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优伶:袭卿“痴处”终有尽,尘世桃红又一春

羡优伶:袭卿“痴处”终有尽,尘世桃红又一春


羡优伶:袭卿“痴处”终有尽,尘世桃红又一春

接上文所述

也是因了这点“痴处”,袭人才一直排斥黛玉的吧!在她眼里,黛玉跟晴雯芳官等是同类人!袭人想说的,或许正是当初李嬷嬷说过的话“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是劝着他,只怕他还听些”!但是黛玉从来不劝,“独有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不劝也就罢了,还经常助着宝玉一起闹,宝玉上学去也不忘跟黛玉嘱咐一声:“……和胭脂膏子也等我回来再制……”

袭人希望的未来主母,应该是像宝钗那样,自己端庄守理,能跟她一起劝宝玉走正途!不要求他大富大贵,至少要做个符合当时社会要求,规规矩矩的“正常人”,不要像现在这样,“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而黛玉,明显是跟她的希望相反的女子!宝玉所有的离经叛道,黛玉都理解并欣赏,甚至参与!而且以袭人的见识,她也理解不了两人的吵闹,她只看到黛玉小性,会“辖制”宝玉,害的宝玉为他哭为她气为她叹为她痛……,她可能也在潜意识里觉察到,如果黛玉为主母,那宝玉势必在“邪路”上越走越远!
羡优伶:袭卿“痴处”终有尽,尘世桃红又一春

她跟湘云说起对黛玉的不满,恰说明了她不是个心机深沉的,否则也不会直言不是!看看王夫人,再痛恨也不曾说一言半语啊!纵观全书,除了在王夫人面前不得已提及,袭人跟别人可还说过这话?袭人跟湘云说那些话,一是助着宝钗争取湘云的友谊,第二我觉得,也是真心为湘云好!或者说她认为她是为湘云好!在宝玉之前,袭人曾服侍过湘云几年,以袭人的“痴处”,也肯定曾用心为湘云考虑过!从小没有亲娘教诲,性子又活泛!况现在又定了亲!袭人应该是希望湘云疏远黛玉,多听听宝钗的教导吧!毕竟黛玉的行为,在当时社会是离经叛道的!“……你我只该做些针凿纺织的事才是,……”这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袭人是希望湘云做个符合当时社会要求的女子,免得到了婆家惹人厌弃吧!恰好被黛玉听到了!想来黛玉也是深知袭人,所以才未曾介意吧!毕竟黛玉,也是盼着湘云婚后幸福如意的!恐怕黛玉也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讨当时社会大家太太喜欢的!

袭人是贾母房里出来的,黛玉如果随着宝玉,也理应唤声“姐姐”吧,这声“姐姐”,袭人也还是当得起的!宝黛二人吵吵闹闹,每次袭人都在宝玉面前调停“往日家里小厮和姐妹们拌嘴,你听到了还要骂小厮们蠢,不知道体谅女孩儿们的心,如今你也这样起来了……依我劝,你正经下个气,陪个不是……”袭人觉得宝钗更适合宝玉是真,但却也一心一意对宝黛二人好的吧,或者说对宝玉好,所以也站在宝玉的立场,体贴黛玉的心了!宝黛大闹时,袭人对宝玉一番劝解,黛玉听了,“一行哭着,一行听着这话说到自己心坎儿上来,可见宝玉连袭人不如……”宝玉诉肺腑时,误诉到了袭人面前“……我也为你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吓的魄消魂散”,自思“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这“不才之事”在古代是相当严重的,可能直接影响到仕途,即使能入朝为官,也会被人一生诟病!“……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所以袭人“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后来见宝钗去了,便急急的收泪替二人掩饰!

也因了袭人对宝玉的这点“痴处”_“心里眼里只一个宝玉”,所以才能“心下暗度如何处置方免此丑祸”“为此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唯有灯知道罢了”“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妨,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二爷一生的品行岂不完了……”袭人是不识字的,若不是有了这点“痴处”,焉能悟得此等“大道理”?大观园内丫鬟众多,能说出这话来的,除了袭人,也就一个紫鹃了!“试莽玉”那回紫鹃就说了“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打紧那些糊涂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你近来瞧她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
羡优伶:袭卿“痴处”终有尽,尘世桃红又一春

袭人这一番肺腑之话说出来,不要说王夫人赶着袭人叫声“我的儿”,就算黛玉在此,也由不得要叫声“好姐姐”了!结果如何且不论,单这番一心为宝玉的心思,也就足够了!袭人丫鬟见识,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怎么变个法,以后竟还要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王夫人当即吃一大惊,估计马上想到了宝黛二人“言和意顺,略无参商”,“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少不得袭人又打点了一番言辞,替宝黛掩饰!“太太别多心……”直说的王夫人放下黛玉,“雷轰电掣一般,正触了金钏之事”……袭人心苦啊,又要达到搬出园避祸的目的,又要保护好宝黛二人不被怀疑,也算心思费尽了!袭人为黛玉掩饰,本意未必是为黛玉着想,可能她巴不得黛玉回姑苏老家吧,也免得她整天提心吊胆的!但是,黛玉却是宝玉心尖上的,黛玉出点差错,宝玉如何得了,少不得又“死了大半个”,袭人舍不得的!第二,王夫人不可能像打发晴雯那样打发黛玉,势必惊动老太太,闹得合府不宁,别管黛玉有没有事,袭人肯定是第一个要倒霉的,有贾母在前,即便王夫人有心,也保不住她!
羡优伶:袭卿“痴处”终有尽,尘世桃红又一春

