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好事沒好報,而且還被誤會,換成是你,還要不要選擇繼續呢?

歡樂小安


做好事就好比一個人想學做飯一樣,第一次把飯給煮得焦黑,全部倒掉了!但只要你希望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就如你想讓自己做一個會做飯的小廚娘一樣,你會因為一次把飯煮壞掉了,就從此不再做飯了嗎?這個假設讓我想起了一個成語,因噎廢食!

我不否認,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尷尬!但明月只有一輪,形形色色的人卻成千上萬!我們不能對所有人都善良,但我們同樣不能對所有人都抱著質疑!你是善良的人嗎?我們不能總這樣去懷疑任何人!我們應該讓自己先善良,然後用一種假設對方也和自己一樣的善良去對待別人!

如果這份真誠得不到響應,那麼我們也完全有理由收回這種善良!但這種收回是針對那些不懂得善良的人的!因為,甲不善,你吃了甲的虧,就誤以為乙,丙,丁都不是好東西,那麼這樣的思考方式,我覺得不僅對別人不公平,也是讓自己堵心的想法!

所以,我覺得做好事有時候沒有回報,這很正常!做好事也不能總是以沒有回報這個理由,就可以讓自己變得不再相信善良,那是偏離了道德觀念的誤區!

假設我們遇到了一個可憐的人,我們幫助了他,這樣的情況,我們還非要對方給自己什麼回報,然後才選擇幫助或是不幫助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那就不叫做好事了!

所以很多事情我是這樣想的,既然做了,就不要想太多!想得多,那就別做!


炎焙焙


當然不會。

親身經歷。

做好事?救人一命的事也救了不止一次,雖說沒被誤會,但也沒落一句好。

有些人,就算你救了他的命,他也不懂感恩,我見過多少人連句“謝謝”都不會說的,還有些人嘴裡說的“謝謝”,就與“改天請你吃飯”是同樣沒意義的。

我不是個聖人,不能做到一點都無所圖,最起碼,我還想滿足一下自我虛榮心呢。更何況,我為了幫助人,我所花掉的時間、精力、金錢,這些東西,理所當然應該得到補償,而不是一句“謝謝”就足夠代替的。我的經濟條件還不容許我愛心氾濫,我不能因為幫助其他人而搞到自己的民生問題受累,我還得繼續生活呢。

《孟子·盡心上》裡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我現在不得不“獨善其身”。要麼你給我送來花不完的錢,那我連班都不上了,天天在街上救人。

現在的我很冷漠,為什麼?用東北話說,過去的事把我整壓抑了。

春秋時,魯國出臺了一個政策,如果魯國人在其他國家遇見魯國人淪為奴隸,可以墊錢贖回奴隸,回國後到國庫報賬,並得到一倍獎賞。

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國外贖回一位魯國奴隸,事後不去報賬,以顯示自己的道德高尚。孔子知道以後,就嚴厲訓斥子貢,因為這樣的行為會導致贖奴隸的人,若報銷,就會顯得不道德不仗義,被道德綁架;不報銷,則會損失利益,繼而導致日後人人因怕受損失,而再無贖奴隸的行為了。

另一個弟子子路,救了一個落水兒童,被人答謝而領到一頭牛,孔子很高興,因為就算是為了牛,以後也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去救溺水者。

做好事,就是這樣。如果做好事的結果是隻會另自己遭受損失,那這種好事誰愛做誰做,我不做。

就如同我以上所說,即使不圖額外回報,我為了幫助人所花掉的時間、精力、金錢,這些東西,理所當然應該得到補償。更不要提什麼“誤會”,流血流汗又淚流?我的條件還不容許我愛心氾濫,我無法做到因為幫助別人而令自己受損失還要甘之如飴。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去愛別人?

不是有那麼句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窮的榜樣是無力量的。”你可以批評我自私,但我也是被逼無奈。我也知道行為被功利驅使,就無法發揮出正常的水平。

但我還得活下去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純鈞LHGR


一個人做好事,和別人無關,如果做好事,是為了得到回報,這樣去做好事,又有什麼意義。

人選擇善良,是為了心安,而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

同樣,人做好事,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誇獎,只是為了給自己多積點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