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契丹人,遼國皇帝如何爭奪中原的天命正統?

文 | 江隱龍

兩宋固然能以五代自比為“王者大一統”,但遼闊的北疆畢竟尚有與之相對的強大勢力。對於北宋來說,這一勢力是契丹;對於南宋來說,這一勢力則是已經佔有中原的金國。無論兩宋君臣是否認可這兩個北方的強鄰,都不能否認兩宋其實處於一個更為宏大的南北朝時代。

作為契丹人,遼國皇帝如何爭奪中原的天命正統?

契丹立國,早於北宋。後晉開運三年(947年)耶律德光傾師南征滅亡後晉,之後改國號為遼。遼國佔領中原時日不多便北返,但這一場戰爭給了遼國一個珍貴的禮物,那就是繼承中原天命的理論依據。後晉正金德,遼繼之而正水德——比起劉知遠擁兵自立建立北漢,遼人以武力奪取後晉天命似乎要名正言順一些。

作為契丹人,遼國皇帝如何爭奪中原的天命正統?

令遼國自認為已經取得中原天命的還有一件事,那便是後晉獻傳國玉璽。《遼史·儀衛志》中詳細記載了傳國玉璽的來歷:“傳國寶,秦始皇作……子嬰以上漢高祖……獻帝失之,孫堅得於井中,傳至孫權,以歸於魏……唐更名‘受命寶’,晉亡歸遼……聖宗開泰十年,馳驛取石晉所上玉璽於中京。興宗重熙七年,以有‘傳國寶者為正統賦’試進士。”

作為契丹人,遼國皇帝如何爭奪中原的天命正統?

“石晉”即是後晉,遼人從後晉得到玉璽後,甚至以“傳國寶者為正統賦”為進士考試的題目,充分說明了遼國意圖借傳國玉璽加強自身天命正統的意願。不過,真正的傳國玉璽早在李從珂自焚時便已損毀了,這枚玉璽實為石敬塘所鑄,耶律德光對此也心知肚明。明之故犯,其原因只有一個:作為一個沒有真正佔據中原少數民族,遼人想要取得淵源於中原的天命必須利用好一切資源,也包括這枚偽璽。

作為契丹人,遼國皇帝如何爭奪中原的天命正統?

遼國最終沒有亡於同樣由少數民族所建的金國。比起遼國,金國得以佔據中原,將宋室江山逼到了江南一隅,從“功業理論”來看,金國天命之正要強於遼國。只是南宋依然存在,金國的德運是取之於遼國還是取之於北宋?這兩個選擇不僅將決定金國的天命淵源,同時也將決定遼國曆史在金人眼中將會以怎樣的姿態呈現。

作為契丹人,遼國皇帝如何爭奪中原的天命正統?

這一理論饒有深意。趙匡胤草創北宋時,其天命源於後周,再源於後漢與後晉。如果後晉的天命已然由遼國取得,再由金國繼受,那北宋的天命將失去其根基。而如果金國的天命由北宋繼受而來,那遼國的天命便成了無本之木。取於遼國,則金國當正木德;取於北宋,則金國當正土德。除此之外,金國甚至孕育出了遠承唐統的理論:五代祚短,不足以當德運,而北宋的“天命”源於後周,也只合為僭閏,故金當承唐朝以正金德。

作為契丹人,遼國皇帝如何爭奪中原的天命正統?

這一爭論事出必然:當金國皇帝將自己視為中原王朝的那一刻起,便必須為自己的奉天承運尋找出路徑,而唐朝滅亡後的歷史實在過於混亂,這讓尚未完全接受中原文化的金朝君臣很有些無所適從。經歷十年的爭論,金正土德的理論終於佔據上風——這一方面意味著金國將自己當成了北宋的真正合法繼承人,另一方面遼國在金人眼中只能是“遼國”,而非“遼朝”了。

作為契丹人,遼國皇帝如何爭奪中原的天命正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