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嗣君「割地+送禮交換逃犯」,其背後的深意!

衛嗣君,衛國第41代國君,前334年—前293年在位。嗣君五年(前330年),嗣君自行貶號曰君,衛國自此僅存濮陽一地。

衛嗣君“割地+送禮交換逃犯”,其背後的深意!

這一個不起眼的國君,曾經發生一段詭異的“割地送禮贖奴隸“事件,其背後的真意何在?一千多年來史學家始終在爭議、探討。

一、一個特務君主

衛嗣君“割地+送禮交換逃犯”,其背後的深意!

衛嗣君經常搞特務統治,玩弄手段,用權術來統治臣民,使得官員百姓都生活在恐懼之中。

尤其擅長“小動作”。

有一天,一位縣長整理內務,倒騰褥子時露出了破席子,看起來是位廉潔的官兒。次日,衛嗣君竟然送給他一條新席子,讓這位縣長大吃一驚,這是第一件事兒。衛嗣君派人在通過市場管理處時,悄悄給管理人員使了銀子,想必是故意夾帶了些違禁品,然後召見管理人員問是不是收了某某人的小錢,令其退還賄賂,這個人自然嚇個半死。類似的“小動作”還有很多。

衛嗣君“割地+送禮交換逃犯”,其背後的深意!

二、奴隸逃犯,引發衛嗣君震怒

衛嗣君執政的時候,有一個奴隸逃跑到了魏國,因為他精通醫術,為魏國王魏瑩(也就是魏惠王)的妻子治病。

衛嗣君非常氣憤,提出願意用一百金來換回那個奴隸,可是魏國不肯,魏國王有提出用一千兩黃金交換逃犯。經過五次交涉,魏國五次拒絕。

最後,衛嗣君提高贖金,願意用左氏的一塊土地來換回那個奴隸。衛國的官員就勸衛嗣君:“用一百金加上左氏城(今地址不詳),來交換。官員們阻止,因為,當時衛國卻只剩下濮陽一塊地方,用昂貴的代價,換回一個卑微的奴隸,這不是太不划算了嗎?

可是,衛嗣君認為,一個小國未必就安定,一個大國未必就混亂。只要臣子能夠接受教化,就算是隻有三百家的城池也可以治理得很好。反之,如果百姓不講廉恥,即使有十個左氏之地,那又有什麼用呢?

衛嗣君“割地+送禮交換逃犯”,其背後的深意!

魏惠王魏瑩

魏瑩說:“人主的慾望,不滿足他,必有災殃。”下令把逃犯交還衛國。

衛嗣君這句話,在歷史上流傳很廣。歷代都把衛嗣君的這番話,當成是一個國家,一個領導,必須尊重法治的代表。只要有人觸犯了法律,就算是一個卑賤的奴隸,寧可花重大的代價也要讓他接受法律的懲罰,使得國家的獎懲制度得到體現。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未必。

衛嗣君“割地+送禮交換逃犯”,其背後的深意!

三、交換奴隸背後的真相

很多歷史學家對史書記載的衛嗣君交換逃犯事件,進行質疑,認為他不可能提出。疑點有幾個方面。

衛嗣君“割地+送禮交換逃犯”,其背後的深意!

1、“君”和“王”,地位相差懸殊

衛國當時衰弱到連侯爵都不敢拿出來,自貶為“君”的地步,“君”跟魏國的國王,相差十萬八千里,真有逃犯,而且還給魏王后治病,嚇死衛嗣君也不敢提出要逃犯。

2、國家利益終於個人利益

衛嗣君“割地+送禮交換逃犯”,其背後的深意!

衛嗣君,當時只剩下首府所在地的帝丘(河南省濮陽縣)一個大城,左氏不過一個小鎮,用來交換一個逃犯,不符合國家利益,只符合衛嗣君一個人利益,他個逃犯之間必有不可告人的私仇,必欲除之而後快。這時小人物鬥氣,不是掌握國家命運的人鬥智態度。

3、魏瑩先生的話,在暗示什麼?

衛嗣君“割地+送禮交換逃犯”,其背後的深意!

魏瑩王的話,暗示人民如果不能滿足“人主”的慾望,無論這個“人主”是什麼東西。都鐵定了要有災禍,鐵定的不祥。有此一念“人主”就福如東海,人民就只好為了滿足“人主”的慾望而活,代代被奴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