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冰箱怎么储存冰?

a零度aa


冬日藏冰夏日消

盘点古代神奇的消暑“冰器”

  清代掐丝珐琅带座冰箱\t

  眼下已进入三伏,高温炙烤下,人人都在喊热,家家户户纷纷打开空调,随之迎来用电高峰,能源消耗巨大。其实我国古代也有很多与空调、冰箱作用相似的降温防暑设备,如冰鉴、冰盘等,这些盛冰解暑的豪华器皿不但防暑降温效果显著,而且在今天看来还非常环保。

  早在唐代,我国古人就掌握了硝石制冷技术,但由于成本太高,所以用冰块降温仍是主流。我国古人使用的冰块多是冬季开采的河冰,这些冰通常被切成方砖,放在隔温隔湿的地窖中,待来年夏季取出使用。冰在逐渐消融的过程中通过吸收周围的热量,达到冰镇食物、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古代有实力兴建冰窖、使用盛冰器皿的多是贵族和官僚,所以盛冰器皿往往也比较奢华。

  制作“冰镇饮料”的冰鉴

  《周礼·天官·凌人》有云:“祭祀供冰鉴。”冰鉴的造型曾一度困扰着考古学界,直到1977年,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只战国青铜冰鉴,谜题才得以解开。

  这只青铜冰鉴长宽皆约76厘米,高63.2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冰鉴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鉴口四角及四边中部分别有方形或曲尺形附饰,均用凸榫与口沿上相应的榫眼套接。鉴身的四面和四棱上,共有八个拱曲的龙形耳钮,钮尾均有小龙缠绕,又有两朵五瓣小花立于尾上。鉴内中部有方孔,鉴内之缶口颈即从方孔中露出,盖之四面各有一兽面衔环,以便启闭鉴盖。盖上浮雕变形蟠纹,鉴体上多浮雕蟠螭纹,下腹饰蕉叶纹。鉴体铭刻“曾侯乙作持用终”。这只青铜冰鉴铸造技艺极为精湛,失蜡、镶嵌、镂雕、浮雕工艺俱全,堪称战国青铜器的典范之作。

  学界普遍认为,先秦时代的冰鉴乃是一种酒具,其主要作用是制作“冰镇饮料”。众所周知,古人喜欢温酒而饮,而夏季时则嗜喝冷酒,冷酒可以避酷暑。“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楚辞·招魂》中的这两句话就是说,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楚辞·大招》中也说“清馨冻饮”,意思是清澄醇酽之酒冰镇之后宜于夏季饮用。楚国地处南方,盛夏时饮冰镇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寒气四溢如冰雨的冰槛

  宋代理学家刘子翚在《夏日吟》中描述道:“君不见长安公侯家,六月不如暑。扇车起长风,冰槛沥寒雨。”学界普遍认为,这里所说的冰槛就是一种原始空调,其作用是利用冰块融化的过程为居室制造凉气。

  南京象山东晋墓曾出土一件带承盘的镂花方斗,被认为很可能是一种冰槛。该器物由两个部分组合而成,其中盛冰之器的主体呈斗形,下安四个支足,上装提手。富有特色的是,此器物四壁皆满布镂空花纹,器底还开有四个对称的小方孔,估计是为了便于融化的冰水从器壁的镂花以及器底的孔洞中流下。冰槛的另一部分是一只装有四只矮足的方盘,使用方法应是将冰斗置于方盘之上,融水漏下,正好由方盘接住。冰槛的有趣之处在于斗壁镂空,所以盛在其中的冰块隐约可见;同时,冰在炎热中慢慢融化,化出的清水从斗壁的花纹中、底孔中滴滴泄落,不仅更好地发散寒气、增加湿度,而且在观感上也有着湿润幽凉的效果,这正符合“冰槛沥寒雨”的描述。

  据史料记载,唐时人们在冬季不仅储藏河冰,更讲究收集深山里的洁净白雪,运到城边或宫苑中的深窖里加以贮存。白雪自有一种莹素的视觉美感,因此唐宋人便流行以白雪代替冰块,堆满在冰槛中,美称为“雪槛”。

