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超融合」:莫教辜負早春時

三問“超融合”:莫教辜負早春時

上學時,我曾是個DIY發燒友,最大的樂趣莫過於研究“攢機”,熱衷於幫同學寫配置單,熱衷於讓電腦更具“性價比”,以及如何榨乾硬件的最後一點性能。

多年過去,DIY已成明日黃花,曾經輝煌的中關村電子城已經蕭條沒落,而當時的愛好亦已逐漸被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抹去。

相信很多油膩大叔都和我一樣,早已無暇去研究電子產品的配置和搭配,如今我對電腦只有三點要求:簡單易用、性能夠、不愛壞;相比DIY,我更喜歡“開箱即用”的一體化產品。

當下,不僅是普通消費者,越來越多的企業在IT基礎架構的選擇上也出現了“一體化”的趨勢。於是,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簡稱HCI)迎來了“春天”。

Gartner曾在《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17》報告中預測,2016到2021年,HCI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8%,而中國則有可能超越這個步伐。

這個新藍海也吸引了大批的“泳者”,從Nutanix、SimpliVity、Pivot3、SmartX等這些相對年輕的企業,到HPE、Dell EMC、VMware、華為、Cisco這樣的老牌基礎架構廠商,市場越來越熱鬧,競爭也趨於激烈。

2018年2月,Gartner發佈了最新的超融合基礎設施魔力四象限,HCI市場格局出現了新的變化:華為一舉進入挑戰者象限,成為HCI市場一個有力的“挑戰者”。

三問“超融合”:莫教辜負早春時

那麼問題來了,HCI到底有何魅力,為何能夠成為企業級市場的“新寵”?華為HCI緣何能夠成為新的“挑戰者”?到底哪些客戶在應用HCI,又解決了哪些問題?

第一問,HCI為何備受歡迎?

其實很簡單,HCI更加符合企業應用負載的發展趨勢,它彌補了傳統IT基礎架構的不足,更符合雲時代的需求。

回顧IT發展史,企業IT基礎架構經歷了集中式、以計算為中心的大型機時代和小型機時代,從2000年左右,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進入到基於x86架構、以數據為中心的分佈式計算時代,至今仍舊佔據數據中心主流。

從Scale-up到Scale-out,堪稱IT基礎架構的一大“進化”。分佈式x86架構具有彈性擴展、低成本的特點,更加符合互聯網應用的需求。而隨著分佈式x86平臺性能、可靠性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關鍵應用也在向分佈式x86平臺遷移。

然而,當互聯網發展日趨繁榮、上雲成為諸多企業的必然選擇,這種針對互聯網的架構在部署和管理中卻出現了很多新的挑戰,例如:安裝部署複雜,硬件來自多廠商,規劃、部署、調優需要豐富的經驗支撐;多廠商設備售後支持界面多,解決問題慢;虛擬平臺部署和管理複雜,運維費用仍然維持增長趨勢等等。

於是,HCI這種以業務為中心的新架構應需而生,它將計算、存儲、網絡、管理等資源集於一身,既有分佈式Scale-out架構的高性能、高可靠、彈性擴展和低成本的優勢,同時又將管理大大簡化,“魚和熊掌兼得”,因此一經推出就受到數據中心市場青睞。

回顧HCI發展,2009年~2014年是HCI概念提出、市場試水的階段,如今Gartner HCI魔力象限中的絕大多數超融合廠商,如Nutanix、Dell EMC、VMware、華為、思科等均是在該階段開啟了HCI之路。2015~2016年,隨著雲計算的爆棚,HCI被視為最具潛力的數據中心基礎架構之一,發展駛入快車道,2016年甚至被稱之為“超融合元年”。

從應用場景上看,HCI是一個原生的虛擬化環境,能夠在統一的界面進行簡單而集中的管理,故而它非常適合服務器虛擬化整合、VDI等應用場景;同時,HCI提供了分佈式存儲環境,可按需擴容,彈性靈活,具有高可靠性,因此也非常適合用來構建容災環境。

此外,HCI將計算、存儲、網絡資源池化,能夠一體化交付,高效、敏捷、彈性,無疑是一個理想的私有云基礎平臺。正因如此,HCI能夠隨著雲計算的興起而風生水起,特別在有著大量私有云需求的中國市場,HCI更是迎來了發展的黃金階段,增長速度超越全球。

 第二問,華為HCI緣何成為“挑戰者”?

說起來,華為並不算是HCI市場的新進者,而是最早試水HCI市場的廠商之一。2012年9月,華為推出FusionCube 9000超融合基礎設施,開始進軍HCI市場,之後一路高歌猛進。

2013年3月,華為FusionCube獲得著名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評選的“雲基礎設施產品創新獎”;2013年9月,華為推出FusionCube for SAP HANA解決方案;2014年6月,華為FusionCube進入Gartner魔力象限(集成系統);2015年9月,華為發佈FusionCube 6000;2017年3月,華為發佈FusionCube 6000C;2017年9月,華為發佈FusionCube 2000。

2016年8月,華為作為唯一的中國廠商獲得Forrester“強勁表現者(Strong Performers)”稱號;同年,在Gartner發佈的HCI市場份額報告中,華為以13.2%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三;2017年上半年,在IDC發佈的《中國超融合市場跟蹤報告中》,華為以32%的份額位居第一;2018年,華為又強勢殺入Gartner魔力象限挑戰者象限。

華為能夠成為HCI競技場中最具實力的挑戰者之一,所憑藉的是FusionCube獨特的“產品力”,歸結起來,FusionCube有著三大特點:

