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上海的西牢里,還能吃啥

舊上海公共租界內的提籃橋監獄,在不同的語境裡,被稱為“死亡之城”,“遠東第一監獄”,以及“東方巴士底獄”。

在舊上海的西牢裡,還能吃啥

1934 年提籃橋監獄大門的外觀

這裡關押過普通犯人,也關過進步文人、革命志士、漢奸甚至日本戰犯。提起這座人間地獄,很多曾經在裡面坐過牢的人,無不痛心疾首,咬牙切齒。我們來看看這座西牢,是怎樣為犯人提供吃喝的:

先說“續命飯”。每天倒是有三餐供應,可是一共也就是16兩秤的4兩米。當然不是香噴噴的大米飯,而是由稗子和芒刺以及少量白米混合而成的“飯”。很多犯人受不了,就要求增加米量,用上好米。結果監獄當局卻這麼告誡大家:這個飯,是給你們續命用的,是續命飯,而不是為了給你們填飽肚子用的。稗子很好呀,吃了好消化,而且好能清腸胃。

在舊上海的西牢裡,還能吃啥

西牢裡的外籍管理者

稗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和稻子外形極為相似,但哪裡可以當飯吃。芒刺是草木莖葉、果殼上的小刺,也給混到飯裡,能吃嗎?所以,這些東西吃進去了,照樣又拉出來。另外,每餐倒有豌豆,不過,只有20顆,好像現代人吃維生素樣拿來分配。看守說了,你們大家活動比較少,20顆正好。所以,這樣的“牢飯”吃上三五年,腸胃必定出問題。

牢飯有了,菜呢?當時叫做記日菜。其實,簡直就是不給續命飯上加菜。管理西牢的英國人說了,菜當然有的,但是不是給你們下飯的,而是給你們記日子的。菜怎麼也能記日子?原來,每逢初一,牢裡就給你兩片牛肉;到了發到幾顆黃豆了,原來是初五到了;吃到一點鹹豬肉了,那是初七,初九是吃臭鹹魚。每個月都是刻板不變的,所以吃到啥菜就曉得今天到底是啥日子。

在舊上海的西牢裡,還能吃啥

提籃橋監獄獄房外的樓道

飯不夠吃,菜拿來記日子,也就來點意思下。那麼,水呢?基本也不給喝。後來獄方看實在混不過去了,就在每天下午送來一桶茶水,人多水少,自然不夠喝,每人只能喝到一點點,也有點像喝甘露水,沒有幾滴。

凡是被監獄調去服勞役的,吃的口糧會多一些,重體力勞動會多一半左右。反正勞動是無償的。但是,多數人都想爭取去服勞役,因為不但牢飯會多些,菜也會相應多些,菜裡的油量也會比通常多一點,總之能多吃點也是好的。另一方面,當時的地下黨人卻經常用絕食的方式與獄方作鬥爭,現在看來那都是些很了不起的事。

在舊上海的西牢裡,還能吃啥

今日之提籃橋監獄

但是,“西人監”相對於華人監獄伙食卻要好很多。平時,外籍犯人有面包、茶、蔬菜、湯甚至牛排供應,口味甚至會考慮犯人的喜好。在上海工部局檔案裡有一份 1935 年 6 月,招商投標承辦華德路監獄外籍囚犯所需食品目錄裡,寫有“椰菜、洋蔥、馬鈴薯、俄國鹹魚、牛肉、大麥、麻油、鮮果、青果、橘子”等,看來確實是蠻豐富的,比吃那些每天要吃混雜著稗子和芒刺的續命飯的華人犯,也真算的上是天堂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