安部落的憎恨,另一方面則又受到殖民者的壓迫。最終在公元1715年4月,亞馬西人倒向其它印第安部落,發動了叛亂。

亞馬西戰爭,圖中紅叉為主要戰役發生地,可以看到離兩座當時的主要殖民城市非常近

而此次戰爭先後引發數十個土著印第安部落參加,極大震撼了歐洲人的殖民統治,特別是在南卡羅萊納州的統治。在三年的戰爭中,南卡羅萊納有高達7%的殖民者被土著印第安人殺死。到1716年,整個南卡羅萊納州殖民地的存亡都打上了巨大的問號。而最後還是因為切諾基印第安部落的叛變,印第安人的攻勢才得到化解,南卡羅萊納殖民地才轉危為安。最終亞馬西戰爭被歐洲人成功鎮壓。

但在此戰過後,印第安人的反抗卻沒有馬上停止,印第安戰爭仍然此起彼伏,成為了18世紀上半葉北美殖民地面臨的大麻煩。而伴隨著印第安戰爭,殖民者所使用的印第安奴隸也出現了大規模逃亡的情況。因為本身這些印第安人就是當地人,對周邊的地理環境非常熟悉,而且逃亡之後能很容易地找到能夠接納他們的其它印第安部落。另外在這些印第安戰爭中,以前許多專門從事當地部落和歐洲殖民者之間奴隸貿易的中間人群體大量被殺,同時願意把奴隸賣給歐洲人的印第安部落越來越少,這都使歐洲人得到印第安奴隸的成本越來越高。

一個歐洲殖民者為印第安奴隸塑的像,她因為在一次重要探索行動中為歐洲人帶路而受寵

而同一時期,從非洲賣到美洲的黑奴數量卻越來越大,使用黑奴的成本越來越低。在所有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從公元1730年開始,北美地區的土著印第安奴隸貿易逐漸消失,到公元1750年,印第安奴隸體系被完全拋棄,幾乎所有北美歐洲人種植園的勞動力都完全換成了黑奴。


所以總結一下,因為土著印第安人本身曾是美洲的主人,所以其社會結構雖然非常原始,但卻非常完整的存在,與歐洲人發生矛盾之後能夠很容易掀起有組織的反抗,導致歐洲人使用印第安奴隸成本過高。而從萬里之外的非洲販賣來的奴隸則完全不存在有組織的社會結構,基本不會形成有組織的反抗,所以成本低廉,作為奴隸相對於印第安人有很大優勢。所以歐洲人雖然一開始也使用了大量印第安奴隸,但最終卻被迫放棄,這也就是後來美國沒有印第安人奴隸的根本原因了。


桃花石雜談


首先,印第安人對歐洲人帶來的疾病抵抗力很弱,因此集中起來從事繁重的勞動很容易感染疾病而失去勞動力。而且印第安人是本地人,對本地地形民情都很熟悉,很容易逃跑融入本地部落。所有最初北美殖民者有人用印第安奴隸去西印度群島換黑奴,就是考慮這一點。

其次,在當時歐洲文化裡,雖然他們認為歐洲人比印第安人優越,但印第安人又要比非洲人要優越,也就是說

歐洲人是把印第安人視為完全的人”的。比如1537年羅馬教皇曾經命令禁止奴役印第安人(沒被嚴格遵守),印第安人和白人的婚姻和混血子女被殖民地法律承認。而且很多白人嘗試讓印第安人改宗基督教或普及歐式教育。

而且,在19世紀以前,北美印第安部落組織強大,其有組織的武力對於任何想要追捕印第安人奴隸的殖民者是個威懾,增加了奴役成本。何況,印第安人普遍無法忍受艱苦勞動,自殺率很高,在古巴等地種植園,印第安人大規模死亡,到達幾乎滅絕的地步。

恰好此時,黑奴被殖民者從非洲販賣過來。這些人背井離鄉且吃苦耐勞,不易逃跑也不容易死亡他們的黑皮膚讓他們在北美無論跑到哪裡,一眼就被認出來,何況他們也沒部落可以投奔。後來,黑就成了奴隸的代名詞。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後裔可以成為殖民地社會的體面人士,而黑白混血卻終身被歧視,膚色成了奴隸身份的象徵,進一步強化了美洲黑人的奴隸地位。


總之,北美殖民地少用印第安人做奴隸不是因為心地善良。而是因為成本高,風險大,而且遠遠沒有黑奴容易管制和榨取經濟價值,總體來說是個綜合成本效益風險的理性考量。


歡迎各位朋友在此分享您的態度和意見——讓歷史照亮現實的寫作者 昭 楊


昭楊


美洲(新大陸)在歐洲人發現以前就已經有人類世世代代居住啦,他們就是印度安人。至少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之前,印度安人是美洲的主人。當歐洲人發現北美洲之後,便開始漫長而艱辛的殖民時代,那麼為什麼殖民時代沒有用印第安人作為奴隸呢?

