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中的隱逸文化

隱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對生活方式的主動選擇。歷史上的文人墨客,由於厭惡官場中的追名逐利,厭倦世俗生活,空有一腔熱血不能報國,滿腹才華不能施展。為了尋求精神上的平衡和寧靜,於是一部分人選擇迴歸自然,追求自我價值。當然,文人的隱逸生活中,少不了詩詞歌賦,用以抒發情懷。

詩詞歌賦中的隱逸文化

2012-23 宋詞

詩詞歌賦中的隱逸文化

國風·衛風·考槃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

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國風·衛風·考槃》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2018年9月8日,中國郵政將發行《詩經》特種郵票1套6枚,十分值得我們期待!

《國風·衛風·考槃》這是隱士的讚歌,表現了一位在山澗結廬獨居的人,自得其樂的意趣。詩人以山澗小屋與獨居人的心境相對照,木屋雖小,只感覺天地之寬,環境之美,留戀不捨,強烈地表達了士人的隱居是一種高尚而快樂的行為。尤其“獨寐寤言”的勾勒,境界全出,在自我的天地之中,獨自一人睡,獨自一人醒,獨自一個人說話,早已是恍如隔世。凸顯出一個鮮明生動的隱者形象,有人說這是隱逸詩之宗。

詩詞歌賦中的隱逸文化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的詩達到了隱逸詩的巔峰。他既是隱士,又是詩人,寫了大量描寫田園生活、隱逸生活和表現隱逸思想的作品。他曾寫過20首總題為《飲酒》的組詩,題為飲酒,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千古佳句。

詩詞歌賦中的隱逸文化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

詩詞歌賦中的隱逸文化

2009-20 唐詩三百首

李白一生都在隱逸和出仕之間遊離。李白以楚狂人自比,字裡行間充滿對政治前途的失望和對遊歷名山、遠離塵囂的嚮往。接著詩人將自己描繪成了騰雲駕霧的神仙,拿著仙人所用的嵌綠玉的手杖,清晨就辭別了黃鶴樓。李白一生寄隱逸之心於遊歷山川大河之中,尋仙人足跡以寄託閒情。

詩詞歌賦中的隱逸文化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和孟浩然同處盛唐,皆被稱為“隱逸詩人”,但王維卻比孟浩然要幸運得多。他21歲考中舉,後經張九齡提拔,開始在官場中浮沉。40歲後,由於張九齡罷相,王維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其中“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對《楚辭·招隱士》中“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一句,反其意用之,表達了遠離官場的愉快心情。

詩詞歌賦中的隱逸文化

於潛僧綠筠軒 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蘇東坡在詩、詞、文章方面都堪稱大家,既是書法“宋四家”之首,又是湖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通音律、知稼穡、精品茗,諳岐黃之術,天文、河治乃至烹調、釀造,真可謂千古一絕。詩人歷經無數次的貶謫與流放,大起大落、命途坎坷,卻始終豁達樂觀,任情任性。蘇軾對居住環境有高雅的品位,他很喜歡竹子,因為竹代表著超凡脫俗,清新高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