  其一,“融”。

華為FusionCube遵循開放架構標準,將計算、存儲、網絡、虛擬化、管理融於一身,預集成了FusionStorage分佈式存儲引擎以及FusionCube Center、FusionCube Builder等管理軟件,支持FusionSphere、VMware、KVM等主流虛擬化軟件,支持物理和虛擬化環境混合部署,同時支持連接華為公有云、微軟Azure,讓企業更加快捷的向混合雲演進。

三問“超融合”:莫教辜負早春時

  其二,“簡”。

傳統的IT採購和部署流程較為複雜,從規劃、採購、部署、調優、測試到業務上線,週期往往很長;管理也較為複雜,服務器、存儲、網絡、虛擬化往往具有不同的管理界面,很難實現統一的管理;故障排查困難,數據中心設備龐大,節點、線纜繁多,故障的排查將變得非常困難,安全隱患也無法避免。

而華為FusionCube則免去了這些難題,它部署簡單,通過預集成的部署軟件,能夠實現硬件自動發現、嚮導式安裝,“一鍵式”實現系統部署,最快11分鐘即可完成配置和初始化。管理簡單,通過預集成的管理軟件,能夠在一個界面圖形化的進行計算、存儲、網絡、虛擬機等資源的統一管理、統一告警和統一監控。此外,FusionCube能夠方便的實現在線擴容,最大可擴容到128個集群,4096節點。

  其三,“優”。

性能是華為FusionCube的一大亮點,其內置的存儲引擎FusionStorage採用了獨特的數據分塊切片技術,以及基於DHT Hash的數據路由算法,可以將卷的數據均勻的分散到較大的資源池故障域範圍內,使得每個卷可以獲得更大的IOPS和MBPS性能,也使得每個硬件資源的負載相對均衡。

同時,FusionCube在節點間採用56G/100G Infiniband高速互聯RDMA技術打破了網絡帶寬瓶頸,並通過PCIe SSD做全局緩存,以提升磁盤性能。得益於這些新技術的應用,FusionCube能夠實現單櫃720萬IOPS的性能,遠超傳統基礎架構。

在HCI架構誕生之初,很多客戶對於HCI這種將“所有雞蛋放到一個籃子中”的方式存有顧慮,其實大可不必。

華為FusionCube通過高可靠性技術體系保障了業務永續,例如採用多副本、跨節點備份的方式實現了數據的可靠;數據在資源池內打散分佈,當服務器出現故障後,全資源池範圍內數據可並行重構,在全SSD的配置下,重構1TB數據僅需要15分鐘,業界最快。

另外,華為FusionCube獨有的機櫃級數據分佈技術,不僅支持多臺服務器故障,還能容忍2臺機櫃同時故障。

綜上,華為FusionCube通過自研的分佈式存儲引擎,打造了一個軟件定義的分佈式存儲環境,更加靈活、彈性、易於擴展,同時大幅簡化了部署和管理,並實現了高可靠和高性能,可以說FusionCube為企業提供了一個理想的一體化交付私有云平臺,同時實現了混合雲就緒。

所以,隨著企業上雲需求不斷激增,華為FusionCube能夠備受市場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三問,哪些客戶在使用超融合?

最後一個問題,是哪些客戶促成了HCI市場的高速增長?這些客戶緣何青睞超融合?

從應用上看,HCI適合各種基於虛擬化環境的應用場景,如VDI、虛擬化整合、私有化等;華為FusionCube支持物理環境和虛擬環境的混合部署,並具有高性能、高可靠的特點,同樣適用於數據庫等關鍵應用,因此,HCI在企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

從行業來看,HCI目前更受大中型企業的青睞,原因在於,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往往有著大量的虛擬化整合需求,希望採用更加彈性的分佈式存儲,或者希望建立桌面雲或者企業私有云環境。

如今,政府、教育、製造、保險、零售等傳統行業開始越來越多的採用HCI,甚至過去以大型機/小型機為主,對IT基礎架構穩定性要求苛刻的金融行業也對HCI拋出了橄欖枝,比如光大銀行。

光大銀行目前在全國有1家總行、38家分行。長期以來,各個分行的IT設備獨立採購、各自部署,導致各分行IT設備品牌種類多、管理複雜;並且大部分業務以物理機的方式部署,資源利用率不高;各分行需單獨建立災備系統,不僅成本高昂而且系統可靠性低。

隨著銀行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光大銀行開始考慮構建私有云對IT資源進行精細化管理,以改變現在分行獨立採購,維護保障困難等問題。

通過採用華為FusionCube超融合架構分支機構解決方案,光大銀行實現了分行IT基礎設施的高效整合,達到了1:15的整合比例,確保了現有資源能夠滿足未來3年的科技發展。同時FusionCube高度一體化自動化的管理幫助光大銀行在提升IT運維服務質量的同時釋放了分行科技的人力資源。

如今,不僅是光大銀行,廣州地稅、深圳海關、中石化、江蘇移動、上海海事大學、中信銀行、青島新機場等大批傳統行業客戶也選擇了華為FusionCube,這些企業客戶也成為華為HCI邁入Gartner魔力象限挑戰者象限的強力支撐。

超融合的“春天”已至

Gartner在《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17》報告中,將HCI放在了技術成熟曲線期望膨脹期的頂點附近,預計在2~5年內將發展成熟,這意味著HCI將很快進入規模化落地階段,成為市場主流。

而IDC對於超融合的預測則要更加樂觀,認為全球超融合市場將達到60%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19年將達到近40億美元的規模。

從市場表現以及權威分析機構的預測來看,HCI的“春天”已至,2018年將是HCI發展的關鍵一年,為競技場中的玩家們提供了新的機遇。而作為新的“挑戰者”,相信華為也有了新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