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川安仁和宣漢龍泉土家族鄉有啥絕技?成爲四川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近日,2018-2020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已正式出爐,這其中就包括達州市達川區安仁鄉和達州市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分別被命名為“板凳龍之鄉”、“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之鄉”。

據瞭解,省文化廳從今年5月組織開展了2018—2020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命名工作。經過逐級申報推薦、專家評審公示等程序,共有39個縣、區、鄉鎮獲得命名。筆輝巴渠在命名名單上看到,此次入選的藝術之鄉,涉及的藝術門類眾多,包括表演藝術、造型藝術、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

達川安仁和宣漢龍泉土家族鄉有啥絕技?成為四川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安仁板凳龍,顧名思義,來自於咱們達川區安仁鄉,又被稱為“草把龍”,流傳於周邊麻柳、檀木、花紅、東興、大灘等20餘個鄉鎮,是一種以板凳為道具的漢族民間遊藝活動,迄今為止它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安仁板凳龍工藝原始,形狀古樸通常以長條木凳為基礎,在其上用竹篾條彎製成龍頭、龍身以稻草、包穀殼等幾種農作物秸稈裝飾,象徵五穀豐登。以板凳的四隻腳作為龍腿,寓意四季平安,每條龍由三名男性表演,取意三陽開泰。安仁板凳龍由三名男性表演,伴奏不用樂曲,只配鑼鼓演出方式靈活,可單龍獨舞,也可多龍共舞。演出場地不受侷限,可在鄉村院壩進行,也可在街頭、廣場、舞臺演出舞龍的人隨著激越的鑼鼓聲,舞動板凳翻滾騰越,矯健灑脫,充滿陽剛之美很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達川安仁和宣漢龍泉土家族鄉有啥絕技?成為四川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又稱薅草號子,俗稱"打鬧歌"。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民歌藝術形式。是土家人在薅草季節,聚集數十乃至數百人在進行集體勞動時,請兩名歌手一個擊鼓,一個敲鑼面對薅草的眾人,隨著鑼鼓聲的起起落落而吼唱的一種土家族民歌。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巴人時期,那時的人們從漁獵轉為農耕,為驅趕野獸、祭祀山神而擊鼓鳴鑼吆喝,後演變成了一種勞動山歌,被稱為土家族人的“勞動進行曲”現在流傳在唯一的土家家族聚集地宣漢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