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高考专业志愿报失误有多惨!

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高考专业志愿报失误有多惨!

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又要报志愿了,作为一名当年选择专业失误,白白浪费了四年的理工男前辈,我觉得有必要唠叨一下自己的经历了。 我的文章很长,无论你是准备报志愿的小学弟小学妹,或者您是孩子的家长,最好能耐心地把此文读完,不要让自己或者孩子重蹈我走过的弯路。

我高考那一年,是先报志愿,后公布分数。填报志愿时,由于所在的学校很闭塞,互联网又没有完全普及,对于志愿书上的各种专业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老师和学生都不清楚,填报志愿,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根本就没有想一想:什么是自己感兴趣的,什么是擅长的。

正因为这种武断,给我接下来的大学四年埋下了苦果,(在这里呢,我必须地强调一句,兴趣,兴趣,兴趣,非常重要!!)

我当时填报的是机械及自动化专业,原因就是看着“自动化”这三个字比较新奇,但是我没有考虑到的是,自己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过关,但是实践操作能力极差,而这是一个对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的专业, 根本就不适合我,这种不适合,是后天多少努力都很难弥补的。

人们都说,大学生活是美好的,而我的大学四年,留给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煎熬。

作为理工科的学生,大一时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这类公共课自然得心应手,到了大二、大三,学习理论力学、机械原理这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也没太大问题。可到了大三大四,接触到和机械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的课程,我就开始茫然无措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一生之中挫败感最强的两年,虽然每次上课都很早就去占座,老师讲课时我也逼迫着自己要捕捉到每一句话,但是,当他们在黑板上画下一个个工艺流程、原理图时,我就感觉像在看天书。那时,老师在黑板前酣畅淋漓地讲,同学们在下面如醍醐灌顶地听,我呢,呆若木鸡般地在那里坐着,是的,貌似在认真听讲,其实基本听不懂。

再比如,机械制图这门课,要画一个个机械零件,我的立体几何得不错,零件的立体结构我看得懂,可根本画不来,每次动笔,都把图纸弄得千疮百孔,惨不忍睹。再比如有一门课,叫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其实并不难,讲的都是理论,但是我始终记不住那几个金相图的含义,对于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几个工艺名词,也是傻傻分不清。

我一直是一个好学生,从小学开始,在老师眼里,一直都是,可当选择了这门我学不明白、也不感兴趣的专业时,我的感觉自己的尊严从云端高高地坠到了地上。

虽然我对这个专业实在毫无兴趣,但是作为承载着父母希冀的孩子,我没有资格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当陆续有两门专业课不及格时,每次考试前,我都有极大的危机感。为了顺利毕业,我一遍遍地看书,因此耗掉了无数个周末的晚上,牺牲了很多课余活动,猫在教室里,研究那些注定不会让我引以谋生的知识。最终,靠着这股笨劲儿,付出了别人的更多汗水,我以很一般的成绩拿到了学历和学位。 由于意识到自己进工厂做技术则必定会给企业和自己带来“灾难”,我改了行,后来,我又考上了另外一个专业的研究生,而后又从事了和两次所学都无关的职业。

虽然都说大学学的不过是一种思维方式,但是,这不意味着,你上课听不懂,什么也学不会,更不意味着,你不得不放弃别人如今正干得风生水起的专业。更不意味着,“虚度”了那四年的光阴,在那人生最好的时刻。

毕业这么多年来,我还经常做两个梦,一个是经常梦到我离世的母亲,另外一个就是,第二天就要考试 了,我却怎么也搞不懂课本里的那些零件图和工艺图到底是什么意思,经常从梦中急醒。

我说以上这些,绝对没有否定理工科专业的意思,我反倒一直以是理工男而自豪,只是,我无法像我的那些同学一样,以本科专业为基础,奠定自己一生的事业。

今年的高考分数公布了,就要报考了,你确定目标专业后,一定要登陆相应大学的网站,了解一下课程设置,看看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推测一下是不是自己擅长的。如果你是高考生,就要有主见;如果你是高考生的父母,请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意见。

以上空泛地说了一下我的经历和感受,下面还要给大家提三个醒儿,不是从网上摘抄的,完全是我自己从历年来关注高校的新闻后,总结出来的。

一、不要盲目轻信所谓的热门专业,尤其是新专业,没准就是陷阱。对于正规的大学,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有的学校就是靠着几个专业起家的,这些专业可以作为选择的方向,因为实力比较强。对于一些新设的专业,一定要警惕。一些高校总会跟着社会热点设一些新专业,比如近几年来,“大数据”这三个字挺吸睛,于是就出现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根据今年三月份的数据,全国一共有283所高校获批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这个学科和计算机和数学联系紧密,所在学校必须在这两个专业方面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否则是不能教给学生什么的。可看看相关院校名单,相当一部分都是民办院校或者具有民办性质的二级学院,我能推测到的是,开学后,在这些学校里,很多老师都是临时从各个院系拼凑起来的。如果这些院校是计算机学科强大的哈工大、北邮等985名校也就罢了,一个新专业里忽然跟风出现这么多民办院校,这本身就不是什么好现象。我上面的这些话,可能有歧视民办院校的嫌疑,但是不同类型的学校就应该差别化地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这种随意地设专业,就是对孩子们不负责任。十几年前我报考时,很多学校都跟风设置了生命技术或生物工程专业,但其实所学是和社会所需脱离的,就业非常糟。

二、冷门专业要慎报。即使是在一些一流大学里,也有一些冷门专业,即使这类冷门专业的办学实力很强,但是你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其实并不好。要强调一下,我所说的“冷门”专业,指的是一些过于生僻且民用的专业,如果是高尖端的,国家有指向性需求的(如军工类专业),那就另当别论了。我有个高中同学,女文青,化学学得不错,当年报考的是西南一所名校,选专业时看到有一个专业带着“化学”两个字,就填上了。结果,这个专业研究的是皮革加工工艺,熬了四年,毕业后她果断地从事了和专业毫不相关的职业。

三、千万不要轻信高校或者相关专业的就业率统计数字。就业率不单单看数字,还要看质量,一要看进的什么公司或者单位;二要看待遇如何。一些所谓的高就业率很有可能是掺水的:临近学生毕业,辅导员看到很多学生的就业率还没有着落,就会催促学生“尽快就业”,于是,学生们托熟人托关系找一些小企业,甚至是小饭店盖一个章,就算是就业了。这就是自欺欺人。

好的,就絮叨这些。如果您有什么想和我交流的,可以私信我,或者留下评论。对了,如果你翻看我的文章目录,能看到我原来也发过一篇和选专业有关的文章,可以再看一下,内容也是关于我要苦口婆心地告诉您的这个原则:选专业,要看兴趣;要衡量一下,你能不能学得,是不是你擅长的。

最后,希望孩子们都能选到自己热爱,并且愿意为之学习、工作一生的专业。谢谢您把此文读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