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8月22日,隨著閬中市城市停車場(魚翅廣場片區)建設項目的有序推進,項目整體施工已經進入快車道。經過近兩月的挖掘作業,掘地3米之後,隱藏地下的明代魚翅河堤終於破土而出,重見天日。百年風采再現真容,歷史之滄桑厚重撲面而來。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我們前期採用機械作業,發現魚翅位置後立即採用人工作業,清理淤泥棄土,使魚翅的整體建築風貌得以完整保存!”施工現場負責人說道。據瞭解,魚翅河堤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430餘年,河堤由石條堆砌而成,九曲迴腸,綿延數百丈,形成了造福幾十代人的一整套兼顧防洪御水、農業灌溉、碼頭航運的水利體系;其年代之久遠、工程之堅固、做工之精湛均屬全國罕見,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技藝的結晶。現在的魚翅廣場也因此得名。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據《四川通志》《保寧府志》《閬中縣誌》記載,閬中西北一帶為漢城遺址,後因洪水齧城,城郭漸移東南,明朝時期築堤以抗禦洪水。清嘉慶二十五年又增築江堤百餘丈,在堤外建魚翅、立石匱,以分殺水勢,減緩衝刷,宣統二年(1910),又增修魚翅兩處。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經過數百年的洪水浸蝕沖刷,其中大部分河堤已經損毀,而今僅餘存千米。本次掘土而出的魚翅河堤共有百餘米,整體保存較完好,就連數百年前明代工匠所篆刻在石條上的名字都清晰可見。在古代的施工中,為了明確施工部位的施工人員,以及施工責任,每位工匠都會在自己施工的部位留下自己的姓氏或者名字以保證工程質量。石條上清晰可見刻下的中字,此字雖然寥寥數筆,卻書寫出了古人的智慧與辛勤。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上了年紀的人應該知道,上個世紀末,魚翅河堤一直裸露在地面以及江面。隨著當時閬中城市發展的需要,地面部分逐漸在城市開發中被掩埋於地下,後來為了保護嘉陵江的生態環境,大力興建的水利工程,也在蓄水過程中淹沒了江面部分。數十年過去了,多少人都已經遺忘了它的模樣,年輕一代更是無緣一見。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2005年,曾任閬中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的王明奎先生,首先意識到魚翅河堤的歷史價值與科學價值,經他多方奔走,在社會各界引起了積極響應。閬中市文物管理所(今文物局)先後邀請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李昭和,社科院中國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王仁湘等考古專家對河堤進行了實地考察,考古專家一致認為,這種魚翅河堤的設計在科學性和保存的完整性上,在全國均屬少見,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更具科學探索的研究價值。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閬中作為具有建縣2300年的歷史文化名城,其歷史傳承的多樣性、歷史遺存的豐富性,一直為世人所驚歎。近年來,閬中市委、市政府把閬中的歷史文化遺存保護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確定了堅定不移做保護,多措並舉求發展的整體思路。以保護為先,以傳承為先,在不損壞文物遺蹟原貌的前提下,聚力多層次、深層次的保護、修繕、開發,讓更多真正有歷史、有淵源、有深度的歷史文化遺蹟,成為閬中閃耀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招牌與名片。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閬中:施工挖掘穿越百年,明代河堤再現真容

據介紹,閬中市城市停車場建設項目(魚翅廣場片區)的地面建設部分,便是以魚翅河堤為核心的古遺蹟保護展示區,展示區暫定面積為5777.06平方米。結合980個地下機動車停車位,必定成為閬中一處全新的旅遊地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