圖注:早期北美殖民地的居住點,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早期北美殖民地的生活,圖片來自網絡

實際上在殖民時代,歐洲的殖民者就連自己有養活不了,更不要說是養活奴隸讓他們勞動了。早期殖民地的經濟其實很簡單,並沒有後期以棉花種植為主要農業的大莊園種植園。等到北美殖民地鞏固之後,特別是美國建立之後,印第安人的數量已經不足以支撐北美殖民地的農業和勞動了。

圖注:印第安人是兇悍的戰士,圖片來自網絡

就印第安人自身而言,其社會組織嚴密,兇狠好鬥,性格桀驁不馴。自從歐洲殖民者來到北美洲之後,印第安人與歐洲人之間的戰爭就沒有停止過,大量印度人被殺,歐洲人也有很多人被殺,雙方可謂是水火不容。即便印度安人真的被當成奴隸,依然會找機會進行反抗,不會老老實實做奴隸的。



圖注:北美殖民地生活的各部落印第安人,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印第安人的數量並不多,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印第安人與歐洲人之間的戰爭,圖片來自網絡

就數量而言,印第安人的數量其實並不多。歐洲人登上北美洲時,墨西哥以北的印第安人數量在100至400萬之間,經過了長期的戰爭,數量不足以支撐奴隸經濟。從人種體制上看,印第安人的體制不如白種人,更不如黑種人,無法長期承受重體力勞動。印第安人對於疾病的抵抗力也很差,來自歐洲的疾病就殺死了大量的印度安人。即便印第安人安心做奴隸,其數量也不足以支撐,要知道在美國獨立之前,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共引入了60萬黑人奴隸,到了1860年,美國南方的15個蓄奴州奴隸達到了395萬,佔整個南方人口的48.8%。

圖注:南方種植園中黑奴,圖片來自網絡

印第安人數量少,造成的一個問題就是難以捕捉,再加上印第安人更熟悉環境,就更容易逃跑和隱匿了。與印第安人相比,來自非洲的黑人更容易捕捉,也可以通過非洲各部落之間的戰爭獲得,即便在前往北美洲的航程中部分死亡,依然是有利可圖的。就算是奴隸貿易,來自非洲的黑人依然比印第安人划算。


由於歷史、文化、種族、體質、數量等很多方面的原因,印第安人都不適合作為奴隸,這個結果改變了北美洲的人口比例,今天的美國總人口3.2億,其中黑人達到了4400萬,印第安人只有250多萬,還沒有華裔508萬多呢。

圖注:今天的美國印第安人,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探索


並不是印第安人不適合做奴隸,而是美國建國之初實力非常弱小,還要提防法國的軍事力量,沒有多餘的力量去抓捕印第安人。美國剛剛建國的時候,力量不大,人口不多。19世紀初期的時候,美國全境只不過有500多萬人口,而且地盤很狹小,主要就是分佈在北美大陸東海岸的狹長土地上。在美國征服西部之前,美國的首都華盛頓,只不過是一個小鎮,人口不過5000-6000人。一個國家的首都不過幾千人口,說明它的軍事力量也非常有限。美國第三任總統叫傑弗遜,他為了瞭解神秘的西部,派遣了一支幾十個人的探險小隊,深入到神秘又兇險的西部去一探究竟。這支探險小隊的首領有兩個人,一個叫路易斯,一個叫克拉克,他們帶著幾十個軍人,以及一個印第安人婦女嚮導,就毅然上路了。他們橫穿了整個北美大陸,從美國的東海岸,一直穿越到北美大陸最西部的海岸,然後又掉頭往回趕,歷盡艱辛,九死一生,歷時二十八個月,最終圓滿的完成了總統派遣的探險任務。過去,從來沒有美國人可以深入西部,他們是第一批探險者。路易斯和克拉克在沿途調查了北美大陸的風土人情,發現印第安人也是分為文明程度不同的很多部落的。一些大的部落軍事力量極強,擁有好幾千名戰士,還與法國人交易擁有槍支。這些大的部落非常兇狠,總是對周邊的其他弱小的印第安人部落進行軍事圍剿。每次圍剿,都會大量的屠殺人口。路易斯和克拉克沿途經過很多印第安人的村落,發現早已經成為廢墟,到處都是印第安人的屍骨。據估計,印第安人的內戰,造成三分之二的人口消失。這樣,印第安人的人口變得極為稀少 ,在整個廣袤的北美大陸,人口不過幾十萬人至多不過一百萬人。這樣的人口還分佈在自然環境非常惡劣的蠻荒之地,美國人在如此大的荒野中想抓捕印第安人,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印第安人一直沒有成為奴隸的主要來源。


懷疑探索者


就像人類能夠馴化雞鴨馴化不了麻雀。相信所有看過歷史課本的朋友都會產生很大的疑問,那就是當年美洲大陸被發現以後,歐洲殖民者為什麼花費大力氣從非洲捕捉黑奴販賣到美洲呢?畢竟美洲本土並非無人居住,也有大量的印第安人,歐洲殖民者為何不直接奴役印第安人,而去使用黑人奴隸呢?

