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全文1148字 阅读需5分钟

呼和浩特也和人的成长一样

经历着很多的“第一次”

把时间的转盘往回拨

翻阅青城的历史过往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第一条高速公路

第一座火车站

……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属于呼和浩特的这些“第一次”

你都知道了解吗?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呼和浩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民国时期为绥远省省会。在无数的“第一次”里绵延至今,你知道呼和浩特的“第一次”都是什么吗?

第一次叫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名归绥。1954年改名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从此就有了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那个呼和浩特还没有堵车的年代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交相互抵、往来通达。交通便利与否,是城市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呼和浩特也就在每一个交通的“第一次”里飞奔得越来越快。

第一座火车站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1969年,仿造韶山站建成的呼和浩特站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不管现在还是以前,在车站前拍照都是一种时尚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呼和浩特站曾用名归绥站,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隶属呼和浩特铁路局,为客货一等站,始建于1921年,1954年改为现名。1921年建成启用,名称为归绥站 195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站。

第一个公共绿地 人民公园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据《归绥县志》记载,现青城公园前身为龙泉公园,建于1931年,占地面积1.33公顷,此处原有一座山岗名为"卧龙岗"。岗下有一涌泉,水流淙淙不断,甘甜清澈,泉名为老龙潭,又名龙泉。1950年公园扩建重修,更名人民公园,1953年增建动物园,1955年修建人工湖,1997年6月为突出自治区首府城市公园特点,应广大市民要求更名为青城公园。

第一家大型商场 联营商店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1954年,在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建成自治区最早的大型商场——联营商店。这是一家营业面积2400平方米的国有商业企业,被誉为“内蒙古的王府井百货大楼”。

多年来除了城市各族群众踊跃购买生活用品外,自治区各个牧区的蒙古族牧民也不远千里前来购买民族用品。改革开放以来,联营商店经过转制改革、股票上市、增资扩股等资产重组、调整和发展,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大的民族商贸流通企业——内蒙古民族集团。

第一个大型广场 新华广场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的新华广场上是灰色的水泥地面,广场内没有什么鲜花和绿地,而面积也只是今天的一半,在广场的南边和西边各有一道土砖墙,西墙外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人行道,南墙外有两排成行的大叶杨树和其他一些灌木,而北面则隔着新华大街建有主席台及其左右两个观礼台。广场四周没有高层建筑。广场上显得色彩单调,又显得有些空旷。

第一辆公交车

据一位工龄较长的营运外工作人员介绍,呼和浩特市第一辆公交车是1953年开通的1路车。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那时候的公交车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公交场站—旧城北门哦!

第一条高速公路

1991年,内蒙古第一条高速公路—呼包高速破土动工,标志着内蒙古高速公路建设的历史性开端。1997年,呼包高速公路单幅通车,全程153公里,终结了全区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第一座立交桥

1997年,呼和浩特第一座大型立交桥——鼓楼立交桥建成,该立交桥的建成为呼和浩特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医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二环150号,创建于1921年,是一所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第一家电影院

乌兰恰特电影院是呼和浩特最早的电影院,建造于1950年乌兰恰特是蒙古语,意思是“红色剧场”。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第一座国际机场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通航,1991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白塔机场为航空口岸机场,1992年3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

白塔机场历史上历经1986年、1996年、2005年三次大规模扩建。2007年6月最近一次扩建完成,2017年进行改扩建,新增停机坪21万平米,新增停机位20个 飞行区等级升格为4E级,可满足当前最大机型A380等飞机的备降要求,为国内干线机场、首都机场的第一大备降机场、内蒙古第一大航空枢纽。

第一个划归呼和浩特市的旗县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1970年乌兰察布盟所属土默特左旗(驻察素齐)、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第一次有坐落在呼和浩特的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本科高等学校。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第一次有坐落在呼和浩特的图书馆

内蒙古图书馆是自治区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其发展历史可上溯到清光绪34年(公元1908年)11月归化城副都统三多在旧城小东街文昌庙内创办的“归化城图书馆”。1925年改名为“绥远省立图书馆”。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第一所中学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是1885年设立的古丰书院,后历经绥远省立第一中学,到1954年定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一代代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

回顾历史是一次记忆的倒带

也许在多年之后

现在的呼和浩特又会像“老呼和浩特”那样

被一代又一代的呼和浩特人

留恋着、回味着…

呼和浩特的这15个“第一次”,见证了一座大都市的成长!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赛努呼和浩特讲青城故事征集活动投票页面,为你喜欢的“精彩故事”投票。

丨本期审核:张中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