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張雨林《民間故事》三則

原創|張雨林《民間故事》三則

故事一:《閻王與鬼魂》

從前有一個人死了,鬼“魂”到了陰間去見閻羅王。閻王翻了下生死簿,關於他在陽間做人的記錄,對他說:“你在陽間,做了些好事,按陰曹地府規定,你可提出自己再次投胎做人,並且可以提出四個要求。”

死者的鬼“魂”聽閻羅王給他這樣的優待,就心花怒放、喜上眉捎,說:“我要一妻二妾天下美(天下最美麗的女人),千畝良田一鍬水(灌溉稻田,不用人力車水,只要用鐵鍬鏟個缺口,水就自來灌溉,就是水利條件好)。父做皇帝子拜相,一生走在空往裡(自己一生不用做任何事,只顧享受)。”

閻王爺聽過他的要求後,驚呀地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你在陽間做得點比屁大一點的好事,就以為是玉皇大帝了,就忘乎所以。你的要求,我做‘閻王爺’不但辦不到,連想都不敢想的要求,虧你想得出來!如果世事都有那麼美,來!來!來!你來做閻羅王,我去做小鬼。”小鬼聽後,嚇得跪趴在地,頭也不敢抬了。

閻王接著說:“你的要求太離譜,無法達到。現在我再給你一次優待的機會,希望你做出正確的選擇:‘你是願意一千人養你,還是願意你養一千人?兩者選一,選後就不能更改了。”

鬼“魂”聽後,心想:“我養一千人,多辛苦啊!一千人養我,多舒服呀!”他深思熟慮後,對閻王說:“我選一千人養我。”閻王嘆口氣說:“哎!這就是命!你養一千人,是千戶侯爺。一千人養你,給你一個討飯的命吧!”

說著,踢他一腳,“投胎去罷!”鬼“魂”聽後,追悔莫及……

原創|張雨林《民間故事》三則

故事二:《王七老爺過中秋》

話說王七老爺,娶三個老婆。一年中秋節,三個老婆做了一大桌美味佳餚。

吃飯時,他得意忘形地對三個老婆說:“今天是中秋佳節,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我出個題,你三人每人都要作詩一首(順口溜),詩裡提到那個菜,就準吃那個菜。講不出,只能吃白飯。”

三個老婆平時就爭風吃醋了,面和心不和,老頭子(丈夫)過節還來搞氣氛,大家心想:“我氣不死你。”

首先,大老婆說:“壺中有酒盤中有雞,自古以來,一夫一妻。”話音剛落,她把一壺酒、一盤雞,端到自己面前。

二老婆心想:“你指桑罵槐,拐彎抺角地罵老頭子不該娶我,我也不是好欺負的。你不仁,莫怪我不義。”二老婆說:“壺中有酒,盤中有鵝,因你不生,才來娶我。”意思是娶我是為了傳宗接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完,把一壺酒、一盤鵝攬入面前。

三老婆是“妾”,聽大老婆、二老婆針鋒相對,都說自己在這個家的理由,是正宗的女主人,心想“我做‘妾’的是多餘的囉,是老頭子有兩個錢,掛在耳朵上甩,娶我做妾,是了老牛吃嫩草,當花瓶玩,過節吃頓飯,還要講什麼四言八句,不講吧,又沒得吃。”

越想越氣,說道:“壺中有酒,盤中有蛋,老頭一死,各自散蕩。”說完,把一壺酒、一盤盤蛋,拖到自己面前。

三個老婆喝著酒,各吃各的菜,誰也不理老頭子。

王七老爺本來是想趁過中秋節,討個吉利,享齊人之福,結果討來這樣的局面,氣得山羊鬍子翹上天。

原創|張雨林《民間故事》三則

故事三:《巧婦哭靈》

有一位富翁去世了,家裡人請來了先生、道士、裁縫為其操辦喪事。

三人邊做事,邊聊天,說:“聽說死者的父親有位小妾,比死者還小几十歲,跟他孫女兒差不多大。按輩分,死者還要叫她為小媽媽,等會兒哭靈,看那小媽媽怎麼個哭法......”

三個人的竊竊私語,恰巧被屏風後面的小媽媽聽到,小媽媽心想:“你們這些長舌婦般的斯文敗類,在背後議論人家是非,看老孃等會哭靈時,怎麼收拾你們!”

到了哭靈時間,小媽媽哭道:“唉唉唉,兒生娘未生,先生我的兒!”先生聽到,大吃一驚,對道士、裁縫說:“我們剛才說的話,被這位小媽媽聽到了!”現在,她以哭靈的名義,罵我是他的兒子,還罵得那麼斯文有理!

道士、裁縫慶幸沒有被罵到,幸災樂禍,虛情假意地說:“不至於吧?”

話音剛落,又聽到那小媽媽哭道:“唉唉唉,兒死娘未死,倒死(諧音,道士)我的兒!”這下,道士的臉由晴轉陰了,對先生說:“我們這張臭嘴,在背後說人家閒話,現在好了,我倆都成了她的兒子了!”

此時裁縫有點得意忘形地說:“這個小媽媽的確是,非等閒之輩。”嘴裡雖這麼說,心裡卻在偷樂:“你倆一個先生,一個道士,給她一個罵的藉口,幸虧我是裁縫,你想罵,也無處下口。”

心裡正樂著,忽然聽那小媽媽哭道:“唉唉唉,什時候才能再見面,黃泉路上才逢(諧音,裁縫)我的兒?”

這下可好!三個人都成了這小媽媽的兒子。三人各自打了自己一嘴巴,說道:“都怪這張破嘴,看你以後還在不在背後說人家閒話……”

原創|張雨林《民間故事》三則

張雨林,男,樅陽縣官橋鄉官山村人,1956年生,1983年開始到廣州、深圳從事外企高層管理工作。現已退休,喜愛文學,作品散見各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