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徵收與補償包括哪些?改革後3種人必須收稅

國有土地不存在土地徵收的問題,因為國有土地就是屬於國家的。但是國家字徵收的時候會對於土地上的附著物進行補償。那麼,國有土地徵收與補償包括什麼呢?隨著土地增值,對於土地也將會徵收相應的增值收益調節金,目前需要繳納此項費用的人主要有哪些呢?

農村土地:徵收與補償包括哪些?改革後3種人必須收稅

國有土地徵收與補償包括什麼

1、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2、因為徵收造成的搬遷以及臨時安置的補償。

3、因為徵收房屋造成的停業停產補償。

農村土地:徵收與補償包括哪些?改革後3種人必須收稅

目前需要繳納此項費用的人主要有這三類:

①出讓建設用地的農民

出讓土地主要是指將土地使用在一定的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土地出讓一般是國有土地,農村集體組織的土地,必須要經過農村集體所有徵用轉為國有土地之後,才能夠進行使用權出讓,但出讓之後,則需要繳納一定的增值收益調節金!

②出租建設用地的農民

土地出租主要指農民朋友將農的建設用地用於出租給他人修建廠房等等行為,隨著農村土地確權和三權分置工作的開展,農村建設用地出租也成為一種常見方式,農民朋友也能夠從而獲得相應的收益,而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徵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中就規定以出售、交換、贈與、出租取得再還讓收益時,需要繳納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

③建設用地入股的農民

土地入股是指農民將農村閒置的建設用地以土地入股等形式,作為股東利用到農業建設、農村發展之中,不僅僅可以獲得發展紅利,土地價值也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所以以此行為獲得收益也需要繳納調節金!

農村土地:徵收與補償包括哪些?改革後3種人必須收稅

土地徵收原則是什麼?

①間接補償原則。

徵地補償款是國家對失地農民和集體的補償,補償標準是按土地原年產值制定,一般也就是幾萬元一畝,但這塊地出讓時,每畝地的出讓價可能會達到幾十萬、甚至幾百萬。

②原用途補償原則。

就是說,所徵收土地如果是耕地,原用途是用來種地的,要按照耕種的收入來給予補償,你不要管徵用后土地價值是百萬還是千萬。

③保障失地農民生活水平不下降原則。

土地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是農民生活的保障和收入來源。土地徵收是為公共利益國家利益,但農民的利益也不能有損失。因此,徵收土地要保證失地農民生活水平不降、長遠生計無憂。國家多次提出:“縣級以上政府要採取切實措施,使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徵地而降低。”並提出省級政府可適當提高補償倍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