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裝「孫子」討好項伯,項伯當說客,項羽一失足成千古恨


劉邦在通過張良知道項羽大軍壓境恐怕在所難逃。又知道張良是項伯的救命恩人。於是假裝非常非常誠心誠意的樣子要求張良請項伯過來待之以兄長之禮。張良爽快地出去邀請項伯來見劉邦,雖然當時劉邦和他不是同一陣營,利益上更加是衝突的,不過有他的救命恩人的斡旋,正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項伯也很爽快地來軍營見劉邦。歷史歲不一定真確,但這歷史性的一幕,就決定了項羽之後的悲劇。鴻門宴上沒殺劉邦是項羽千古之恨。

劉邦裝“孫子”討好項伯,項伯當說客,項羽一失足成千古恨

劉邦

項伯到了劉邦軍營。幾杯酒下肚,一陣套近乎的問候之後,劉邦趁熱打鐵向項伯大聲恭維,把他當爹來孝敬,為了把他拉進自己的勢力範圍,劉邦還大膽地和他訂立了兒女婚約,搞親上加親那一套。果然也是皆大歡喜。

“我沛公也是一個曾行俠仗義過的人,最尊崇的就是信陵君那種講義氣的人,其實我從入關以後,就一切保持原狀,秋毫無犯,所有吏民都登記在冊,官庫財產加以封存,就是為了專等項將軍來驗收,從來沒有非分之想也。可能大家又誤會了我派兵守函谷關的真正意圖,那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竄入作案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情況的發生罷了。可能由此很多人懷疑我有二心,其實我確實是日夜盼望項將軍到來,決無半點反叛之意,你給我一千個賊膽我都不敢做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所以也請向項大王美言幾句,說明真實情況,我劉邦可以用腦袋擔保絕無二心,不然的話天打五雷轟。”看到項伯有了接納劉邦的意思,劉邦也立馬深情而誠懇地向項伯表白,以博得他的同情和幫助。

此時此刻情況太危急,基本上也只能用這樣的退一步的緩兵之計的欲擒故縱計了,有時候為了成功,連性命都可以交出,更加不用說交出暫時的尊嚴了。

因為每個人的成功都必須要付出代價,這是繞不過的話題。

劉邦裝“孫子”討好項伯,項伯當說客,項羽一失足成千古恨

項伯

“那好吧,我想信你是無意的,為了不讓兄弟反目能消除疑慮,最好明天一早你就來向項王負荊請罪。”項伯說。

看到項伯口氣有了鬆動,劉邦知道有了一點轉機,於是也爽快地應承了他的要求,反正也只能是解鈴還需繫鈴人啦。

據說蠻講義氣也不大懂傳忌之道的項伯一回到項羽軍營就迫不及待地把劉邦的假意表白當作真言來一一向他的寶貝侄子項羽詳細解釋一番,恨不得為劉邦把心掏出來的樣子。

“也許劉邦不讓大夥入關是失策了,不過如果不是他率先攻下關中的話,你又怎樣能那麼容易就入關了呢?再怎麼說沛公也有先入關中破強大秦軍的大功,懷王還有言在先誰先入關誰稱關中王,而我們因為眼紅人家而出兵攻擊, 這當然是不講道義的事情,會讓天下英雄恥笑的,既然劉邦也有意謝罪,不如就喝和頭酒算了,大家互不拖欠。”項伯還真會說服人啊。

劉邦裝“孫子”討好項伯,項伯當說客,項羽一失足成千古恨

劇照項羽

反正項羽是出了名大事糊塗小事精明的人,原則性的問題有時候就經常犯迷糊,他又是一個很仁慈很婆婆媽媽的人,表現在小事上常常是禮貌周到禮讓有加,比如說為受傷士兵親自療傷,又送飯菜又探班的殷勤樣,很多正直之士都喜歡他這一點,可惜在重大問題上比如分封土地和官位就比婦人還吝嗇,抓在手裡的大印被他由圓捏成方的他還是不給人家升官發財,這就太小氣了太兒女情長了。而該心狠手辣的時候他確實又是下不了手,比如對主要對手的寬容就鑄成大錯,因為對敵人的仁慈也就是對自己的殘忍,等於是把虎放歸山後咬傷自己甚至於要了自己的命。

總之,經不住沒有敵情觀念的好叔父的三寸如簧巧舌的縱容,原本就很有婦人之仁的項羽基本上沒有了要對劉邦剝皮拆骨趕盡殺絕的決心,同意讓劉邦來見他,也讓劉邦在鴻門宴上巧妙逃脫之後有了喘息機會,最後把他滅了的還是劉邦這隻歸山老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