  盛放人造“冰山”的冰盘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诗作中,时常出现汉代人董偃所藏水晶盘的典故,此水晶盘被称为“冰盘”。传说董偃的水晶盘为汉武帝所赐,董偃常用这只宝盘来堆盛冰块,夏日置于席角,让冰块散发的寒气驱除暑热。因为无色的水晶盘体与冰叠映成一体,所以旁人误以为冰块是被直接放置在席面上的。

  时至唐代,冰盘特指一种极为豪华的盛冰器皿。五代文学家王仁裕曾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述,杨贵妃的家人恃宠而骄,每到三伏天,他们会让工匠把许多大冰块雕成山峦,举行宴会时将“冰山”盛放在冰盘内,环列在宴席周围或布于宾主的座位中间,让冰山融化产生的冷气制造类似空调的凉爽。

  根据传闻,唐代冰盘的材质以水晶、玻璃、瓷、金银为主。目前出土文物中并没有确凿的唐代冰盘实物,唯有绘制于唐及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维摩诘问疾品》上出现了冰盘的身影。画中冰盘似为金属质地,装有三只矮足,盘中的冰块一律呈现为尖峰耸立的造型,宛如群峰并峙的冰山,如此富有规则的外观显然不可能来自冰块的天然形状,唯有经过人工雕琢方能呈现。

  唐代冰盘也不仅仅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受,据记载,唐代翰林学士们要轮流在皇宫值夜,以便皇帝随时传唤。夏天在他们值班的地方,也会摆上冰盘供其享用。这种冰盘上面除了冰山外,还有各种冰镇的水果,宫廷以此彰显对于人才的重视和优待。

  华丽实用的清代冰箱

  关于“冰箱”的叫法其实早在清代就有了,清代冰箱当然不是电冰箱,而是一种特制的贮冰、融冰设备。民间的冰箱一般多为木胎,以红木、花梨木或柏木等制成,箱体为上大下小的斗形,外壁上箍有两道铜条以使箱体牢结,还设有金属提手,以便随时加以搬移。冰箱内壁则衬一层铅或锡皮,既能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延长冰块的融化时间,又能防止融水侵蚀木质箱体。箱内的中部装有活动的隔屉,使用时将冰块置于隔屉之上,融化出的水通过隔屉漏到箱体下部。箱底有可以打开的小孔,以便定时排出积存的融水。箱口上则配有一对活动箱盖,箱盖上镂有钱纹圆形开光,这样即使盖合箱盖,从开光的镂纹中仍然可以散出缕缕冰气,为室内降温。

  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两件清乾隆御制掐丝珐琅冰箱,它们规格相同,通高76厘米,分箱底和箱座两部分。箱体高45厘米,重102公斤,口大底小呈斗形。冰箱为木胎、铅里,底部一角有一小圆孔,为冰化时泄水之用。箱体外部两侧各有提环,通体为掐丝珐琅,遍饰缠枝宝相花纹,艳丽多彩。盖的边缘饰以鎏金,阳刻楷书“大清乾隆御制”六字款。冰箱可内置冰块,通过盖面的两钱纹孔,来散发冷气以达到降温目的。箱座为红木,高31厘米,重21公斤,四角包镶掐丝珐琅并饰以兽面纹。

  这两件冰箱做工精细,庄重典雅,属清宫藏,曾被溥仪运往天津寓所,后因体重器大,就地拍卖了。好在此宝由民国时“天津第一名医”陆观虎购得并收藏,其女于1985年将其回捐故宫。

西安晚报>\t\t \t\t2018年07月22日>\t 版次: \t <09> 收藏天下


西安晚报


1925年,美国一家公司生产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在此之后,冰箱便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此后,制冰和储冰变得相对来说非常的便捷。在冰箱诞生之前,古人主要是用以下几个手段来制冰和储冰。

在唐朝之前,冰块的主要依靠采集天然冰块。大约在冬至之后,河水冰封,此时便是采集冰块的最佳时节。人们会将河面上冻结的冰切割成块,之后运至事前修建好的地窖中。

人们利用了土对热量传导的惰性修建了地窖,就是为了达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除此之外,人们会在冰块上覆盖棉被,或者是填充锯末等隔热材料,来达到更好的保温。这样一来,冬季采集的冰块就可以在夏季使用了。

