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符合自己现状,说给父母听,结果没把握好“度”

一对南部乡下的老夫妇,在外工作、成家的3个儿子个性都不一样,老大忠

厚老实,老二脾气暴躁蛮横,老三则温温吞吞,毫无主见,三个儿子对父母的态度也不一样,老大柔顺;老二一不合意就出言顶撞,甚至斥责,比对待同辈朋友尤有过之;老三则惟父母之命是从,有恋父恋母的倾向。

按照道理,父母对老大应该最好,老三次之,老二最差。结果不然,老二反而得到父母最好的对待,家中有什么水果收成,总是先送到老二家,其次才是老大、老三。过年给红包,也是老二的孩子比较多,两位老人家始终不敢对老二有不悦的脸色,甚至还主动讨好,对老三却想骂就骂,不留任何情面,对老大则都是要求......

“文章”符合自己现状,说给父母听,结果没把握好“度”

而这一个故事,正好符合目前情况的小江,当然文章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也有故事解析,但是小江居然把这个解析用在父母的身上。

解析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当儿女长大到一个程度后,亲子关系就会产生变化,像有的父母会嫉妒成就超过自已的孩子、苛待不长进的孩子、奉承有钱的孩子……其中也有欺善怕恶,如前面故事所述的现象。

小江原封不动的说给父母听,当然是免不了挨一顿暴揍。

“文章”符合自己现状,说给父母听,结果没把握好“度”

其实很多故事,不管是鸡汤还是好文,都是需要自己消化,真正理解后才是自己的。

感觉某一段话很适合自己,就要真正的去消化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