前八十回黛玉对袭人一直极好,即便亲耳听到袭人中伤自己,也依然如故!或许也就因为,黛玉深知袭人这点痴处吧!黛玉自己也是个痴人啊!黛玉感激袭人对宝玉一心一意的照顾,感激她为了宝玉,体量保护两人的一番心吧!能从此得王夫人器重,应该是出乎袭人预料的吧!后来还跟宝玉说起“今奇怪,太太打发人给我送了两碗菜来……”而且袭人说那一番话,想必也是忐忑不安的吧,她这是簪越了丫鬟本分的,也是宝玉误跟袭人诉肺腑之后,很快又有了“霸占戏子”的事,袭人才觉得刻不容缓,冒着风险也要赶紧处理了!所以才跟王夫人说:“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若是换成老太太,听了这番话,说不得就把袭人撵出怡红院了!贾母一贯溺爱,直到晴雯被撵,贾母还笑着说“……只和丫头们闹,想必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终究不是……想来原是个丫头偷错了胎不成”即便袭人诉说,贾母也必不以为然,还会迁怒袭人,所以诸位,莫怪袭人背叛了贾母啊!她实实是一片心思为宝玉啊!
羡优伶:袭卿“痴处”终有尽,尘世桃红又一春

据脂批所述,袭人后来改嫁了蒋玉函,但我总觉得,应该是宝玉做主,嫁袭于蒋!若是忠顺王爷强要袭人,宝玉做不得主,袭人怎么能留话“好歹留着麝月”,她就不想想:下次跟这次一样,忠顺王爷强要麝月,宝玉要怎样“好歹留着麝月”,跟忠顺王爷对抗吗?袭人必定不会要宝玉冒这风险!由不得又在心里“猜个终局”,希望看客们莫要再有人骂我“瞎眼不睁”,“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啊!

第二十八回写道,蒋玉函冯紫英等人与宝玉吃酒说令,薛蟠对蒋玉函大叫“……这席上没有宝贝,你怎么念起宝贝来了……袭人可不是宝贝是什么……”由此,蒋玉函知道了袭人在宝玉心中分量!到后来贾府大厦将倾,蒋玉函常侍忠顺王爷左右,提早得知消息是可能的,别人无力相助,能救一个是一个吧!所以才求着王爷去要袭人!昔日忠顺王爷认定宝玉帮着蒋玉函逃匿,忠顺王爷不生气是不可能的!如今忠顺王爷乐的看两人反目!所以便由着蒋玉函去贾府要人!或许宝玉当时正因黛玉之死而中情极之毒,将心完全冷了!加上一向不在意身份地位,又和蒋玉函交好,深知蒋玉函性情,觉得是个可托付的良人,便做主令袭人随他去!袭人必是百般不肯,奈何宝玉坚持!其余众人为着贾府着想,觉得蒋玉函是王爷身边红人,不可得罪,所以都极力劝其走,袭人无奈,走前才嘱托“好歹留着麝月”……

事后蒋玉函向袭人细陈其情,不久贾府果如其言,彻底败亡!两人又尽力救助贾府众人,主子是救不得的,但家下丫鬟们应该还是不遗余力伸手帮一把的!直至后来宝玉等主子出来,两人又尽力安排,或许由此,脂批蒋玉函为“红楼四侠”之一!蒋玉函为下九流的戏子,在当时人们的眼里,袭人嫁他是命苦的,所以才入了薄命司吧!但在宝玉和我们现代人看来,这结局实在是不错了!蒋玉函性情“妩媚温柔”,跟宝玉相近!能入到宝玉的眼里,岂能是一般的“须眉浊物”!那肯定也是贾雨村口中“秉正邪二气之人”,又急袭人所急,想袭人所想,两人共同经历了这么多事,以袭人的性情,将其“痴处”转移至蒋玉函身上,挺好的吧!袭人的“痴处”,也可叫做“随遇而安”吧,当初痴情宝玉,喜欢就一心一意对他好,管他是不是“性情乖张”!后来痴情蒋玉函,估计也不会在乎他戏子身份吧!但以蒋玉函的性情,以及他跟宝玉的情分,再加上袭人的一腔心思,估计之前两人是空有夫妻之名,一直没有夫妻之实的吧!到宝玉悬崖撒手,袭人蒋玉函才彻底放下,两人才正式开始夫妻生活,或许那恰好又是一个花朝节吧,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蜂蝶成团的在花间闹着,袭人坐在树下做着针线,蒋玉函笑着忙进忙出,正如袭人出生的那一天……


羡优伶:袭卿“痴处”终有尽,尘世桃红又一春

袭人,是个什么人哪?还真不好说!若说是个好人,还真骗不过自己和世人!若说是个坏人,那也实实是冤枉!袭人若是个男人,想来唯有“忠诚”二字可得!她是好人坏人,完全取决于主子了!若她跟着岳飞,那肯定能流芳后世!若她跟了秦桧,那估计会是陷害岳家的一把好手!说来说去,还是吾等痴了吧!红楼梦,写的本来就是真实的人性,哪里有纯粹的好人,又哪个是标准的坏人哪!就像宝玉喜爱袭人,即便因晴雯等人怀疑了,也仍是觉得瑕不掩瑜吧!又像黛玉爱重袭人,即使她多次有意无意的阻碍木石盟,也不曾怀恨一丝半毫于心上,“过后仍是照旧”!这才是仙境来的人哪!


羡优伶:袭卿“痴处”终有尽,尘世桃红又一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