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骄子袁绍,究竟是如何打烂了一手好牌?

文|颜钊

对每个国人而言,《三国演义》绝对是人生中一本重要的历史启蒙小说,哪怕它与最为真实的历史有所出入,但依旧无法撼动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在《三国演义》中有着这样的一个人物,他出身高贵家世显赫,号称“四世三公”。东汉天下大乱之际,他首举义旗,击董卓、占冀州(河北)、幽州,拥兵数十万,谋士上百,被世人视为天下之雄主。然而,恰恰也是他,竟在官渡一战中败给了区区数万人的曹操,最终身死国灭,饮恨千古,此人便是袁绍,袁本初。

天子骄子袁绍,究竟是如何打烂了一手好牌?

袁绍可谓是东汉末年最为悲剧性的英雄人物,他家世显赫深得士人爱戴,雄踞一方拥兵数十万,可最终却打烂一手好牌,输给了曹操。对于袁绍失败的原因,与其说是袁绍败给了精明老练的曹操,倒不如说是其败给了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对于袁绍的秉性,《三国志》中杨阜曾经对其有过一段十分经典的评价。杨阜称袁绍是“宽而不决,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而不能成大业”。

好谋无断者空有心计而无胆略,宽爱部下却不能知人善用,这正是袁绍性格最好的写照。

先讲袁绍性格中的第一个弱点,好谋无断,直白来说就是刚愎自用却又优柔寡断。汉献帝在逃出长安时,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沮授曾向袁绍建议,应该迎接汉献帝至邺城,这样袁绍就可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汉献帝是董卓所立,袁绍根本就看不上他,反而还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天子,于是袁绍果断拒绝了沮授的提议。曹操则不同,他十分敏锐的看到了汉献帝的价值,便将其迎接至许昌,从此成为自己手中最大的政治资本。

天子骄子袁绍,究竟是如何打烂了一手好牌?

当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袁绍方才醒悟,理解了天子的重要性,便决定发动征讨曹操的战争以抢夺汉献帝。袁绍的手下见此,纷纷力劝袁绍不可,然而袁绍还是刚愎自用毅然决定出兵,拉开了官渡大战的序幕。既然出兵了,谋士纷纷献上了计策,田丰、许攸等人便向袁绍建议可绕开曹操的主力直取其老巢许昌,袁绍不听。沮授向袁绍建议其可坚壁清野,拖垮曹操,袁绍还是不听。

那么袁绍自己又有何高招,答案是没有,袁绍无法采纳部下建议除其刚愎自用不听劝告外,更重要的是其优柔寡断的性格,使其权衡利弊后,久久做不出决定。最终,坐失良机,兵败官渡。

天子骄子袁绍,究竟是如何打烂了一手好牌?

袁绍性格中的第二个弱点便是无法知人善用,也正是这个弱点直接导致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失败。

前面已经提到了,其实在袁绍图谋曹操的过程中,沮授、许攸、田丰等谋士,都给袁绍出来不少十分高妙的计策。然而,袁绍不仅不听劝告,还无法分辨是非,这导致袁绍的部下利用袁绍来相互倾轧攻击。如审配所代表的河北集团就利用袁绍不分是非的特点,攻击属于颍川集团的许攸,最终逼得许攸投降曹操,将袁绍的部署和盘托出。颍川集团的郭图则攻讦河北集团的张郃,指示其投降曹操,令袁绍痛失大将。

天子骄子袁绍,究竟是如何打烂了一手好牌?

可以说袁绍自身的性格,不仅不能驾驭众人,反而使得众人利用其不能识人的缺点,相互攻击迫害,知识袁绍内部失和,无法一致对外。

除去袁绍本身性格的弱点,袁绍的失败还有一大原因,便是袁绍政治集团自身的腐败,袁绍坐拥幽、冀、青三州之地,雄兵数十万,看上去十分强大,但实际上却是名副其实的外强中干。早在官渡之前数年,袁绍就曾率领数十万大军征讨幽州公孙瓒,本已占尽优势,却不想这数十万大军,竟花费数年才攻克公孙瓒。官渡之战时,十余万的袁绍军,面对着数万曹军的迟滞,竟然毫无办法,自身重兵把守的乌巢却能被曹操以5000士兵烧个精光,以上便足可见袁绍军队素质之不堪。

天子骄子袁绍,究竟是如何打烂了一手好牌?

袁绍集团的腐败,刨根究底还是领导者的无能,袁绍自身的平庸。这也就注定了无论袁绍拥有多好的资源与牌面,都注定无法成为统一中国的王者。

陈寿:《三国志》

范晔:《后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