仔細想想,歐洲殖民者並非不想使用印第安人,而是沒有別的選擇。


第一,歐洲殖民者使得印第安人數量銳減,印第安人人數不足

數萬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從亞洲東部,通過冰封的白令海峽遷移到了美洲大陸,逐漸擴散到了美洲各地,成為了美洲的主人。印第安人創造了輝煌的瑪雅文明、印加文明、阿茲特克文明等等。

然而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到來以後,印第安人的數量銳減。西班牙殖民地超過1300萬印第安人被屠戮,葡萄牙掌握的巴西也有1000多萬印第安人慘遭滅絕。美國獨立以後,甚至使用懸賞令,將印第安人視作獵物進行大量捕殺。


除此以外,歐洲殖民者到來以後,也帶來了大量美洲本土從未出現過的傳染疾病。天花、麻疹、白喉等疾病在美洲瘋狂擴散,使得大量印第安人死去。

第二,印第安人桀驁不馴難以控制

雖然印第安人人數嚴重不足,但也並非完全沒有,更何況殖民者屠戮的印第安人數量也相當龐大,那麼,殖民者為什麼不馴服印第安人而非要屠戮呢?主要還是印第安人桀驁不馴。

印第安人擁有自己的文明,同時也是美洲的土著,熟悉這一片土地上的一切。對於印第安人來說,歐洲殖民者是入侵者,絕不願屈服


歐美的歷史記載中,印第安人出名的硬骨頭,很多種植園主抓住印第安人,無論如何印第安人都不願意幹活。而印第安人一旦逃跑出去,根本就抓不回來

除此以外,印第安人戰鬥力相當驚人,雖然裝備等非常落後,但是當年的印第安土著部落也讓歐洲殖民者吃盡了苦頭。所以相對於印第安人來說,還是黑奴更加聽話更加好用


澹奕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究竟是什麼原因,沒有成為歐洲殖民者的奴隸呢?有很多學者以為,這是因為印第安人原是這片土地的主人,當然不甘心國土的被侵略,縱使一時被俘受辱,也會不屈不撓反抗。況熟悉地形,又有社會基礎,加上驍勇善戰,不能讓人放心,自然歐洲殖民者,不會動腦筋,去拿印第安人作奴隸了。嘿嘿,這樣的道理,可能有些扯吧?如果說,印第安人果真象我們想象的那樣的有“覺悟",那又如何會被西、俄、法、英等殖民者,收買充作炮灰,為其賣命,彼此爭鬥,糾纏了幾百年呢?而所謂的熟悉地形,有社會基礎,想那個地廣人稀,到處荒山野地,交通又不便,一離開所在部落,便如到了另一個世界的社會狀況,談得上什麼社會基礎?至於什麼驕勇善戰,其實只是形式而已,要知道印第安部落,因為地廣人稀,所以差不多象我國古時的遊牧民族似的,來去飄忽,難於捉摸,才顯得兇狠罷了。因而若不是山高皇帝遠,殖民者人數又極有限,加於實質並不存在的所謂"種族滅絕大屠殺",才讓印第安人,大發威風,同那些殖民者,對抗了數百年。如果歐洲殖民者,正要窮兇極惡,畜意屠殺盡全部的印第安人,在力量相差懸殊,又無望的情況下,恐怕沒有一個印第安人,不會嚇得不噤若寒蟬,不心驚膽顫。人性弱點,動物本性,都是一樣的!

事實上,也不是沒有一個印第安人,成為殖民者奴隸的!

印第安人沒有成規模成為奴隸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首先因為印第安人在北美,人煙稀少(不要想象成如今似的,一出門就可見到人,有些地方,數百上千公里,不見一個人影!),又交通不便,更沒有奴隸交易的傳統或者市場,利益至上的那些奴隸主,會那麼費心費力,搞什麼印第安人奴隸嗎?其二,印第安人對歐洲人的適應,特別是抵禦外來病毒的能力,遠不如那些黑奴,在那個醫療科技極不發達,不時有人因病亡故的時代,自然沒有一個唯利是圖的奴隸主,會不考慮這種種利益因素了。

這恐怕才是,印第安人在北美地區,沒有象非洲黑奴一樣,成為奴隸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