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河落日:戚家軍最後的輝煌

自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帝國之後,明王朝已經徹底明白了,它失去了對這支女真部落的掌控。

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由,出征討明,目的是徹底驅逐明王朝在東北的勢力。1619年,薩爾滸之戰,明軍慘敗,遼東戰場後金取得主動權。

1621年,大明天啟元年。此時恰逢明朝的遼東經略熊廷弼去職,巡撫袁應泰舉措失當,可以說遼東正處於政治真空,努爾哈赤看準了機會,攻克重鎮瀋陽!

渾河落日:戚家軍最後的輝煌

而此時瀋陽城外的渾河旁邊,由巾幗英雄、大明石砫土司秦良玉訓練出來的4000白桿兵正在駐守,他們驍勇善戰,配備著四川少數民族特有的大刀和鋒利竹矛,尤其擅長山地戰,躍躍欲試,準備與後金鐵騎決一死戰。

同時,一支援助瀋陽戰場的軍隊也開拔了,在總兵童仲揆、陳策的帶領下,他們也推進到了渾河,這些人只有3000人,但他們是浙江兵,也就是著名的戚家軍餘部!

渾河落日:戚家軍最後的輝煌

接下來就是一場血戰,八旗騎兵迅速衝擊,從四面八方圍攻明軍營陣,妄圖擊垮明軍,然而前鋒川軍白桿兵根本不畏懼死亡,正面迎戰!後金騎兵大感意外,結果騎兵“死於槍弩者數千人”,努爾哈赤迅速派遣增援,經過激烈的車輪戰,川兵終於因為飢餓疲勞難以支持,大部戰死,少量成功撤退到了後面的浙軍兵營。

浙江兵列戰車,佈置槍炮,挖壕溝,設立柵欄,嚴陣以待來襲騎兵,很快追擊來的騎兵也將他們圍得水洩不通,幾路增援的明軍卻因為受到後金的阻擊而敗退,浙江兵只能自己迎戰了。

面對潮水一般的後金軍,明軍在總兵陳策等人的指揮下用火器應對,給予清軍很大殺傷,火藥用完之後就是短兵相接,戚繼光立下的嚴厲軍規此時仍然根植在浙江軍的心裡,他們打得異常頑強,甚至和歷來以格鬥悍勇著稱的八旗兵打成了平手,這在明清交戰歷史上是非常罕有的。

渾河落日:戚家軍最後的輝煌

然而,浙江兵是孤軍,可後金軍則是有源源不斷的援軍的!

雙方血戰到了黃昏,此時,八旗援兵已經感到了,浙營終於潰敗了,清軍萬箭齊發,明軍中的所有將領先後戰死,而後金也損失多名悍將。

此戰的慘烈性遠遠超乎了努爾哈赤的預料,尤其是浙軍死戰不退的雄姿給了努爾哈赤及大的震撼,雖然後金最終取得了勝利但其本身卻傷亡重大!後期清朝學者魏源也感慨:"是役,明以萬餘人(實際不到一萬)當我數萬眾,雖力屈而覆,為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