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部對不起海報設計的動畫片

《風語咒》作為《畫江湖》系列的首部電影,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宣傳海報剛出來時,製作之精美,旋渦紋路現出的旋風感,與電影名稱極為般配,

一看就讓人感覺經費在熊熊燃燒,心潮澎湃。

這真是一部對不起海報設計的動畫片

然而,三輪點映它在豆瓣拿到9.4分後,自上映開始分數就一路走低。最終在1億票房邊上徘徊不前。

《風語咒》主要講述了瞎子少年朗明,從招搖撞騙的底層混混,到復明後一路找媽媽的過程。還有一名沒有交代身份來源的少女,陪著他十月懷胎,生出了神器陀螺。陀螺好不容易生出來,少女卻死了,男主痛心跳崖,卻頓悟了上古秘術風語咒,最終用陀螺降魔成功,拯救世界,救回母親,化身英雄的故事。

這真是一部對不起海報設計的動畫片

《風語咒》中的俠嵐,即以保護蒼生為己任的世外高手。他們每個人手上都有天生的俠嵐印,可以說是被上天選中的人,然而郎明手上的印記卻是假的。

大反派假葉為了將俠嵐趕盡殺絕,意欲讓上古四大凶獸之一的饕餮重見天日,郎明在關鍵時刻,頓悟成為俠嵐,以五行之外的力量——“風語咒”,將饕餮封印。

其實這部影片高開低走,和它自身的硬傷不無關係。

啪啪打臉,風在五行屬木

在五行八卦之中,

乾、兌屬金,

震、巽屬木,

坤、艮屬土,

離屬火,

坎屬水。

其中巽為風,所以風屬木。

而本片卻聲稱風不屬於五行的範疇,所以風語咒才有如此強大的力量,讓只會運行五行力量的俠嵐們歎為觀止。

這真是一部對不起海報設計的動畫片

GIF

號稱要通過此片宣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風語咒》似乎連五行都沒有考據清楚。

對第一次觀看這個題材的觀眾不友好

本片雖然是衍生作品,但是第一次做電影,面對的是比原本粉絲更大的觀眾群,而且這樣一部電影一定是承載著吸收新粉絲的作用,所以劇作上,不應該給新觀眾設置太多的障礙。

這真是一部對不起海報設計的動畫片

同樣有類似情節的是《功夫熊貓》,阿寶和蓋世五俠的關係就像主角與俠嵐的關係。但是《功夫熊貓》中,他們的關係始終是清楚的,而且隨著劇情在發展變化,這點在《風語咒》中完全沒有體現,即使最後主角拯救世界了,他和俠嵐唯一的交集也就是那個俠嵐頭頭跟他說:“你跟我混吧”。

關於反派假葉,他的人物動機和目的完全沒講清楚,他為什麼要召喚饕餮,而且他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完全不清楚,只是一個完全概念化符號化的反派。而且我作為一個新觀眾完全不知道在劇集中他和俠嵐之間的關係,包括零力是什麼,而這一切才是那個酷炫的片頭最該去交代的。

電影中,許多情節沒有前後照應,最典型的就是陀螺的出現和其來歷,本來陀螺的出現就顯得非常突兀,環境都沒交代就切特寫,而陀螺的來歷又用無厘頭小動畫去交代了。其實應該把陀螺的來歷用完整的插敘交代,再次出現之前陀螺的場景,這樣在視覺上才算前後呼應了。

山炮幫可以說是完全雞肋的角色,只在影片的頭尾出現負責搞笑意外,對劇情的推動幾乎沒有。

這真是一部對不起海報設計的動畫片

對俠嵐的交代,基本只停留在片頭,作為一個新觀眾,當看到這些奇裝異服的人物登場的時候,完全是懵逼的。

沒有完成的人物成長

電影以男主朗明失蹤的父親郎敬作為懸疑線索,直到結尾玖宮嶺的領頭人揭開了郎敬的人物歷史,也揭開了男主朗明的身世,他擁有風語咒的家學淵源,他父親的絕技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忽悠。

這真是一部對不起海報設計的動畫片

他的父親是個絕世高手,行俠仗義,這個懸疑線索對男主意義非凡,解決了他身份認同的問題。

他父親曾執著於加入俠嵐的隊伍,執著於英雄的名義;上一代執著過,這一代的朗明才可以變得從容,放下關於名義的執著。

這真是一部對不起海報設計的動畫片

父親和母親對於孩子的意義是不同的,在父母的角色中,相對出色的一方會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小孩天生就有對強者對英雄的迷戀。

朗明跟隨母親一起長大,有著朝昔相處的骨肉親情,

而父親在親情之上,還有精神理想和身份認同的強大吸引力,他和父親在一起體驗奇妙的快樂,隨著父親的失蹤,男主思念更甚,日夜渴求著如同精神導師一樣的父親。

男主或許可以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但他的父親必須是個英雄,不然他會崩潰的,這是精神信仰。

