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王劲松首次做脱口秀主持,这样的节目,100集都不多!

去年火爆的《国家宝藏》,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于是,问题来了:

走进博物馆,到底看什么?怎么看?

“荀彧”王劲松首次做脱口秀主持,这样的节目,100集都不多!

近日悄悄上线的一档实景文博节目,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博物奇妙夜》,目前更新三集,豆瓣9.2分。和《国家宝藏》的恢弘磅礴不同,《博物奇妙夜》只选定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景点,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进行梳理。

“荀彧”王劲松首次做脱口秀主持,这样的节目,100集都不多!

与其说是为了避开白天的人流,节目的录制选在夜晚,倒不如说,自古以来的诗人文人的“审美习惯”就是夜里。即使是现代人,似乎在安静的夜里,彼此之间更容易聊出点什么来。

所以,安静的夜里,一桌一茶,就这样开聊了。

固定嘉宾是马未都和王劲松,每期有不同的特邀嘉宾。

“荀彧”王劲松首次做脱口秀主持,这样的节目,100集都不多!

马未都,江湖人称“马爷”,著名收藏家,知识渊博,博古通今。

“荀彧”王劲松首次做脱口秀主持,这样的节目,100集都不多!

王劲松,老戏骨,这两年演的《琅琊榜》里的言侯和《军师联盟》里的荀彧,实力圈粉,前段时间更因为《声临其境》被称为“最有腔调的声音”。

为什么这样的佛像洞窟就出现在北魏时期?

因为南北朝正好是佛教盛传时期,游牧民族鲜卑族刚刚定都大同,就像佛有自己的“道场”,皇家也要有,云冈石窟就是北魏皇家的“道场”。

自古至今不变的是,当人的吃喝拉撒需求满足之后,便会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

随着北魏迁都到洛阳,大批的工匠也跟着过去,于是龙门石窟也雕刻出来了。

“荀彧”王劲松首次做脱口秀主持,这样的节目,100集都不多!

为什么游牧民族更尊重工匠?

因为对渴望稳定的游牧民族来说,工匠的手艺能换来钱。

为什么舞蹈比语言出现得更早?

因为人的动物本能,对于“动的东西”特别敏感。

为什么外国人的放大镜把手是玉做的?

因为曾经为了创外汇,把带钩的玉卖到了国外。

……

“荀彧”王劲松首次做脱口秀主持,这样的节目,100集都不多!

很多人以为,博物馆里的东西太高深了,看不懂。

其实只是因为我们依然带着“现代人的眼光”,而不是将自己代入到那个年代去理解,就像马未都说的,“你得把自己往前搁,搁到1500年前”。

讲真,如果当年历史课是这么讲的话,我肯定不会上课睡着。

讲古人的乐器舞蹈,让你看得到听得到

每次去博物馆,人流聚集最多的,永远是那些根据史书描述搭建出来的场景。

因为无需自己想象,就在眼前,可触摸。当然还有因为,拍照好看啊!

《博物奇妙夜》也请来了相关领域的大咖,就在这些文物面前,实地复原。

“荀彧”王劲松首次做脱口秀主持,这样的节目,100集都不多!

音乐窟壁画上出现了大量的五弦琵琶,国内早已失传,国乐大师方锦龙根据京都的一本《五弦琴谱》来定弦,复原做出了一把唐代五弦琵琶。

更高能的是,他用这把五弦琵琶弹出了古琴、三弦、响板、古典吉他、民谣吉他、电吉他等的音色,风格横贯中国、印度、中东、日本、欧洲等国家。(点文末“了解更多”可看这个高能视频)

壁画上那些古老的乐器,在这一刻仿佛苏醒,你听到的声音,穿越千年。

而在昙曜五窟现场,则请来古典舞青年演员唐诗逸,就在这石窟中翩翩起舞。

“荀彧”王劲松首次做脱口秀主持,这样的节目,100集都不多!

每当天上举行佛会,便凌空飞舞,抛洒鲜花,以作歌舞,用歌声、舞姿、音乐、鲜花、食物供养诸佛,被称为“飞天”。但是壁画上是静态的,舞蹈演员通过自己的艺术理解,将这“一帧帧”衔接起来,动态呈现。

“荀彧”王劲松首次做脱口秀主持,这样的节目,100集都不多!

作为嘉宾的唐诗逸,美得通透;跳着飞天舞的舞蹈演员唐诗逸,美得有神性。

有人说,近几年文博类节目的火爆,是因为国民的焦虑感越来越重。社会发展瞬息万变,许多的新东西,还没抓住便被淘汰,可能就是这种虚无感、不确定性带来了焦虑。

“荀彧”王劲松首次做脱口秀主持,这样的节目,100集都不多!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文博类节提供了一种简便的途径,让当前的我们近距离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在此中寻找一种安放的方式。

在不安、孤独的时候,学学古人,赏月、听雨、看花,与自然对话,与心灵交谈,纵使热泪盈眶,也是愉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