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军能坚守两年,得感谢廉颇的疑兵之计把秦军骗得团团转

中国上下5000年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这漫长的长河中优秀的历史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战国时代的战争故事与军事人物最是令人称道。

要说起战国时代,那就不得不提外交策略连横与合纵,战争策略围歼战与闪击战,攻心策略反间计与美人计。战国时代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君主之间的人性弱点真是展现的淋漓尽致。要说战国是军事实力的硬碰硬,不如说是人性弱点的考验与较量。
长平之战赵军能坚守两年,得感谢廉颇的疑兵之计把秦军骗得团团转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同属战国四大战神的白起与廉颇。战国四大战神有几个很相似的特点。其中,白起和王翦同属秦国,廉颇与李牧同属赵国,这就意味着他们是两两对立的。白起与廉颇进行过多次较量,没有分出过几次胜负,不过从战绩看白起可能更胜一筹。李牧与王翦进行过较量,虽然王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过那是赵王稀里糊涂中计,要说真正现场较量,王翦未必是李牧的对手。从功绩上看,王翦一人灭掉5国。李牧帮赵国大败匈奴,两次以少胜多抵挡住了秦军进攻。表面上看,王翦的功绩确实很大,不过那时六国已是穷途末路,秦国空前强盛,灭掉六国只是时间问题。而李牧在赵国最衰弱的时期仍能百战百胜。我个人觉得李牧比王翦更胜一筹。
长平之战赵军能坚守两年,得感谢廉颇的疑兵之计把秦军骗得团团转

四大战神之间的激烈战争中也出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就拿长平之战来说,当年秦军势如破竹打的赵军节节败退,大将廉颇被迫只能采取坚守的战略。可是,当年赵军能成功坚守住秦军两年的进攻,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战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关键的原因还是赵军坚守能力强悍,还有廉颇的指挥得当。其中,大将廉颇的一个疑兵之计可以说在这两年坚守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长平之战赵军能坚守两年,得感谢廉颇的疑兵之计把秦军骗得团团转

长平之战秦军咄咄逼人,廉颇自然坚守不出。因为廉颇知道秦军擅长野战,远道而来粮草不足,追求的就是速战速决。于是就想要把秦军耗死。可是谁知,秦军暗中修建了粮道,源源不断为秦军运送粮食。商鞅变法后秦国粮食产量那是居高不下,绝对比赵国能耗。
长平之战赵军能坚守两年,得感谢廉颇的疑兵之计把秦军骗得团团转

一天,廉颇驻军在摩天岭,看见摩天岭漫地的黄沙。于是灵机一动,心生一计。他命令士兵用牛皮和芦苇在山上搭建了许多许多的粮仓。到了夜晚就命令士兵把所有的黄沙都填进粮仓里。结果,秦军看见赵军的粮仓堆满了整个摩天岭。以为赵国粮食充足,军队战斗力依然强悍,所以两年之间没有发动过几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力进攻。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赵国骑兵纵横天下,可是粮食产量比秦国那可是差远了。长平之战对峙的两年,百姓都是饿着肚子为士兵送粮食。赵军哪还有那么多粮食啊!如果秦军当时不停的发动进攻,赵军其实是抵挡不住的。

廉颇的这个疑兵之计可以说使用的很巧妙,它也成为了赵军成功抵挡住秦军进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长平之战赵军能坚守两年,得感谢廉颇的疑兵之计把秦军骗得团团转

战国时期的四大战神,白起王翦为了自己与国家的利益驰骋疆场,所向披靡。而廉颇和李牧为了挽留国家危难,为了黎民百姓也是在战场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是谁,他们的人生志向与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欢迎在下面讨论,我会积极回复的。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写有趣的历史故事。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作为一个专业和历史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非常喜欢历史的学生,我会保持每天用空闲时间为大家提供积极有营养的历史故事,读史使人明智,希望我们从有趣的历史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