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还可以承载我们多久?

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可能会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遭受热浪袭击,甚至于无法居住

根据一份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的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除非采取限制气候变化的严厉措施,否则,中国华北平原地区作为中国人口最多,农业最重要的地区,可能会在本世界末遭受最具破坏性的热浪影响,甚至于严重影响人类居住。

研究表明,中国华北平原与美国中西部相比,由于这里相对干燥但高度肥沃,所以这里的密集灌溉致使热浪的风险显著增加。由于灌溉暴露了更多的水蒸发,致使空气中的湿度比其他情况下要高,并且加剧了温度的生理压力,这就增加了对热的脆弱性。

祖国还可以承载我们多久?

埃尔塔希尔解释说,决定炎热天气生存能力的关键指标包括热量和湿度的结合,这是由一种叫做湿球温度的测量方法决定的。它是通过在温度计的灯泡(或传感器)周围裹上湿布来测量的,这样水的蒸发就可以冷却灯泡。在百分之百的湿度,不可能蒸发的情况下,湿球温度等于实际温度。这种测量反映了极端温度对室外的人的影响,这取决于人体通过皮肤的汗液蒸发来散发热量的能力。

研究表明,在35摄氏度(95华氏度)的湿球温度下,一个健康人在户外可能无法生存超过6个小时。新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在2070年至2100年之间,在国家控制委员会地区,这一门槛将被多次突破。

Eltahir教授说:“这个地方将成为未来致命热浪的热点,尤其是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研究显示,这种未来的迹象已经开始:在过去50年里,NCP的极端热浪已经大幅增加。在这段时间里,该地区的变暖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每十年0.24摄氏度,而不是0.13摄氏度。2013年,该地区的极端热浪持续了长达50天,有些地方的最高温度达到38摄氏度。主要热浪发生在2006年和2013年,打破了记录。2013年,中国东部最大城市上海打破了141年的气温记录,数十人死亡。

为了得出他们的预测,Eltahir教授和Kang教授对NCP区域进行了详细的气候模型模拟,在过去的30年里,NCP面积约为4000平方公里。然后,他们只选择了最适合过去时期实际观测条件的模型,并使用这些模型来预测本世纪末未来30年的气候。他们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未来情景:一切如常,没有新的减排措施;通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方案,适度减少排放。每个版本都有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一种包括灌溉效果,另一种没有灌溉。其中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是灌溉对这个问题的显著贡献——平均来说,增加了大约半摄氏度的气温,使整个地区的气候变暖。这是因为,虽然空气中额外的水分在地面产生一些当地的冷却效果,这是足以抵消增加的生理压力由湿度越高,额外的水蒸气和事实本身强大的温室气体,导致总体变暖的空气质量。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底线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以减少这种极端情况的可能性。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目前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贡献者,这可能会对中国人民产生严重影响:延续目前的全球排放模式,可能会限制这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地区的可居住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