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西餐館

要說起老上海的西餐館,那就當從那家極其有名的“巧格力店”說起。這是家正宗的英國式西餐館,老闆的姓氏是沙利文,所以很多老上海也這麼叫這家店。

沙利文店,是幢上下兩層的英國式建築,開在南京路以東,向馬路突出的地方。在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以東有家分店,也是幢英國式建築,不過是人行道向內凹進。

老上海的西餐館

這個老闆生意做得還蠻好,還開了家餅乾糖果店,也叫沙利文,不過在解放後被接管,與蘇格蘭人開的義利食品廠合併為益民食品廠。

沙利文西餐館是當時外灘一帶的洋行老闆和高級職員吃飯喝咖啡的地方。當初,那個去過延安寫出《西行漫記》的美國記者斯諾就是在這家西餐館認識他的第一任夫人海倫的。

這家西餐館看上去的英國氣派使普通人不敢問津,其實吃一頓午飯也不是很貴。日本投降之後,吃頓午餐才五角錢。靜安寺路分店,常客是那些身處上流社會的華人和他們的子女。

除英式西餐之外,德式西餐也很有名。靜安寺路哈同花園(現上海展覽館)大門東邊,就有兩家緊挨著的德國餐廳。一家是德國人開的,叫來喜飯店;另一家是中國人開的,叫大來飯店。店名裡都有個“來”字,很有點意思。據說,中國老闆的“大來”的廚師,就是從“來喜”挖的。這兩家德式西餐,都以德國豬蹄和德國酸泡菜為招牌菜。還有一家,叫凱司令,就開在赫德路(今常德路),恰好在作家張愛玲家的底下,張愛玲應該是光顧過的,不過她最愛的西餐館是紅房子,當時羅威,是法式西餐。凱司令也有分店,在靜安別墅的東面。凱司令以蛋糕稱著。

美式西餐,最著名的有兩家,一家開在南京東路,叫德大飯店,以牛排好吃出名,一塊牛排又肥又大,有兩個手掌那麼大,那麼厚。即使你關照服務生燒得爛一些,一刀切下去,也會冒出許多鮮血來。

老上海的西餐館

中國人一般吃個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就吃不下去了。德大在虹口也有家分店,當然也是以帶血的牛排出名。德大的創始人叫陳安生,創立於1897年,是上海最老的一家西餐廳。很多人都以為“德大”的名字,源於他們經營德式西餐,其實“德大”兩字來自《尚書》的“有容德乃大”,既非常貼近外文原意(德大西菜社De Da Western Restaurant原名德大飯店Cosmopolitan Restaurant),又能體現原業主的意志。

另一家也在南京東路上,叫做吉美廚房。一進門,有個烤爐,上有鐵板,滋滋地烤著牛肉餅,如果佐以煎洋蔥,再加一個小麵包,就是一客地道的漢堡包。由於是現烤現買,所以香氣撲鼻,很容易招惹路人,當然店家就是要招惹路人。吉美廚房的顧客,主要是剛從停泊在黃浦江軍艦上下來的美國水手。

老上海的西餐館

俄國餐廳,就是上海俗稱的羅宋大菜,一家較為高級的,開在霞飛路,就是今天的淮海中路美麗華酒店所在的地方,名字應該是巴拉拉卡,館子裡還有個花園。不過被上海人叫做羅宋大菜的不是這家,而是巴黎大戲院西首的東華,六隻角子一客,麵包隨你吃,還配紅菜牛肉湯和一份正菜。

福州路西邊的一品香,則是中國式西餐。據說,食客附近會樂裡的高級妓女與她們的恩客或者舊式商人。雖叫了個傳統中餐館的名字一品香,而且裡面的氣氛與風味很少洋味,不知道老闆怎麼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