这种采集冰块与储藏冰块的方式,大约在西周时期便有了记载。并且,当时还为此专门设立了“凌人”的职位,专门负责采冰和储冰之事。而随着冰箱的使用,冰窖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目前,在北京紫禁城内与北海公园附近还保留有几处完好的官办的冰窖。

古人为了能够在夏季使用冰块,除了储冰之外,还掌握了制冰。大约在唐朝末期,古人在使用硝石(化学名称为硝酸钙)开采矿石时,偶然发现硝石在溶于水之后吸收大量的热量。利用这一原理,古人先会取两个盛有水的容器,在大容器中放入硝石,然后将小容器放入大容器中,小容器中的水就会慢慢的结成冰。此后,掌握了这一原理的古人在夏季也能制冰了。


环球网



在古代历史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皇室王孙、达官贵人,竟然在炎炎夏日吃冰块、冰镇食品!

那绝对不是虚构,甚至,普通平民百姓,也可以在炎炎夏日,享用冰块、冰镇食品,乃至冰激凌呢!


古代人,当然没有电冰箱、电冷柜,也没有制冷机等制冷机器,怎么可以夏日吃到冰呢?

一、古代人所处的时代,科学技术水平尚未达到能够生产制冷设备;但是,古代人也是很聪明的,在周朝时,人们在冬季采集自然冰块,存放在宽大房子、地窖、山洞等日照不到的阴凉地方,外复以皮棉织物及大量的厚厚的稻壳、柴草、草帘子等,形成保温层,可以保存冰块至夏日使用。



如无宽大房子、山洞、地窖等条件,在地上露天也可以,只是保温层要加大厚度。

当然,这样储藏冰块,只是财力雄厚的商家,达官显贵等大户人家才能做到,平民百姓望尘莫及。

而皇室,更不用说了,普天之下,最最财大气粗,则建有多处大型冰窖,储藏大量冰块,因储藏保温设施没有今日之先进,损耗量还是很可观的,损耗1/3至1/2很正常,而供帝后、皇子、公主等宫中享用人员较多,必须超大量储藏,估计可以做到天下第一吧!



北京的古代皇家冰窖,在北京有多处

这种储藏冰块的方法,现在仍在广为使用,如渔民在夏天捕鱼时船上用来冰镇渔产品的冰块,多是采用上述办法。

笔者曾在盛夏季节,亲眼目睹开仓取冰场景,冬季取之于大河之中,露天场地垛放整齐的大块冰块,现代包装严密的材料设施,主要是塑料薄膜、稻壳、稻草帘子而已,其中塑料薄膜起到关键作用,密不透气,冰块基本没有什么损耗,如用机器制冰,大概成本要高于大自然思赐的好多吧!



二、北方冬季结冰,采集储藏起来,夏季享用;而南方冬季也不结冰的,怎样在夏季得到冰呢?

大约在唐朝,人们在使用硝石制造火药时,发现硝石可以吸热,于是发明人工制冰技术。在盛水的大容器中置放盛水的小容器,向大容器水中投放硝石,可以使小容器中水结冰;如果大量制冰,可以在水池中置放如缸一类盛水大容器,向水池中投放硝石,可以得到大量的冰。


于是,不仅北方,南方人也可以在炎炎夏日享用冰块、冰镇食品,乃至冰激凌了!


z山海


古代是有简单的冰窖的,就是挖一个巨大的地宫,使用保温材料在四周密封,只要规模足够大保持365天还是很容易的。再有到了后期以硝制冰这一技术应该也流传出去了,也有一些是通过这种的方法制冰的。


爆炸人儿


本人承德人,住在离避暑山庄五分钟左右远,避暑山庄大家应该知道,世界文化遗产!我老在山庄门口卖冰棍,我经常在摊上玩耍。冬天经常听到山庄里面穿出很大很响的凿冰的声音,但是不知道干什么用的。当时是没有冰箱的,都用保温桶来装冰棍,直到有一次老妈让我去山庄里面买冰,我才知道,再里面有个山洞,所有冬天凿的冰都放在里面,这下全明白了。回去就问老人原因,才知道皇上当时就这么保存的冰。不过自从有了冰箱以后,基本上就再也没听到过凿冰的声音,后来这个洞也没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