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誕生與進階(上)

【至今沒有任何一種醫療措施能像疫苗一樣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如此重要、持久和深遠的影響;也沒有任何一種治療藥品能像疫苗一樣以極其低廉的代價把某一種疾病從地球上消滅】

□賀曉宇

民間有句俗語:“孩子出過疹和痘,才算解了閻王扣。”這裡的疹指的是麻疹,痘指的就是天花。這句俗語,已經隨著疫苗的使用逐漸被人遺忘,由此可見疫苗是人類對抗疾病的利器。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製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當人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後,免疫系統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等。當人體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人體的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製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

通過接種疫苗,人類已經消滅了天花,脊髓灰質炎病例也減少了99%,白喉等傳染病發病罕見,麻疹、新生兒破傷風等疾病的發病率顯著下降。可以說,疫苗是人類在醫學領域裡最偉大的發明,每一種新疫苗的誕生都是人類戰勝一種傳染病的偉大勝利。至今沒有任何一種醫療措施能像疫苗一樣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如此重要、持久和深遠的影響;也沒有任何一種治療藥品能像疫苗一樣以極其低廉的代價把某一種疾病從地球上消滅。

由天花開啟的免疫研究

公元165年,一場可怕的瘟疫席捲了整個羅馬帝國,15年間,全國人口的1/3被瘟疫奪去了生命,整個歐洲有3億人因此喪生。那些在瘟疫中倖存下來的人不是眼睛瞎了,就是變成麻子,有的甚至出現了精神問題。這場瘟疫的元兇就是古老的惡性傳染病——天花。

談到這,不能不提及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EdwardJenner),正是他開啟了免疫治療研究的先河。琴納曾聽他所在地區的奶牛場女工和農民說過:人傳染上牛痘後,就再也不會得天花。由此,他意識到如果這種說法正確,就可以通過給人接種牛痘來增強人對天花的免疫力。經過一番調查研究之後,琴納認為這一說法值得信賴,於是他決定加以檢驗。1796年,琴納把正在出牛痘的女工手背水泡中的液體,接種到一名健康兒童的身上。如事先所料,這名兒童患了牛痘,但很快就得以恢復。琴納又給他接種了天花痘,果然這名兒童沒有出現天花病症。之所以要選兒童作為實驗對象,是因為兒童是天花最易感染的人群。琴納的實驗成功了,這導致一種預防疾病的方法——接種疫苗法得以誕生。

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法國微生物學家和化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則進一步闡釋了接種的意義和目的。受琴納的啟發,巴斯德在研究炭疽熱的防治方法時,曾試過接種疫苗法。為降低炭疽熱細菌的毒性,巴斯德對炭疽熱細菌進行了加熱處理,然後將其接種到一群羊的身上,同時讓另一群羊保持原狀。結果,沒有接種的羊群全都患炭疽熱死去,而事先接種過少量低毒炭疽熱細菌的羊卻沒有死。此後,巴斯德又對炭疽熱疫苗進行了改進,製成人工減毒炭疽活疫苗,並使用類似方法,研製出了可抵禦狂犬病和家禽霍亂病的疫苗。

根據巴斯德製備疫苗的原理,1891年,霍亂弧菌在39℃空氣中的條件下連續培養,可製成減毒活疫苗。隨後,印度的臨床實驗結果證明霍亂活疫苗具有保護作用。柯利等人於1896年將霍亂弧菌加熱滅活,製備成滅活疫苗,此疫苗於1902年在日本霍亂流行區被大規模使用,其後又分別在孟加拉國、菲律賓和印度進行了臨床試驗,顯示該疫苗具有很好的短期保護作用。

在巴斯德光輝成就的啟發下,1908年,卡麥特和介林將一株牛型結核桿菌在含有膽汁的培養基上連續培養13年213代,終於在1921年獲得減毒的卡介苗(以他們的姓氏命名為卡介苗)。最初卡介苗為口服,20世紀20年代末改為皮內注射,卡介苗在新生兒抵禦粟粒性肺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自1928年至今,卡介苗仍在全世界被廣泛用於兒童計劃免疫接種,已有40多億人接種過卡介苗。

(作者單位為中國醫科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