影片中關於俠嵐精神的解釋是:守護,即保護想要保護之人。這種解釋難免單薄,電影裡,男主沒有充分成為俠嵐和練成風語咒的目標,也沒有付出行動,只有在結尾突然爆發,顯得突兀。這樣的處理,彷彿只是告訴你:也許故事的開始根本不是圍繞你,但你相信力量,力量就會存在,風從哪裡來,風在我心裡。

我以為,這與電影想要改變一貫的武俠少年成長尋找缺失的俠客父親/為父報仇的套路,變成基於親情尋找母親的套路有關。

尋找俠客父親,是對精神信仰的追尋,對父親俠義精神和高超技藝的繼承和發揚;

尋找母親,只是基於親情,自身的成長價值沒有得到展現。

“用心去看就能看見”

簡單的道理卻難以讓人相信

電影是一個常見的武俠修仙故事,少年成長題材,以普世情感為主題,分了三條線,一個是母子親情線,一個是男主的愛情線,一個是男主的成長線,成長線裡包含了有關父親的線索。

故事主體是男主的成長線,男主朗明經歷了從重見光明到再次變成瞎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對親情和愛情有了新的領悟。

人物的成長一般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外在的,主角通過奇遇和修煉,在打怪升級中提升技藝;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成長驅動,有關人生和人存在的意義的追尋,最終要得到一個結果,兩種成長相互作用,人物從而達成一種和解,內外一致,知行合一。

這真是一部對不起海報設計的動畫片

劇情部分十分蒼白

電影的做法是:男主看見梅姐掉下懸崖,小妖孽自殺,失去愛情和親情,這種悲痛的刺激讓他原力覺醒,於是他自殘雙眼,從懸崖上縱身一跳,在墜落時悟到了“我就是風”和“風語咒”。

置之死地而後生,開始正義戰勝邪惡。

電影在高潮時,通過變瞎的男主一直強調“用心去看”,“用心”早已由一個原本真誠的態度化為一個用爛了的口號。

“真正重要的事情是看不見的”,“用心去看”,這種簡單的招數已經不符合這個結構的語境了,要想重新讓“用心去看”這四個字醍醐灌頂,得有更多的行動和情節做鋪墊,一直阻礙男主用心的東西是什麼?他如何突破心魔?這個內在過程要放在他的奇遇和修煉中去體現,而且要在和反派的殊死搏鬥中昇華。

反派人物假葉放出饕餮毀滅世界的動機是什麼?跟饕餮有什麼關係?既然饕餮是假葉放出來的,那麼大boss之戰應該發生在假葉和男主之間才對,可惜假葉人物太蒼白,跟男主和俠嵐的戲劇衝突沒有形成,終極之戰竟然只是封印神獸這麼簡單,大反派假葉沒有經過一番激烈格鬥,就被一塊巨石壓死了。

成長要有一種能化為實踐的激情在,而不是隻有腦海中的念力,只有“用心”是一種偷懶的頓悟。

動畫雖然不是真人電影,但人物的情感需要是真實可信的。

郎明蛻變為俠嵐也缺乏說服力。郎明瞎了那麼久都沒有成為俠嵐,然而復明之後自割雙目,跳下懸崖,便一下頓悟變身俠嵐。

郎明頓悟的道理,是他父親很久以前就已經和他講過的“用心在看,才能看清楚”。況且“用心去看”是個人人都知道的粗淺道理,並不足以導致郎明如此翻天覆地的蛻變。

不紮實的偽東方式情感

本片男女主角的感情戲,完全是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其實片中的男女主角的關係,和《國產凌凌漆》中周星馳和袁詠儀所飾演的男女主角的關係是很像的,但是凌凌漆裡,兩人的感情是在穿插在主線劇情中的,而且都與主線劇情相關,是互相推動的關係。而到了本片中,兩人在插曲的背景下又是逛街又是打鬧的,真是讓人出戏。

這真是一部對不起海報設計的動畫片

整個影片中,唯一具有識別度的羅剎,就是朗明的母親梅姨化身的那隻。但她變身羅剎,餵養了饕餮,饕餮一旦吃飽了,具有甦醒的力量,就會為禍人間,所有人都活不成。按這個邏輯,梅姨的犧牲之愛,豈不是隻會給兒子帶來滅頂之災,還拖了一大堆墊背的?

這種所謂純粹的東方式情感,只能讓人看到狹隘與一廂情願。

整部劇最讓人受不了的,是沒頭沒尾不停穿插父親和無名少女的回憶,然後全靠男主一個人的哭喊來催淚。

卯足了勁要你笑,要你哭。但看完《風語咒》出來,我依然只能說,製作方絕大部分誠意都奉獻在海報上了。戳中淚點是遠遠不夠的,切洋蔥也能戳中淚點。敢不敢深刻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